首页 >> 现实

金融贷款需求出现下降关注业绩兑现程度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2022.05.27

我知道你们是想上演一出‘英雄救美’ 金融:贷款需求出现下降 关注Q1业绩兑现程度 -12 类别: 机构: 研究员:

[摘要]

投资要点写在前面的话:本期月报期间,银行板块下跌1.1%,跑输大盘约4.8个百分点。我们本期月报对近期热议的“利率市场化后银行的利差是缩小还是扩大”做了探讨,并提示2月新增贷款结构反应需求有下降趋势,希望您关注。

最新投资观点:首先,我们判断银行板块的年报行情有望再度演绎:(1)银行股靓丽的年报及一季度业绩有望提振板块关注度。且卖方分析师基于2011Q4的经营数据而上调2012年净利润额(即EPS)的概率较高,银行的低估值优势强化;(2)同时,齐鲁策略组预计其他多数行业因业绩不达预期而下调2012年盈利的过程尚未完成;( )参考年年报期间银行股的表现,我们认为年报期间若宏观及监管环境较为平稳,银行股获取年报超额收益的概率较高。其次,2012Q1季报预期能否兑现及兑现程度是影响4月份银行股走势的重要因素,我们建议投资者后期主要把握两点以更好的进行银行股的投资决策:(1)关注2012Q1业绩预期的修正方向。若修正方向为向上,则利于银行股;反之亦然。(2)季报披露期需关注一季度业绩预期的兑现程度。若存在业绩低于预期,则不利于银行股;若业绩符合预期或小幅超预期,则季报行情仍可期。投资组合更新为“兴业、交行、民生、北京(宁波)、招行及深发展”。

娇翼“胡思乱想”:也谈“利率市场化后,银行的利差会变大还是会缩小”。观点1:首先我们需要考虑短期内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是否会发生改变?该前提决定了金融脱媒的程度。利率市场化仅是一个催化剂,金融脱媒才是商业银行利差受到挑战的根本原因。观点2:在前述命题基础上,倘若银行体系的融资中介地位并未明显弱化,则我们还需要进一步考虑利率完全市场化时点当时的经济环境、信贷供需环境,这两个因素决定了银行能否转嫁存款成本的上升。观点 :发达国家的利差之所以低,有以下几个要素:(1)银行体系完全市场化运作,存贷款利率并不作为基准利率调节工具;(2)经济高速发展期已过,信贷规模低位增长(甚至负增长),对应的金融脱媒程度较高。观点4:直接套用发达国家或者发展中国家的息差来判断我国银行业的息差走势是不合适的,尽管可参考。(请详阅正文)

草珊瑚含片的副作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最近更新小说列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