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

办不成事(1)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2020.03.18
摘要:有人说,不腐,办不成事,当不成官。抓到了,算是中彩。在中彩的反腐力度面前,谁又会真正想到自己的命运真“好”到了中彩。于是,前腐后继,愈演愈烈。李真,因为腐败死了。年轻,只有41岁,本是个干事业的苗子。看了《地狱门前――与李真刑前对话实录》,在“他本不应该走这条路”的惋惜中,身在官场,由他选择的余地大吗?当然是他选择事业进步的前提之下。 徘徊地狱的门前,是人的宿命。不在唾弃与辱骂声中成为罪人,是生命挣扎起码的底线。生命,一道的门把守不严,一点细小的心思不慎,人生的奋斗就被异化,直至走到以生命为代价的邪路上。
人人都在地狱的门边,只此一步,私心难免,莫起贪念。五年前说过的话,没有形成文字,是因为生命的年轻与话题的沉重。
2004年起,《地狱门前――与李真刑前对话实录》一直放在办公室书柜的显眼处。这本书,家里也有一本,是自己买的。办公室的这本,是我看过后,叫办公室给每位领导买一本。他们又给了我一本。
200 年,河北省国税局局长李真因腐败案被执行死刑,2004年10月,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李真专案领导小组组长刘丽英作序,由新华出版社出版,作者乔云华。
五年前在长沙定王台买的这本书,飞快的看完了。自己掏钱买反腐败的书,这是第一本。一般自己不买这类的书籍,一是发的总比买的快,二是写作质量差,雷同与套套的话,读了一书等于读了全书,看了一部反腐的碟子,等于看了全部的碟子。千变万化的腐败案子,暴露之后,解读差不多都是一管窥豹,站位与角度千篇一律。
看《地狱门前――与李真刑前对话实录》时,不及看李真的犯罪录相教育片。报刊上的轰炸式的新闻,到了眼睛边,扫一眼。对于腐败,听惯说惯看惯,习以为常。同流,吃吃喝喝,来来往往,点到即止。不合污,洁身自好,不起贪念,坚决不犯罪。在长沙定王台翻看《地狱门前――与李真刑前对话实录》,本来是想看看图片和热闹。看到书中图片,李真坐的最后一辆车,是唐山市人民法院的注射死刑车。死刑车,有三幅图片。一幅是全车的外貌,南京依维柯。第二幅是死刑车后门大开。旁白:“注射的车门打开,不,是地狱之门为李真打开。”第三幅是刑车内的刑床。床上两条可以用作绑牛的硕大皮带。是这三幅图片引起的好奇,翻了翻,直觉不错,就买下了。
死刑注射车,没有普及,那年还算新生事物。用在李真身上,而不是某个农民犯罪,看起来有点“待遇”的性质。
一口气飞快地读完,感觉作者写作报导的角度,比较客观。叫办公室买给每位领导,作为反腐败学习资料,是因为感觉这本书,解读了人性,不脸谱化。
五年前,李真,41岁,夭折,因为腐败,正是事业的黄金时期。
年轻的生命,在新生事物的注射死刑车上,作告别腐败罪恶的最后“享受”。
改革,是场社会的变异,标准尺度全乱了套。大胆,最难把握的度量开头,要不大成功,要不大腐败。在李真身上,看到了这样的人生轨迹。
我经常做这样的游戏实验,假如某个地方出了某个不好的新闻事件,如火灾、治安、交警不文明执法或是乱罚款、医院的医疗事故与看病开处方、学校里的乱收费与择校、官场的的各种包括腐败的事等等,照例的移到本乡本土,再看怪也不怪。有什么怪?不都是一样的吗?你说红灯区,哪个地方没有公安的保护伞和势力范围?当然不是公家做的事,多是脱了制服公安私下的事。你说天下的交警,哪个城市不是一个样子?再说为人师表的老师,眼睛都教红了,为八小时内的补课收入与八小时外的辅导收入,翻饼子式地教学生,哪里还有互动与启示。哪个地方的做官办事,不用利益开路?几句好话,一张面子,文件条文,公事公办,行得通的让你行不通。有了利益,私事私办,行不通的让你行得通。见怪不怪的事,只有公开到了网上和报刊上,才成了怪事。
清明正直,清白做人,防腐拒变,刚直不阿。这样的干部的确不少,群众又真欢迎,又假欢迎。真欢迎的时候,是说你做人与对待腐败问题的时候,认真为群众办事的时候。假欢迎的时候,是你不会圆通,缺少人脉,办不成什么事,特别是关系群众利益的事。你正直吧,久而久之,群众也去找有关系能圆通的人了。过去有话说,群众有话对党说。说是说,总说总不管用,群众也就不说了。花上一点腐败的成本,能成事。在自己的事上,单个的群众一员,希望存在腐败的空间。今年春运,铁路打票贩子力度大,打得有点身份的旅客多是怨声载道,过去车票再难,多花点钱,还能在票贩子手中买。如今真要有个急事,特别是雨雪冰冻那年,一点没辙。
人,在腐败的问题上。也有自己的双重标准。对腐败的深恶痛绝,每个人都是真心的。李真,也曾经真心过,这点无需怀疑。问题是对自己,别说权力在手的用权,那是有了权力容易腐败下水的事。就说没有权力的求权力的时候。真把腐败扫除得一干二净,哪天自己真遇上难事,或是叫天天不应,呼地地不灵的急事,非得用非常手段才能解决,又会暗自叫悔,怎么不给自己留下点空间。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与美国佬看事办事的双重标准差不离。
有人说,不腐,办不成事,当不成官。抓到了,算是中彩。在中彩的反腐力度面前,谁又会真正想到自己的命运真“好”到了中彩。于是,前腐后继,愈演愈烈。
正币值钱,伪币没有市场的时候。腐败能流行吗?李真的腐败,严重地受了被不腐败,办不成事,进不了步的风气影响。书中有一段说李真对背柴老人同情的真情对话,还有开始拒腐的决心。人人都泡在发财的梦想与钱堆里了,比自己不知差了多少的人,甚至大字不认得几个人,在社会上横冲直撞,如鱼得水,凭什么?不就是有几个钱么?乱打乱发财,乱撞乱发财,乱赌乱发财,市场的初始阶段,哪个地方不是如此发育?把他们的钱,凭着自己的聪明,巧妙的变成自己的钱,看起来不是坏事。李真的贪心,以这样的“合理”理由撕开党性与良心的防火墙。
让人变好难,让人变得特别的坏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人坏了,回不了头,干脆就坏个透顶,可能是腐败着人的相通想法。二十年前,我们这里发生过这样的案件。一位血气方刚的青工,因女朋友下楼打开水,被正在食堂吃饭的外单位的青工调戏了几句。拿一把刀子就下了楼。对方因人多,也不示弱。结果动了刀子,一刀下去,对方就倒下了。见人倒了,赶紧叫人抬着往医院送。半路人便死了。动刀的青工见人死了,丢下担架就往回跑,见人就捅,一刀一命,连捅死了九人。本来还要多捅死一些人,遇上在食堂吃饭的一个外地孕妇,正下刀时,孕妇跪了下来,求他放过两条生命。这才让青工的情绪稍定,公安赶来抓住了他。
李真,因为腐败死了。年轻,只有41岁,本是个干事业的苗子。看了《地狱门前――与李真刑前对话实录》,在“他本不应该走这条路”的惋惜中,身在官场,由他选择的余地大吗?当然是他选择事业进步的前提之下。
个体的生命,对于这个社会,反面教材的意义大过了生命存在的本身意义。看过《地狱门前――与李真刑前对话实录》,一方面每个人对自己的人生,要有个时时刻刻的提醒和警示,什么是生命的最大价值,千万不要误入歧途。另一方面,李真的案子,除了警示与提醒之外,让人思考的,年轻人事业的成功,如果不“入乡随流”“随波逐流”,顺应“懂事”“会来事”的潜规则,几率是多大呢?再则,允许不用事业说事,而用实实在在的生活现实说事。用我们自己需要办成事,需要办成家人或是小孩相关一辈子的事说事。假若付出些腐败成本办得成,不付出就办不成,扪心自问,你将如何的选择?
在路上,反腐的征程,任重道远。

共 2789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腐败成本是当今社会反腐倡廉过程中经常提到的一个词语,意指腐败者承担的风险值。本文是看了《地狱门前――与李真刑前对话实录》之后,同样身居领导岗位的作者,用换位思考的办法,对李真案件和腐败成本的反思,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值得关注!问好,推荐!【编辑:姜光丽】【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 071 18】
1 楼 文友: 201 -07-12 21:11:42 作为群众的整体和作为单个人的个体,想法竟然是完全不同。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每个人都坚守好自己的底线吧!增生性关节炎的起因
退行性骨关节病治疗药有哪些
南京肛泰医院怎么样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