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

菊韵知味与苟且的吃杂文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2019.09.28

我说“西安有的是。”他说“不是那个味。”

花了 0元买了两把香蕉却掏了100元打包快递到西安,这不是笑话,这是真事,一个朋友之为,前日里在海南万宁街头,他寄回家给孩子吃,说:“要她尝尝。”我笑他豆腐搅成了肉价钱。

好吃是不考虑代价的,“海南的香蕉怎么这么好吃?!”朋友问。朋友惊叹:“本味,本味!”

海岛多水果,芒果、山竹、莲雾、阳桃、菠萝……朋友第一次到海南岛,吃这边的蕉。青皮,白芯,甜糯,带着清新的蕉香。就是这样。大流通一来,北方城镇也多有香蕉出卖,那是从南边运过来的。运过来的蕉吃起来却失去了蕉的味道,生涩而且寡淡,据说是早摘的缘故。其实,食物是很地域的东西,“南橘北枳”是真理。说起“本味”,那一年,我夜过秦岭,途中,在留坝农家吃了一顿腊肉炒蒜苗,黑褐的熏肉是挂在灶房的梁上的,绿翠的蒜苗是屋前菜园里新拔的……那种山涧松烟爨香成了永恒的记忆,再后来,走南闯北,却是没有了。丢失的不只是那碗滋油溢彩的腊肉拌米饭,而是岁月和群山夜空中那些毫不闪烁的繁星。这怕就是所谓一时一地的“本味”了。

知味的人多是真性情。苟且的活必然苟且的吃。

苏轼是个真吃货,他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岭南,大庾岭之南,如今的广东广西海南,唐宋时为百越杂居毒瘴弥漫的荒蛮之地……要知道,他写这诗时还在被朝廷贬谪的路上。有更绝的,《世说新语》载张翰“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秋风起,就毫不犹豫辞官南归了,只为了那一口鱼和那一口菜汤。

道教说道法自然,吃这个事,应是最自然才对。母亲在世时常说“啥时候吃啥是天在养活你。”人们如今常怀念家乡的味道,说到底,那是一种地域和季节的味道。茵陈又叫白蒿,田间地头的野草,北方农人有在开春时节蒸食的习俗,说除湿泻火祛肝毒,“三月的茵陈四月的蒿,五月砍回当柴烧”,季节是不可欺的也是不可留的,季节不饶人。春暖了,女人家门前顺手摘一把椿的牙叶,鸡窝里摸出个鸡蛋来,炒出一盘香椿炒蛋,春的滋味就留在了你的唇齿间,这是季节的味道:六月桃香八月蟹肥经霜的萝卜最脆美。孔子的高伟,不仅在他是君子的导师,还在他老人家对吃的讲究:“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食,在孔夫子心目中是“礼”,不可逾。不可马虎,不可苟且。

“粽子用绿色的芦叶包着纯白的糯米和红色的枣子,煮熟后,剥开芦叶,只见米团里仿佛嵌着几颗深红油亮的玛瑙……”,这是荷花盛开流水生凉的五月;“烤红薯焦糊糊的,周身满是草灰,捧着烫手,嗅一嗅,香喷的气味马上会进入你的五脏六腑,令你口水直流……”,这必须是在飘雪的寒冬。食者,时也。

“豆腐煮得好,远胜燕窝;海菜若烧得不好,不如竹笋。”这是袁枚说的。袁枚雇了个私人厨子叫王小余,厨艺精绝,曾有人重金暗渡,王小宇不为所动,说:“袁枚知味!”王小宇死,袁枚“每食必为之泣”。袁枚是个有钱的南方人,是个活在乾康盛世盛世的文化人,他活得任性,吃得追求。时人议论袁枚说他平生九大爱好,第一是“吃”,读书排最后。袁枚作《随园食单》,他在《食单》“时节”篇里写道:冬宜食牛羊,移之于夏,非其时也。夏宜食干腊,移之于冬,非其时也。辅佐之物,夏宜用芥末,冬宜用胡椒。当三伏天而得冬腌菜,贱物也,而竟成至宝矣。当秋凉时而得行鞭笋,亦贱物也,而视若珍羞矣。有先时而见好者,三月食鲥鱼是也;有后时而见好者,四月食芋艿是也。其他亦可类推。有过时而不可吃者,萝卜过时则心空;山笋过时则味苦;刀鲚过时则骨硬。所谓四时之序,成功者退,精华已竭,搴裳去之也(不吃也罢,撩起衣服走人)。

冬吃萝卜夏吃姜,袁枚叹息:“过了清明,萝卜也就康心了。”

吃,应的是季节的邀请,是舌尖上的日月风雪四季轮回。填饱肚子这才几天啊,你却在追思袁枚?我不是矫情,如今,大棚乱了季节,杂交速生催熟各种药剂的使用直接毁了人们的味觉,西红柿竟能吃出茄子味来,而茄子嚼之竟如棉絮,一年四季都能吃到西瓜并不是幸福,反季节种植还嚷嚷着要转基因……当然,吃饱肚子才不会空虚。当人饿着,只是求饱,你还能计较什么呢!也怪,季节的饮食回忆却是形成在温饱之前的过去,也难怪,也只有饥饿的岁月才会有随手时令的采摘,如今,是回不去了。更别说回到袁枚老先生“随园”里去。花有花信,果有果时,在今天已经模糊了,不信,今天,你找几个年轻人问问:几时茄子几时黄瓜几时的笋?

又有几人能答得出?四季颠倒和杂乱无章,如今,你不苟且,又能怎样?

-12

共 1826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生活的真味,在生与死之间,因着心情,际遇而涂抹。那么食物的真味呢?民以食为天,吃法却大相径庭。友人花了三十块买了香蕉,快递到西安花了一百块,我笑话他豆腐弄成了肉价钱。友人却不以为然,他喜欢吃食物本身的味,不要其他来混杂。紧接着娓娓道来自己路过秦岭吃腊肉炒蒜苗的经历 ,至今还在脑海里挥之不去。紧接着援引历史典故,更加有说服力。再结合当今反季节的食物,形成强烈的反差,给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要知其真味,欲辨已忘言。从生活和历史出发,引人入胜,吃也是一种文化,我们应该真正地学会如何吃东西。感谢赐稿菊韵,,期待新的精彩!【:叶雨】

1楼文友: -12 16: 0:41 谢谢,问好!辛苦了!

2楼文友: -12 16:4 : 8 赞,吃上,我只佩服张翰。文章上,我只佩服师傅(赞) 芷兰生于幽谷,不已无人而不芳

回复2楼文友: -12 16:5 :01 谢!这高帽戴的,不过,师傅听着挺舒服的,呵呵 美啊!

楼文友: -12 20:44:0 人这一辈子吃字当先,从出生那一刻起就与食物结下了不解之缘,志士不吃接来之食,不饮盗泉之水,结果怎样,早一日去做神仙。当然了,也不是说人就不要气节了。关键时刻还是要舍身取义的。今天我们说民以食为天,食物是生命之源,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是鲜明的对比。饥荒之年,为了填饱肚子,老百姓买儿买女,甚至易子而食。如今我们衣食无忧,这要感谢我们的国家,因为她强大了,我们才能骄傲的活在当下。才有经历对生活精雕细琢。养生,美容,这都要顺其自然。什么都有个度,太过了,就会跑偏。肥胖,疾病已经成了一种忧患。这都与食物有关。看秦老师的文字总能引起我许多感慨,欣赏了!

回复 楼文友: -12 20:52:29 秦孺好!谢谢欣赏,谢谢捧场!问好!

4楼文友: -1 08:40:0 近日,我以花生泡发,杏鲍菇、金针菇以精盐、鲍鱼汁、料酒腌过,酱腌咸菜切丁,精肉切丁,一起下锅翻炒。以之佐餐,觉无上美味,海参鲍鱼颇有不及。猴哥不妨试上一试。 携文字之精华,震男儿之雄风

回复4楼文友: -1 10:5 :24 唐老弟乃吃家,知味也,口福不浅。愚兄乃苟且之人,于吃穿从来如此,活得糙。谢谢唐柳老弟来访,谢谢美食招呼。问好!

5楼文友: -1 21:27:58 我们知味地品说着,却苟且地吃着 生活,大抵如此罢

回复5楼文友: -1 22:11:12 谢谢玉之来访,问好!

6楼文友: -14 08:47: 4 做一个吃货是何等的幸福啊,南方水果到了北方就变味了,大家都知道,就在于南方水果都是软绵绵的,生的时候就开始采摘运输,然后催熟,能好吃吗?猴哥心细,竟然写出一篇好文来,欣赏了。 文学陶冶情操,文字净化灵魂。

回复6楼文友: -14 08:51:58 谢叶社捧场,问好!

老年缺钙吃什么

乳腺癌初期容易治么

预防老年痴呆吃什么好

威门热淋清颗粒功效
女性腰疼后背疼的原因
薏芽健脾凝胶效果如何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