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游戏

思路散文敝帚自珍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2019.08.17

上刊大之后,总指望有朝一日能写点称得上文学作品的东西,为之努力了将近10年,却是一“文”不名。

无数次打过退堂鼓,又无数次极不甘心地重新拾起。

明的暗的冷的热的嘲讽一多,脸皮似乎反倒厚了。然而,写不出东西毕竟是现实。这种困扰,非常难受。

不知道写什么好。有段时间,整日瞎琢磨。

有一天,介浩讲了件事,据说是真的。听了之后,不禁心里一动,这不正是很好的小说题材吗?

写起来并不难,差不多一气呵成,题为《奖金的风波》。完稿后,自我感觉良好,投往《浣纱》后,又足足半年毫无反应,以为又被抢毙了。万万没想到,就在我几乎忘了有过那么回事的时候,居然收到一本《浣纱》,是刊有《奖金的风波》的《浣纱》。

虽然《浣纱》只是县级内部刊物,我却欣喜若狂。

小燕来看我,寒暄几句,突然问我:“你知不知道,你那篇小说登出来了?”

我有些奇怪,她消息还真灵:“你怎么知道?”

“哦,我刚去过方老师那里,他告诉我的。”

原来,《浣纱》方则良是小燕的高中老师。

“我上回问方老师收到过你的文章没有。”

这纯属无意的话,让我沮丧不已,那东西的发表,羼入了别的因素。

没敢问小燕是否向方老师介绍过我。

很感激小燕,却无法再回到一开始那种欣喜之中。

更可悲的事情还在后头。有人说曾经看到过类似的故事。我不能不怀疑,介浩说的故事,原本就是人家从报刊上“贩”来的?

瞧我多没用!

日子又回复到平淡与散漫之中。

这天出去理发,偶遇一位旧邻。寒暄几句,问到他的祖母,得知老人已80多了,却还十分清健。

这时,一件往事油然浮上心头。

每年夏天,那老太太天天都把一个茶瓶放到路边的墙围上,太阳快下山时,才挪动小脚收回。

时间一长,有人好奇了:“阿嬷,做什么天天晒茶瓶?”

“淴浴水,晒淴浴水。”老太太和蔼可亲地回答。

“这样晒晒水够热?”

“当然,我还要羼三竹罐冷水呢。”

这事似乎并不稀奇,我却始终记在心里,而且,不知为什么,有事没事经常想起。

就在那一天,终于突发奇想,为什么不把它写出来?

当然,得加点油添点醋,对,这应该叫联想,叫虚构。

1989年9月16日,我写了个拢共不到800字的《茶瓶》。

写好之后,颇为得意。

这回,不会是人家写过了的吧?

那时我最缺自信,所以,心里还是没有把握。恰好有位朋友来,便请他过目,看会怎么说。

朋友草草一看,给我一句话:“没意思,这种东西。”

这下完了。这朋友当时已发过文章,他的话对我很有点权威的味道。我很沮丧,无可奈何地将《茶瓶》束之高阁。

过了整整半年,一位我崇敬的文友在《舟山》上发了篇小说,便问自己,我为什么不投稿试试。

这一天,1990年 月12日。

做梦都不会想到,6天后的 月18日,《茶瓶》居然真发了出来。

我因此记住了名字,他叫来其,据说现在是《舟山》的副总编。

事至今日,我还没办法准确描述那一刻的心情,真的。

我理所当然地把《茶瓶》视为自己的“处女作”,就像把 月18日看作节日一般。

说来也怪,从《茶瓶》开始,我似乎一下子知道应该写什么了。以前,不管我写什么,一律全是废纸。那一年,我写的几篇东西,全在各地报刊发了出来,无一例外。

我知道《茶瓶》十分幼稚,可我没有理由不敝帚自珍。

共 1 12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第一次见到自己的作品变成铅字印在报上的感觉,确实可以用“欣喜若狂”来形容。虽然,这世界上学写作、搞写作的人数不胜数,文章更是浩如烟海,可那是自己的啊。为作者小小的成功而感动,祝福!【:三公主】

1楼文友: 22:02:27 我喜欢写,却不怎么投稿,就觉得写出来的感觉就很好。 大千世界,我只是一粒沙子

儿童湿疹饮食注意

乳腺癌术后饮食禁忌有哪些

骨质疏松注意什么

填补肾精的有效方法
小孩流鼻血是什么原因
类风湿性关节炎不能吃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