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云恨雨两牵萦文化散文
走进一位文化人的领地其实有时候是带有很大的偶然因素的。
喜欢豪放词风的我对于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的作品向来是很少涉足的。然而,十几年前的染指翰墨却把我带进了他凄清孤独的精神世界。那完全是由一本字帖引起的。那帖子收了名人书写的古代诗词,其中就有柳永的《雨霖铃》。让我心动的不惟是书家行云流水的草书,更因为词人笔下那“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的雨后清秋,那“都门怅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的离愁别绪,那“应是良辰好景虚设”的失落,那“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的抑郁。那时候正是我人生的低谷,竟然被着愁眉泪眼搅得彻夜不眠了。
而他一俟进入了我的审美视野,就那么影随心去地让我难以释怀,目光总是情不自禁地追踪他的履痕足迹,是一个料峭的早春,忽一日独步街头,竟然在旧书摊上淘得一本《文人末路》的小说,竟夜批阅,眼前就浮现出一个出入于烟花柳巷,沉醉于“英英妙舞”的身影。似乎这才情横溢的词坛巨子完全是一幅公子哥儿、纨绔不羁的模样。
果真是这样的么?难道他从来就没有过苏轼那样的“大江东去么”?没有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没有过辛弃疾的“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
不!他的生命不该只是沉沦的色调,不该只是“倚红偎翠”的雨痕。一部《乐章集》撒下一位文人孤愤的斑斑血泪,刻下他命运的尴尬遭际,让我这个后来者每每生出不尽的喟叹和唏嘘。唉!为什么文化人总是走不出“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阴影呢?为什么保持一个独立的人格就必须以落魄作为代价呢?
今夜,隔窗问雨,耳际只有婉歌绵绵,留影婆娑,点点水花中映出他茫然的、失落的眼睛。
一
血是热的!
被热血燃烧的生命是充满梦幻的人生,沉醉于梦幻而不能自醒的人生是悲剧的人生。
柳永的梦做得太深、太沉、太过于执着。而他的梦从一开始就如藤缠树一样地与对于仕宦的进取紧紧地缠绕在一起,那样地鼾意朦胧,那样地想入非非,那样地注定了跌落尘埃的命运结局。
那梦本来是有过一段灰暗的日子的。然而,公元1024年的秋天,刚刚登基不久的北宋第五代皇上仁宗赵祯一纸“开科”的诏书,是多么强有力地冲开了柳永紧闭已久的心窗,呼唤四十一岁的他再度走出沉溺滞留的青楼歌台,踌躇满志地再度投入梦幻的怀抱。他自视腹有诗书,才高气雄,挥毫驰情,洋洋洒洒,志在必得,然而,放榜之日,却是落第的凄惨等待着他。他并不知道,一切都缘于他酒后得意忘形而写下的那阕《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姿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一切文化人的悲剧就在于太过于地看重自我,太过于地率性不羁。他也许忘记了,当年李白不是因为自恃才高而得罪了高力士才不得不黯然地离开长安么?而那位才情横溢的孟浩然不也是因为一句“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而惹恼了玄宗皇帝,被逐出京城了么?历史恰恰就在几个世纪后演绎了惊人的相似的一幕。不久,《鹤冲天》就鬼使神差地落在了仁宗皇帝的案头。皇上的眉头紧皱了,皇上眉宇间掠过淡淡的轻蔑的一笑,留下一句“此人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柳永的名字就这样被从皇榜中抹去了。据说柳耆卿柳三变听到这个消息,淡然一笑,自称“奉旨填词”,从此遁入“眷恋香衾绣被”中去了。
什么“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不过是用杯中的苦酒浇心中的块垒罢了。
什么“且恁为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不过是于麻木中寻求自我解嘲罢了。
什么“忍把浮名,换了低吟浅唱”,也不过是打掉牙往肚子咽的饮恨罢了。
他真地是用一种“何须论得丧”的心态看待进军官场的失意么?
不!宦海沉浮造就了他人格的分裂,思维的二元结构。一方面自诩白衣卿相,一方面坠入攀龙附凤的庸俗;一方面在红袖翠裙间消磨时光,另一方面又对于官场充满着向往。考场上挥洒翰墨,落第后又填词去寻求皇家的青睐:
宋仁宗景祐三年(公元10 6年),也就是在柳永被从及第的学子中除名的12年后,京城汴梁,张灯结彩,树芳花艳,土被朱紫,26岁的年轻皇上赵祯举行了盛大的寿诞庆典。这消息又一次把柳耆卿拖入一场新的梦幻,他的本来冷却了的血液再度地沸腾起来。那个夜晚,他破例地将整天围着自己转的歌女们拒之门外,引笔舖纸,眼前就不断地摇过仁宗皇上读他作品时的龙颜大开。连他自己都十分吃惊,那一夜怎么地就那么的文思泉涌,那么地信手拈来,那么地华彩旖旎。
那阕《送征衣·过韶阳》,把年仅26岁的仁宗皇上比作众星拱之的“天旋星”,“璿枢电绕,华渚虹流”,尽情地描绘皇上的寿诞之日“瑶图巑庆,玉叶腾芳”;讴歌皇上“挺英哲,掩前王”。他不惜用了黄帝母亲见到电光环绕北斗而受孕,生了黄帝;黄帝与蚩尤交战于逐鹿之野,曾有五色祥云至于黄帝的头顶而称颂皇上的金枝玉叶。他祝愿皇上与天地同寿,万岁无疆。而赵祯皇上这时候才刚刚亲政不到三年,此前,王朝的军国大事都掌握在他的母亲手中,然而,他在柳永的笔下俨然与人文初祖比肩而立。
这哪里还是还有“忍把浮名,换了低吟浅唱”的影子呢?
哪里还有“尽是美景虚设”的世事洞明呢?
难道他真地忘记了被除名的蒙羞了么?
你可以批评他的庸俗,你也可以抨击他的阿谀逢迎。然而,当我们把他镶嵌在漫长的中国文化史背景下的时候,当我们穿越文字去触摸他命运的旋律时,我释然。我忽然地有了一种悲悯的共鸣。当人生价值与人格独立处于尖锐对立状态的时候,当权力与气节发生冲突的时候,知识分子就这样被推到了两难选择的境地。而用痛苦做了品节的葬礼,几乎成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命运历程中难以言说的心结。真地是便纵有千种心绪,更与何人说了。
李白是这样。他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无论如何都写照着他人格的缺憾。
杜甫是这样。他的那些为帝王歌功颂德的诗作与他的《三吏》、《三别》相比,显得何等的黯然失色。
柳永更是这样。他一生中留下的七阕献词让后人很难用审美的目光去评估它们的艺术含量。
可有多少人想到,他们那种心痛欲裂,欲罢不能的心灵挣扎和精神折磨呢?
二
柳永写给仁宗皇上的献词,是在他及第的第三个年头。
景祐元年(公元10 4)年秋,伴随着汴京的秋风飒飒,他在京城科举的日子里走过了人生的第51个岁次。当时有人就这样描述他的境况“耆卿蹉跎于仁宗朝,及第已老。”但他文化人的天真和性情使他仍然将其看做是人生的一个新的起点,喜不自胜地写了《《柳初新·东郊向晓星杓亚》》的词来表达自己的难以抑制的喜悦:
东郊向晓星杓亚。报帝里、春来也。柳抬烟眼,花匀露脸,渐岘绿娇红姹。妆点层台芳榭。运神功、丹青无价。
别有尧阶试罢。新郎君、成行如画。杏园风细,桃花浪暖,竞喜羽迁鳞化。遍九陌、相将游冶。骤香尘、宝鞍骄马。
看来,放榜已是第二年的春天了。京城汴梁在他的眼中“柳抬烟眼,花匀露脸”,一片姹紫嫣红;人生的前路在他心中“杏园风细,桃花浪暖”,一派的风光潋滟。他那份被阿谀献词掩盖的狂傲和自信重新被仕途的春风呼唤到了前台,不无自夸地认为“运神功、丹青无价”,一副志得意满的神气,只有那些曾经给他带来欢娱的青楼女子们清楚他的那些“平生自负”的虚妄,“人人尽道,可惜许老了。”
的确,现实并没有青睐这位“风流才调”的词坛骄子。放榜后不久,他就到了睦州。知州吕蔚倒有几分识才的慧眼,曾经不遗余力推荐他,可很快就遭到了侍御史郭勤的反对。其实,他在睦州也就是个推官的职务。属于知州属下负责文书的官员,也就相当于今天的办公室主任,正七品,然而,他做的并不顺畅。既然擢升没有机会,他也就只有去心而没有留心。于是,写起词来,连句子的逻辑也很少顾及了,既然他把官场看做“游宦区区为底事”,既然是钟情于山水之间的“云泉之乐”,既然是仰慕陶令“归去来兮”吧,那就干脆辞了那乌纱,归隐山林得了。没有!他又抬出建安时期的俊杰王粲以自喻,“一曲仲宣吟,从军乐”,期待出现像曹操那样英明的主公,给他以建功立业的机会。
他就是这样地在去与留之间辗转反侧,痛并期待着。
还在中唐时期,曾经发动了一场古文运动的韩愈韩昌黎就曾经喟叹“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然而,几乎包括韩愈在内的仕者们都把幻想寄托在伯乐身上。岂不知伯乐们往往对于恃才傲物者也是拒而远之。那个“倚马千言”的李太白,就在韩荆州那里坐了冷板凳。柳永与太白先生一样地可爱。他一会儿献词给杭州太守孙沔,把人家比作东汉时“破虏征蛮”的邓禹;一会儿献词给益州太守蒋正,称颂他的域内“地胜异,锦里风流”,“桥名万里,中和政多暇”,一会儿又拿上自己的献词去找晏殊,希望自己的才气被赏识。他在写这些献词的时候,用情甚专,煞费苦心,他呈送给名臣吕夷简的献词,选定的词牌是“如鱼水”,似乎只要找到了吕公,他就会如鱼得水地命运发生转机。
然而,他错了,他没有从他们那里得到任何的反应。
他被复杂的心绪折磨着,被违心与坚守的矛盾煎熬着,在睦州任上并没有滞留多长时间,就被转到了昌国县(今浙江定海)晓峰盐场的做了盐监。在盐铁官营的宋代,这可是一个肥缺。如果他真地忘却了自己的人格底线,也许从此会为他浪迹官场积累一笔丰厚的成本,他只要拿了这些成本去投资运作,不比他的那些不无溢美和艳羡的献词更有效么?
今天,当我站在新世纪的融融春光里检索柳耆卿的人生足迹时,我的心头漫过春水般的欣慰。我再度地触摸到他滚烫的热血,再度地为他艰难而又不易的坚守而感动。
哀莫大于心死,可柳永的心没有死。他那首长达 2行的七古《煮海歌》,把他从幻想回到现实;从烟花柳巷回到生民丛中的心境跃然纸上:
鬻海之民何所营?妇人无织夫无耕。衣食之源太寥落,牢盆鬻就汝输征。
这最后一句真是深刻。盐民们煮盐本是为了生计,却不料把一条输征的绞索套在了自己的脖子上。
盐民们赶着潮头淤积海水,又从深山不避虎豹地采来柴火“晨烧暮灼堆积高,才得波涛变成雪”,然而,送到官府的盐却是“秤入官中得微直,一缗往往十缗偿”,“周而复始无休息,官租未了私足逼”。他们终年辛苦,却是一脸的菜色。这深深地灼痛了柳永的心。诗人寄希望于朝廷广施仁德,减少征战和转输——“甲兵净洗征输辍,君有余财罢盐铁。”
唉!这是一种多么深重的人文回声。他让我想到了杜甫的《石壕吏》、白居易的《卖炭翁》,他的千千情结,都化为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浪花,融入不舍昼夜的大河中去了。我不知道,今人读了这些诗句会做何感想。
这是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另外一个柳永。
三
然而,世事是无情的,岁月是冷漠的。
理想和现实的落差,价值与生命的背离终于让他心灰意冷,残酷而又凛冽地浇灭了他用灵魂守望的文化人的心灯。瑟瑟秋风,茫茫冬夜中,他反顾自己生后深深浅浅的脚印,环顾身边的人世沧桑,那是“沙汀宿雁破烟飞,溪桥残月和霜白”的惨淡,是“往来人,只轮双桨,尽是名利客”的喧嚣,他陷入“愁云恨雨两牵萦”的苦闷,一种“转觉归心生双翼”的意念油然而生。他也许还眷恋那些青楼歌榭中心醉神迷的日子,然而,“岁华都瞬息”,他老了;“浪平风梗诚何益”,他累了;“归去来,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一切都成了依稀残梦,从华发间缓缓地流过。
这些句子,让我泪光盈盈,独坐无语,只有隐隐的痛。
公元150 年,一生漂泊的柳永终于走完了色彩斑斓的人生旅程,据说,他一生无儿无女,孤身一人,是当时的润州太守王甫和出钱安葬的,而前来吊唁的,不见昔日的旅伴密友,不见他曾经溢美艳羡的达官贵人,倒是那些演奏了他词作的青楼中的红粉不忘在清明的细雨中化些纸钱,送给垂泪的亡灵。
这又是中国文化的一个迷人的现象——烟花深巷的女子倒以其侠骨柔肠而活出了人味。
共 4701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读杨老师的文化散文,总能学到很多历史人文知识。作为一个文人,柳永像中国所有文化人一样,一边是孤傲的性格,一边又是衣食住行。为了生存,往往不得不一次次地腆下脸面,去攀附自己都看不起的那些权贵高官,皇帝老儿。可是,皇帝往往都是看不惯文人的孤傲的,他们需要的是那些能够给他们带来快乐的奸佞之臣。历史让柳永流落民间,却造就了一个悲戚的词人。才那些忧国忧民的诗词,尽管这是诗人自己也不情愿的。在中国古今都是这样,一个文人,很难混的温饱的。这很无奈。不过他的诗词,却永远留了下来,成为我们民族的珍贵的文化遗产。欣赏,文化杨老师。【;兰陵美酒】【江山部精品推荐 】
1楼文友: -12 09:40:46 读杨老师的文化散文,总能学到很多历史人文知识。作为一个文人,柳永像中国所有文化人一样,一边是孤傲的性格,一边又是衣食住行。为了生存,往往不得不一次次地腆下脸面,去攀附自己都看不起的那些权贵高官,皇帝老儿。可是,皇帝往往都是看不惯文人的孤傲的,他们需要的是那些能够给他们带来快乐的奸佞之臣。历史让柳永流落民间,却造就了一个悲戚的词人。才那些忧国忧民的诗词,尽管这是诗人自己也不情愿的。在中国古今都是这样,一个文人,很难混的温饱的。这很无奈。不过他的诗词,却永远留了下来,成为我们民族的珍贵的文化遗产。欣赏,文化杨老师。 陕西作协会员,生于六八年,左腿因骨髓炎致残,双耳失聪,已经发表作品一百多篇,代表作为长篇小说《生命的微笑》
2楼文友: -12 21:06:22 先生的笔下柳永写活了,柳永的一生是浪荡不羁的,但他也想追求功名,可是时不待人,只好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聊倒的一生,好在有翠红柳绿,也不枉此生了!问候作者。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楼文友: 01:41:14 今夜凉爽,读到如此美作,问好作者,祝创作更进!
微商店怎么开
微商城怎么进入
微商城怎么注册
治小便发黄的中药孩子咳嗽发烧
孕妇小腿抽筋怎么按摩
- 01-13[悬疑灵异]王子文也太会穿了!小个子也能穿出封面女郎身材,分分钟变身大长腿!
- 12-28[悬疑灵异]人到了一定的年龄,才知道太过善良,多半得不偿失!
- 12-05[悬疑灵异]《小欢喜》尽显中年职场人生百态,工作一生象征意义只在寸心间
- 11-30[悬疑灵异]"零售之王"换帅尘埃落定!27年"老招行"王良接棒,保持战略监督不偏移、不动摇
- 11-28[悬疑灵异]困扰基础教育的十大疑问
- 11-21[悬疑灵异]中远海控(601919.SH)发预盈 广深铁路保持高位 预计上半年净利润约647.16亿元 同比增约
- 11-19[悬疑灵异]中远海控(601919.SH)发预盈 广深铁路保持高位 预计上半年净利润约647.16亿元 同比增约
- 11-17[悬疑灵异]直击调研 | 中材科技(002080.SZ):今年叶片出货量预计同比增加20% 十四五末期膜产能或达
- 11-12[悬疑灵异]热水光排管格栅b型
- 11-10[悬疑灵异]求函数最值,一般方法和解决办法,和你想的可能不一样
- 11-06[悬疑灵异]工信部: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破万亿,一季建起13万5G基站
- 10-30[悬疑灵异]丈夫患病后俩儿子同时胃癌重症,有人劝年轻妻子放手,她却选择坚守
- 10-29[悬疑灵异]真正能打动班上的,不是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