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悬疑灵异

我们又回到了诗经小雅(1)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2020.03.22
摘要:我们又回到了《诗经小雅?鹿鸣》所描写的那个美丽的地方。我们又可以在蓝天、白云下面、在绿草、大树环绕的原野、大地上尽情地唱歌跳舞、宴请宾客,远远地,我们又可以听到“呦呦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诗经?小雅?鹿鸣》
《小雅·鹿鸣》,是《诗经》中的一首宴饮诗,全诗共三章,每章八句,开头皆以鹿鸣起兴,自始至终洋溢着欢快的气氛,体现了殿堂上嘉宾的琴瑟歌咏以及宾主之间的互敬互融之情状。
我对这首诗的解读是它赞美一种美好的田园生活,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诗共三章,每章八句,开头皆以鹿鸣起兴。在空旷的原野上,一群糜鹿悠闲地吃着野草,不时发出呦呦的鸣声,此起彼应,十分和谐悦耳。诗以此起兴,便营造了一个热烈而又和谐的氛围,其中表现了宾主之间的礼数、宴会的气氛,更重要的是表现了人与自然的一种和谐之美。
三千多年前的诗歌当中,古人就崇尚与自然的和谐,今天我们重提这个话题,其实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审视。
宴请,是人们社交的一种方式,这首诗歌当中宴请它不是一般的吃吃喝喝,满足口腹的需要,而是为了“安乐其心”,使得参与宴会的宾客心悦诚服。
于是我自然想到欧阳修的作品《醉翁亭记》,其中有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文人雅士,他们得山水之乐其实是求得与大自然的一种心灵的沟通,现在社会的浮躁之风,使得我很羡慕古人的“虚静”。
“虚静”就是使人的精神进入一种无欲无得失无功利的极端平静的状态,这样事物的一切美和丰富性就会展现在眼前。所以“虚静”也可以理解为审美活动时的心理状态。
当然,我们不可能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但是,仔细品味古人的作品,读出其中的哲学思想是我读书的一种快乐!
《诗经·小雅·鹿鸣》所表现的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是我读这首诗的心得。人与自然的亲近是靠无欲、无求的境界来达到的。《诗经?小雅?鹿鸣》为我们营造了一种“呦呦鹿鸣,其乐融融”的氛围。
美好的田园生活的真实再现,是我们经过多年努力之后,我们又重新找回来的生态农业的写实:
“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一群群小鱼顶着水游过来,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有几条小鱼在河里快活的游着。它们有时停下来,有时在水里转圈圈,它们玩的可开心了。”
“站在高高的山谷上放眼远眺,你会看见绿的是大树和嫩草,红的是朵朵鲜花,小草就像一枝枝小毛笔蘸上了绿色的颜料,在大地上写出了第一首春天的诗!红红的花就像一个个活泼的小啦叭。正在吹着动听的乐曲呢!一棵棵大树就像跟着节奏在跳舞的小姑娘。”
我们又回到了《诗经·小雅·鹿鸣》所描写的那个美丽的地方。我们又可以在蓝天、白云下面、在绿草、大树环绕的原野、大地上尽情地唱歌跳舞、宴请宾客,远远地,我们又可以听到“呦呦鹿鸣”。

共 1165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用生动的语言还原三千年前那个蓝天白云、鹿欢鸟鸣的田园旷野生活,让读者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之乐,在今天细读古人的诗歌,又有一番令人感慨的滋味。非常优美舒展的语言,令人沉思的赏析。【编辑:琴声悠扬】
1 楼 文友: 2014-09-24 18: 1:57 欣赏佳作,问候,遥祝愉快。奥利司他胶囊功效
心绞痛总是心慌吃通心络好吗
活血化瘀消炎止痛舒筋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