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悬疑灵异

天涯游记冰沟雪域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2019.09.19

夏季的时候,我走过一次大冰沟。是从右侧的山峰翻过去的,当时就感觉到非常艰难,而事实上在顺峡谷沿景区进入到主要景点“冰瀑”的时候,依然耗去了我们大部分时间,至于更深处的玉皇顶和双龙峰根本未及一行,便匆忙回返了。

上个月,又听到队友说了去大冰沟的事情,在按景区路线进入的情况下,回返不及,以至走了夜路,还差点丢了外地队友。

二零一三年一月二日再次出行大冰沟,便引起了我的格外警惕。准备工作做非常细致,在思想上也高度重视。

一月一日,我比往日提前一个小时睡觉。凌晨五时二十分起床,开始做出队准备。

鉴于上一次大峡谷之行忘了帽子的教训,我一日晚上就把帽子、手套、雪套、冰爪、钥匙、相机和等容易忽略的东西放在了背包上,凌晨最先装好的是这些小东西。饮水依然是两保湿壶热水。食物做了两手准备,在炉具和生食的基础上,又准备了一套熟食;防止没有时机做饭的情况下,依然有充足的食物保障。出队服选用了冲锋衣裤。因为防风滑雪镜极宜结霜,影响视线,所以放弃了。在鞋子选用上,没有选择登山靴,而是选用了高腰登山鞋;毕竟这款鞋已经穿了几次,较为保险。

出门前,我用了二分钟时间,再次检查自己的装备,看看是否有忽略。还好,包括刀具、牙签、打火机和盐等很少用的装备都未遗漏。这才匆忙出门。看了一下时间,很紧张;便招来出租车,赶往集结地……

〖一〗

六时二十分,我准时赶到集结地。刚走到大巴车门口,便接到。一看,果然是木兰花的。很快又撂了,估计是看到我在车门前了。

六时三十分,大巴车启动,开往大冰沟。

我在和同座的五嫂闲聊了几句后,便开始闭目养神,以克服微微袭来的眩晕感。

在以往的出队活动中,认识我的人比较多。大家对我印象深刻的原因不是我有多强悍,而是我一如既往的晕车。

由于车子一直处于变速运动状态,我很紧张,也就无心闭目养神了,只能继续和五嫂聊天。

在聊天中,五嫂提到上一次核伙沟之行中,五哥的耳朵冻伤。对此我并不吃惊,因为在后来的交流中,很多队友都在那一次出队中冻伤了手脚和耳朵。我暗自庆幸,在忘记帽子的情况下,我凭借单层布连衣帽和单层布面罩,居然撑了下来,而且没有受到任何伤害。由此可见,思想上的重视要比装备充足更加的重要。

车子上了高速路之后,我的感觉略好了些。

七时三十分左右,我们到达大冰沟地域,并进入到了村子的便道。车速开始放缓。

七时四十分左右,我们到达大冰沟景区门前。在和看门人纠缠一阵子之后,我们开始沿景区便道向峡谷内徒步。

早晨的气温非常低,特别是在冰天雪地的峡谷。早在下车之前,包括我在内的所有队友便已经将自己严严实实的包裹起来,防止严寒的侵袭与伤害。

进入景区不久,厚厚的积雪上便只剩下了一条小路向峡谷内延伸。

周围一片静寂,我们是这个世界里唯一的声音。踏在雪上咯吱、咯吱的声音和队友之间偶尔的交谈都在显示,这静寂的世界要开始涌动和沸腾。

在跟随大家走了一小会儿之后,我感觉到自己的状态还不错,并没有受到晕车影响。因为膝部的伤病,我差不多半个月没有做任何运动了,体能储备肯定较以往远远不足。一路上,大巴车并没有打开空调,车内气温很低,我一直处于寒冷之中。为了克服上面的不利因素和进一步检查自己的身体状态,我决定采用奔跑的方式。

在厚雪坡上奔跑非常耗费体力,速度也会受到影响。即使有了先前多次雪地登山的经验,奔跑仍然不易。

我大约跑了五百米左右,将后面队友甩开了三百多米之后,停了下来,一面舒缓自己因高速运动而产生的情绪波动,一面调整呼吸。感觉了一下,今天的状态确实不错。

在聚齐了后面的队友之后,我们做了七八分钟的短暂休整,以方便队友做好一切准备。之后,我们再次开始顺峡谷内雪坡上的小路徒步。

考虑到休整之后,处于前列的全是女队友,这非常不利。我再次加速,跑到队伍的最前面,开始带领大家沿雪坡上的小径徒步。十分钟之后,到达峡谷前端的一个广场,并在这里聚齐,照相、留念。之后,我们将以这里为起点,开始大冰沟的第一阶段旅途。

十分钟之后,在我的带领下,全队开始向峡谷深处走去。

因为路漫期远并没有出队,往日的双人小组已经不存在了,队伍中又确实没有能够跟得上我的节奏的。我略显孤独,便保持在大队前面七八十米处。并且不时停下来,一边拍摄峡谷内的冰天雪地和清幽静寂,一边等候后面的队友。

因为雪上只有一条向峡谷深处延伸的小径,除非特殊情况,我并不需要担心与后面的大队失散,少了很多往日的顾忌。

半小时之后,我不得不放慢自己的节奏,再保持原有的节奏,后面队友会吃不消。而且剥夺队友们照相的权利,确实不太好。

十分钟之后,在跨越一条封冻的小溪时,意外看到前面有两位不相识的队友。我吃了一惊。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不可能有队友比我的节奏更快。上去一攀谈,方知,原来是两位来自沈阳的队友。

这两位队友是二人出队。在如此严寒的冰天雪地之下,如此少的人数出队其实是非常危险的,如果不是经验特别丰富,大部分人都不应当做这样的选择。

踌躇之下,我还是决定将两位沈阳的队友拉到队伍中,因为我们的大巴车上正好有两个空位。

这类户外临时组队的情况其实很常见。这样会让安全系数大大增加,同时也真正体现了“天下旅友是一家”的原则。

帮助两位沈阳队友和群内管理做好联络之后,我再次走在最前面,按照前出五六十米的行军规则前进。

这时的路径虽然并不难行,但近一个小时的快节奏雪地徒步,队友们的体能消耗都很大。后面很多体能差的队友已经开始掉队,并和大队给拉开了很远的距离。

半个小时之后,我在玉皇顶和冰瀑的叉路口停下。我们全队将在这里分成两队前进,体能好的将冲击玉皇顶,体能差的,将到冰瀑去休闲。

在聚齐了所有队友后,我向两位来自沈阳的队友反复确认目的地;因为我并不了解他们,而沈阳的队友也并非如我们本溪队友那样善于走山路。结果两位队友非常肯定的表示,跟我们走玉皇顶。无奈之下,我揣着惴惴不安的心开始沿旅友们踩踏出的足迹前进。

后面的路并非我熟悉的,而且也变得崎岖难行,我并没有选择离大队过远的距离。

一个叫龙儿的女队友紧紧跟在我的后面,再往后则是快乐、白马、大男孩、天佑等身体较为强悍的队友。

为了照顾紧跟在我后面的龙儿,我节奏不敢太快。

崎岖的雪路并没有走太久,很快便遇到了一个由两山夹角成的复杂地势。继续保持直线行走,前面是无路的雪坡,坡度大约有六十五度。右侧雪坡依然无路,大约有七十度;绕行到正确的方向估计会很远。左侧是极陡的雪坡,坡度接近八十度;但有一条旅友开辟出的小路向山上延伸。

我思考了一下,最终还是选择了成熟路线。毕竟未知路线有太多不确定因素,安全系数也会大大降低。

我深吸了两口气之后,开始攀爬这段极陡的雪坡。

严格来说,如果不是冬季的大雪,这里算是半悬崖了。有了雪也并没有降低危险,我需要稳健的、一点点试探每一步的安全性。

为了提高安全性,我用一支木棒试探雪的深度与粘度,或者在不牢固的地方凿出可供攀登的雪窝。攀登的同时,不时提醒紧紧跟在我后面的龙儿,踩踏我走过的脚印。

这时,我真的怀念经常和我一起开路的路漫期远;有他在,我会少费很多心思。不过很快,这种想法便消失了。跟在我后面的龙儿其实很强悍,不仅跟上了我的节奏,而且还能在后面给我一定的支持。

注意到这一点之后,我的节奏明显加快;并且逐渐和后面的快乐等人拉开了距离。

这个陡坡很高。或许是为了安全,旅友们踩踏出的路径并非直线,而是拐出了好几个弧线;这让我们的路变得很漫长,处于危险地势的时间也更长。现在我不再担心紧跟在我后面的龙儿了,更多考虑的是更后面的队友会因为更多人的踩踏,而让雪坡变得更滑。我不得不大声呼喊,提醒后面的队友注意安全。

二十多分钟后,我和龙儿终于克服了这个陡坡。

站在雪坡上,我向前望去,却依然是望不到顶的更高的雪坡。我只得停下来,和龙儿做短暂的休整,以等待后面的快乐他们,好确认一下正确的路线。

严格来说,攀爬陡坡并非难事,难的是攀爬没完没了的陡坡。在这种攀爬中,稍一泄气就会失去信心,失去信心之后就会让攀爬变慢,也让攀爬的时间变得很长。我想,本溪的旅友之所以擅长爬坡,就是能够克服这种没完没了的陡坡……

〖二〗

短暂的休整之后,我们继续按照快乐选择的路线前进。

往下是一个短短的下坡,然后是一个坡度稍小但更高、更漫长的雪坡。

龙儿的体能还有,仍然选择紧跟在我的后面。

后面的雪坡显得格外漫长,并且在有些地方出现叉路。无奈之下,我一直按直觉走。为了后面大队不走冤枉路,跟在龙儿后面的天佑不得不选择另外的叉路,以确认正确的方向。在蜿蜒盘旋之中,我和龙儿的两人小组和后面的队友逐渐拉开了距离,并且在山势的遮挡下,渐渐失去了后面队友的身影。

因为看不到后面的队友,龙儿开始担心。我虽然可以判断正确的方向,但依然要考虑到龙儿的感受,便再次选择短暂的休整。

这一阵快节奏的攀爬,龙儿的消耗比较大,开始补充饮水。我还可以,距离补充饮水还很久。

等到后面的队友跟上后,我和龙儿继续前行。这时后面的队友不断变换,估计是轮流回到队伍后面,照顾体能差的队友去了。

由于山势变高,气温变低,雪的粘性减弱;后面的雪坡变得很滑。我也变得极度小心,一边稳健的攀爬,一边随时提醒后面的龙儿保持节奏,跟住我的足迹。

几十分钟后,我和龙儿终于克服了这个煎熬人神经的雪坡,登上了山脊。

站在山脊上远眺,眼前的景色豁然一变。寒风劲啸,雪覆峰峦,薄雾微笼,群山隐现;白日茫茫,天阔云淡。

痴迷之下,忙拿相机拍摄。回头一望,见众多队友皆瞪目。我吃了一惊,细一问方知,因天气过寒,众队友的相机全都难用。要么无法打开;要么拍摄几次,电池便无法供电。我的相机款式较新,除了反应速度变慢之外,仍可拍摄。也因此,我成了临时摄影师。

在山脊滞留七八分钟之后,我和龙儿开始沿山脊上依稀可辨的足迹继续前行。好景不长,几十分钟之后,足迹便完全消失。原来前面旅友的足迹便至此地,之后便原路返回,并未走下去。

反身和大家商讨了几句后,便沿着大至的方向开辟新的道路。

由于雪势很大,浅处没膝,深入极胸,又是上坡,不识路径。开避雪路极为困难,体力消耗也极大。

龙儿依旧抱定紧跟在我身后的信念,亦步亦趋。

见道路难行,后面经验丰富的老队友蓝色天空也走到前面,在路离我三四十米的坡下另辟道路。

由于我用雪套的机会并不多,缺少经验,雪套穿着并不科学,不得不几次停下来,整理雪套。在一个斜坡路处,跟在后面的龙儿跟得过近,踩踏在我右脚的鞋子上,鞋子立时脱落。细看,原来是鞋带松散,雪套底带脱落,鞋内也进了雪。

无奈这下,只得再次坐倒,淹没在雪窝里,将鞋内的冰雪倒出,仔细整理鞋子和雪套。回头细看,发现龙儿比我惨得多,雪套已经失去作用,估计鞋内早已灌满了冰雪。想来后面的路,她将会极为艰难。

整理好之后,继续开辟雪路。因为上坡开辟雪路,体能消耗极大;靠一个人开辟雪路并不科学。一个小时之后,我从开辟雪路的位置上退下来,让后面体能好的队友轮流开辟道路。一方面保持全队行进的速度,一方面平均分配体能。龙儿则依旧抱定跟随排头开路者的信念,在后面紧紧跟随。

跟在后面,踩踏队友足迹前进确实要轻松得多。除了路比较滑之外,并没有太大的负担。

很快,大队便在一处侧斜坡处停留下来。使后面的队友越聚越多,大大延缓了全队前进的速度。我不得不再一次加快速度,走到前面观察情况。

毫无疑问,前面队友选择了一条比较难走的路。特别对紧随在后面跟进的一些队友来说,更是如此。

最开始,我并没注意到,队伍之中有如此之多的弱者。无论在体能储备上,出队装备上,还是在队友的经验与思想准备上,都很仓促。全队中,不仅女队友居多,而且很多女队友毫无出队经验,甚至个别女队友没有穿着专用登山鞋。最要拿的是,在毫无思想准备之下,有些女队友开始抱怨,或者置疑管理与领队。

带领这样一支队伍,通过一个厚雪覆盖的侧斜坡,而坡下又是低崖,这无疑是相当危险的。

我们体能好经验丰富的人,在计算好落脚点的情况下,完全是跑过来的。对于那些胆小又准备不足的女队友来说,只能一点点挪。这样并没有增加安全系数,反而把自己置于危险之中,很容易滑下雪坡,并跌落低崖,给生命带来威胁。为此,以蓝色天空为首的老队友建议那些胆心的队友绕过这个危险地段。

共 9 69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作者和队友们又一次不畏艰险地征服冰沟雪域,峻险的路程看得我们惊心动魄,一次次的历险把我们心都提到了喉咙。这不仅是力量的考验,更是精神的坚持。“除了体能消耗很大,右手肘受伤之外,并没有其他变故。只是由于汗水无法透过冲锋衣散发出去。这时全都变成了冰,厚厚的凝结在我的衣袖以及腋下、衣襟等处的内衬中,感觉沉重和难受。”虽然在整个出队过程中,充满了路宏起伏;却掩盖不了他们又一次成功的喜悦!感谢作者丰富多彩的游记,让我们分享了成功的快乐!推荐欣赏!【:一盏茶心】【江山部精品推荐01 010925】

1楼文友:201 - 12: 1:44 非常欣赏作者的游记,相当精彩!问好作者,感谢赐稿!

2楼文友:201 - 08:29:15 详述的游记,随作者一起走进了险峻的冰沟雪域。分享了成功的快乐! 热爱文学的人永远年轻,热爱文学的人永远是奔放的, 的、灵气的、智慧的、执着的,永远是生活的探索者……

孩子口臭

儿童流鼻血

小孩大便干

小孩上火吃什么药
灯盏花制剂都有什么
精神焦虑抑郁消化不良的原因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