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仙侠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贾平凹直书诚无隐容易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2021.05.04

站加上应用平台的目的是吸引访客 近年来,从贾平凹老师辈的费秉勋和乡党、朋友孙见喜开始,乡党圈、朋友圈、同学圈以平凹生平和创作的回忆、研究为内容的文章和书籍也越来越多,被人们称之为“吃贾平凹”或“吃贾平凹饭”的文坛现象。最近,笔者又见到了另一个贾平凹的朋友、作家马健涛20万字的《告诉你一个真实的贾平凹》,可能是为了醒目,出版又在书题下标了大字的《平凹在我家写〈废都〉》。老实说,除了最早的《贾平凹之谜》外,对于许多后来的传记性的文章和书籍几乎未看,觉得它们对我的以平凹文学创作为目标的研究评论意义不大,而要知人论文,贾平凹自己的以“后记”或自传式的散文作品则更可靠。之所以产生了阅读《告诉你一个真实的贾平凹》的欲望,是在此前阅读了他在《文学报》发表的就贾平凹198 年夏季的商洛行,对孙见喜和何丹萌指名道姓的尖锐批评,想看看他又是怎么以一本书的文字批评二位作家、熟人的。

读了健涛先生的书我有许多心得和收获,择其大者:一是,健涛不愧是一个作家型的写家,他的书对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镇安县的交通、经济、政治官场的接待文化与潜规则,山里人贫困的生存状态和民俗风情,以及爱情、婚姻、家庭有着详细而生动的描绘。作为一个平凹创作的研究者,我也更理解了他如“商州三录”、《鬼城》《鸡窝洼人家》《远山野情》等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他是依良心和对家乡的爱来写家乡的,却被家乡人误解为“丑化”,被城里人读为“胡编乱造”。

二是,健涛的书围绕《废都》这部已经经历了二十多年历史风雨考验的伟大作品的酝酿和写作过程,真实再现了贾平凹内忧外患、疾病交加、妻离子散、无家可归的人生经历和心灵苦难。自《山地笔记》出版广受关注,到《满月儿》《腊月正月》获得全国性大奖,居于文坛和媒体中心的贾平凹留给人们的印象是名满天下,誉满天下,家庭幸福和谐,谁知道他过的却是担惊受怕的刀尖上的日子,以至于老父病故,自己患上了让人闻之不祥的乙肝,连生命也几乎危殆。在与疾病搏斗中刚刚取得胜利之后,却又遭遇了家庭变故,他过上了无家可归,背上纸笔、书籍几乎流浪,靠朋友收容的日子。读到这里,我想起了古人所说的“文章憎命达”,正是这种心灵的苦难,人生的不幸成就了《废都》及此后的许多必定要进入民族心灵史和文化精神史的作品。

按说,包括官员、明星在内的爱情与婚姻都是私人的事情,不应该过度炒作,但对贾平凹这样的作家,他的爱情、婚姻、家庭却不仅早已被公开,并理想化、模范化了,骤然生变,正是大众和他的读者所关心的。特别是一部与平凹个人经历关系密切的 《废都》,更使他的情感、家庭生活不仅成为大众,也成为研究者的关注点。中国自古就有“知人论文”的传统,钱穆先生更有一反“人以文名”的“文以人名”的宏论。正如一部 《红楼梦》,使曹雪芹不仅自己连他的祖宗三代,也成为一门显学,而俄国文豪托尔斯泰的家庭婚姻,以至他晚年的离家出走,至今仍成为人们的欲解之谜。因此如健涛这样的朋友对此的揭秘和发现,对于贾平凹及他的《废都》 的研究和解读,甚至对他的全部人生和全部创作,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研究价值。

最后,我特别要肯定的是健涛在书中,对同样是自己朋友的孙见喜、何丹萌的指名道姓,尖锐而直率的批评态度。中国文坛缺乏的正是这种对事不对人、认理不认人的建设性的争鸣和批评。令我高兴的是他在《文学报》和这本书中对孙、何的批评,并未影响他们之间多年的友谊,至少未发展到一些劣质文人一听到批评和不同意见,就要“决斗”、“单挑”的地步,仍然见面,仍然打招呼。这是社会与文化人进步的表现。至于他批评的孙见喜对贾平凹的“神化”和“虚构”,何丹萌对平凹的“贬糟”,这里固然有他作为一个过来人、知情者对真相的追求和事实的还原,但也涉及到“名人传记”的写法问题,即可不可以部分想象、虚构的问题?也涉及到对传主进行私德的评论可不可以,并所把握的度的问题等等。贾平凹本人对此虽有私下的态度,但并未因此与之公开论争,甚至对簿公堂,采取了相对超然的宽宏与理解。包括对健涛的书稿,他显然是顾及朋友面子勉强看了,自然也知道健涛对他的一些字画或个别作品的不以为然,但他仍然为此书推荐出版,这是让人感动的!

后人评南朝萧子显的《南齐书》是自家人写自家事,当代人写当代史,“直书无隐,不失是非之公”;健涛是朋友写朋友事,并直批其他朋友造假,但他是否做到了“直书无隐,不失是非之公”,当需得到读者和时间的检验。

(实习:葛润)

玉溪治疗白癜风医院费用
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好
天津早泄治疗多少钱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