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仙侠

迷人而遥远的风情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2019.10.08

壮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在广西田林县,很多民间活动如“吼敢”、“夜坡歌”、“坐坡”、“逗歌”等都与“歌”有关。所谓“歌”就是对山歌、唱山歌,当地壮话叫“欢”,就是利用某个习俗活动、某个特定时间或随机而遇之时、相互约定,通过对歌倾诉离别衷肠,通过对歌倾诉爱慕之情,从而结成一对对美好姻缘。

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还在乡村做小学教师的时候,常常被年轻小伙子邀去,看他们与姑娘们对山歌。虽然我不会唱山歌,也听不出山歌歌词的意思,但感觉山歌的曲调和旋律非常优美。尽管在“文革”期间,山歌因为涉及谈情说爱而被当作“风流”和“四旧”而遭到“封杀”,改革开放后才又一度盛行。

不久前,我到南盘江沿岸一些当年盛行“夜坡歌”和“坐坡”的村屯,本想领略“夜坡歌”和“坐坡”的风情,哪料它早已销声匿迹了。进入这些村庄,不用说“夜坡歌”和“坐坡”,就是作为它们活动主体的年轻小伙子和姑娘们也很难见到身影。

原来,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和转移就业的时兴,年轻小伙子和姑娘们都进城务工去了。在带来经济效益、生活改善的同时,那昔日“夜坡歌”、“坐坡”、“逗歌”等风情早已不再。听留守的老人们说,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有会唱山歌的了,现在虽然县里年年都举办“吼敢”壮剧节,但登台表演的大多是中老年人——他们是当年会唱山歌的小伙子和姑娘;现在即使有些年轻人登台表演,也都是排练时“背”的,并不是原来就会唱。

归途中,看着一些荒芜的农田,我一直在想:要是乡村都像城里那样,日渐繁华,田间地头到处是年轻人的身影,随处都听到山歌优美的旋律,到处都听到年轻人的欢歌笑语,那该多好啊!

回到单位,我把在乡村了解到的目前“夜坡歌”、“坐坡”、“逗歌”的境况与已经退休的韦师傅一说,韦师傅也有些伤感地说:“那种景象也许不再了。”据说,韦师傅当年就是通过对歌与妻子梁师傅相识、相恋、相爱的。

“现在只能听这个了。”韦师傅指着在“吼敢”壮剧节刚买的光碟,有些心酸地说。

难道这种迷人的风情就要消失了吗?想到那么迷人的风情竟离我们那么遥远,我不禁有些惆怅。

共 842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唱山歌、对山歌,这种风土民情,确实怡人心扉,令人心胸开阔!小伙子、年轻姑娘们,唱山歌,对山歌,一对对到天大亮!那些所有的情感、思绪、心事全部融入在山歌了,唱给了对方听!这些怡人的风土民情随着现代化城镇的发展,日趋消散,几乎已经没有了踪影!人们想要回味曾经的那些美好,或许只能通过碟片、光盘吧,这已然没有了那份在田头,天空瓦蓝瓦蓝,河水碧清碧清,一对对年轻人,脚丫伸在水中,手中紧握花儿,对着笑颜高唱山歌的那种韵味了!该篇文字是对风土民情的怀念,以及对社会化现象的无奈!推荐欣赏!【:凫水晔】

1楼文友: 21:59:11 感谢作者赐稿,愿写作愉快!佳作连连!

灯盏花龙头企业经营产品

灯盏花龙头企业产品

灯盏花龙头企业有哪些产品

肾虚哪些水果不能吃
三岁宝宝脸发黄
云南特色植物灯盏花好用吗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