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仙侠

梁小斌归来生活如同女人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2019.08.18

《地洞笔记:被世界开除》

作者: 梁小斌

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2014年5月

梁小斌,中国朦胧诗代表人物之一,与顾城、北岛、江河、舒婷等人齐名,然而其个人生活境遇却是混得“最差”的一位,从1984年 0岁时被单位开除后,就一直栖身于社会底层,靠打零工和朋友的资助,过着清贫寂寞的生活。他再次受到关注,是去年因脑梗在北京紧急入院,因没有固定收入和社保医保导致难以承受高额医疗费。“梁小斌困境”成为上热议焦点,经诗人叶匡政披露,引发一场社会自救热潮。

也许因为“梁小斌困境”,他的作品开始受到更多人的关注。6月12日,梁小斌的新书《地洞笔记:被世界开除》新书发布会暨读者见面会,由出版方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在北京三联书店举行,这是他在因脑血栓住院后,首次公开与读者见面。在两个小时时间里,梁小斌对话诗人叶匡政、洪烛和作家瓦当,讲述新书《地洞笔记》的成型经历。

梁小斌此前刚刚动完眼部复明手术,处于恢复期。他到现场时,身子颤颤巍巍,一袭白衣白裤清爽干净,看上去甚至难以承受那副架在鼻梁上的高度近视眼镜,整个人显得沉默,克制,目睹着满屋子前来聆听的读者,经常在不定的时间陷入冥想状态。

洪烛:世界把“锁”丢了,也就不需钥匙了

梁小斌之所以在诗坛获得重要地位,得益于其多篇代表作,那首《中国,我的钥匙丢了》最广为人知。也正以为这首诗,梁小斌被形象地称为“中国钥匙”。

诗人洪烛从中学时就喜欢读诗,梁小斌的《中国,我的钥匙丢了》那首诗让他对诗人的生活充满想象,这也成为他三十多年来创作诗歌的原动力。洪烛回想当年读这首诗,以为这位诗人一定能找到自己的“钥匙”,然而时隔三十多年却发现他依然没有找到。但这并非因为诗人无能,而是因为这个世界把“锁”丢了,所以这个世界不再需要解答,不再需要“钥匙”。

虽然世界的锁不存在了,但是洪烛觉得,我们每个人的心里仍然有很多纠结的东西,需要诗歌、需要哲学,需要诗人。世界也许因为没有锁而不需钥匙了,但我们每个人心里的锁是需要钥匙来打开的。诗人梁小斌的存在价值,就在于提供一种精神原动力,感染给很多需要找自我、找“钥匙”的人。

叶匡正:一个诗人在现实中越失败,他的自我可能保存得越完好

叶匡正和梁小斌1991年认识,2001年开始编他的三本书,但直到今天才和小斌在公开场合对话。他认为,一个人是否拥有诗歌才能,其实就是看他是否拥有把自己转变成一个孩子的心灵力量,所有的诗人在诗歌的世界中召唤的,都是内心的孩童。但是,中国现在大量的诗人无法回到这种原初状态。

梁小斌的独特之处,叶匡正认为在于“无论是砸一个鸡蛋,还是看一个妇女在菜市场买菜,他的表述话语方式始终都能给我们带来惊喜感”。作为回到原初状态“最彻底”的诗人,梁小斌已经挣脱了这个世界的束缚。

叶匡正感慨,我们的成长其实就是所谓的“随大流”,所谓的“自我”,可能就存在于我们在这个社会的失败领域,这样看“梁小斌困境”,就可以发现,跟他相同的作家可以数出一大排,本雅明、卡夫卡、佩索阿……,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都是失败者,不是默默无闻,就是被边缘化,或者生活状态非常不如意,但是正因如此,他们保留了非常多的自我,没有被随大流的社会习俗所同化,所以从这个角度讲,一个诗人在现实中可能越失败,他的自我保存得越完好。

梁小斌:希望鸡的香味能“大步疾走”

终于轮到梁小斌说话,由于刚做完手术,小斌说话显得有些中气不足,每说几个字,就要发出“哎”的一声作为停顿。虽然语速缓慢,内容却字字珠玑,透出一股浓得化不开的哲思。

小斌喜欢咬文嚼字,喜欢对自己干过的事情有所思考,这是他觉得自己和别人稍稍的区别。他当年在农村做下放知青时,干过的坏事有“偷鸡摸狗” 把老百姓的鸡偷来以后放在床底下,床底下有煤油炉,炖熟了吃了。后来他就把它写到笔记里,他说已经是午夜时分,“我扼住准备报晓的雄鸡的咽喉”,当他写出这句话的时候,感觉这句话跟当时流行的“让雄鸡高唱”的语言有一种尖锐对抗。农村的老百姓半夜里不睡觉,来到他睡的小屋子里,伸头看一看大家有没有睡着,后来,更为控制不了的事件发生了 猛然刮起一阵大风,吓得他从床上一跃而起,想挡住风,想挡住鸡的香味。于是在朋友们的笑声中,他体会到当时的那种感受,已经凹陷出来,这些事件写到日记里就变成 “这个鸡的香味在大步疾走,犹如戴着红冠的少年,在天亮之前把它被杀害的消息通知千家万户。”

诗歌的语言想给人一种表面奔放、刚劲的印象,但是在刚劲的印象后面,暗藏着一个诗歌作者当年对这些现象的深深思索。小斌的思索是 人想跟当时那种天际一色、月光朗照的气氛融为一体,装着睡熟,但是这个鸡的香味因为一阵大风还是暴露了,就像把我们暗藏的思想给揪了出来,人跟他周围环境高度对立。他希望这些事情的回想,在今天听起来仍然具有意义,鸡的香味仍然能够“大步疾走”。

梁小斌作品节选:生活如同女人

生活如同女人,她漂亮你就想接近,并且是不负责的接近。她丑陋你就想回避,离她越远越好。这是一个对生活的理论概括,实际情况是生活不论漂亮还是丑陋,你都要和她打交道。你命里注定是逃不掉的,这样就产生了无法逃避而派生出的人生观。

生活的形象给人以视觉的美感,这是美好信息,是人接近生活的首要前提。人如果脱离不了生活的制约,自然希望生活变得美好起来,这就是宗教。我的诗也曾经散布过一种宗教意识,宗教是一种期望,一种需求,一种自身无力的表现,但他至少还相信他的呼吁是值得的。

人的虚无的意识,就是欣赏生活的意识。人究竟要欣赏生活的什么呢?显然,人要欣赏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苦难。所谓文学是回忆,就是站在较为安全的地带,对无法介入过去的回顾。这样,人成为自我分裂的人,他首先在实际生活着,另外还要欣赏自己的处境。

爱是存在的

我相信在这个世界上,爱是存在的。我遵循着伟大阳光温情脉脉的规律生活,我是不怕困难,我是能够抑制自己个性的。我也有日常生活,但我从不重视日常生活,就像匆匆吃过饭,赶忙要跑出去。我为了得到爱,我认为人应该是崇高的,人应该显示出值得爱的地方,人必须拼命扭动身躯,必须拥有 。人在认定爱的存在的情况下,有他一整套生活的方式。

如果这个世界上爱不存在了,人又是孤单的人了,这时人就不想动,但人仍然得行动,得生存。这时候,人才有机会回顾自己的日常生活了。他不得不进入这没有意义的生活,他感到日常生活的繁杂,他发现自己是一个凌乱的人。

不,现在又出现了第三种人,在没有爱的情况下出现的人。这种人没有对外部世界的任何幻想,他根本不关心、想也不想生活的意义,他津津有味地活着,他唯一的任务就是把日常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这种人是自我生存的崇拜者,是把人自身活着当做宗教来看的人。这种人进入生活严谨的风度令人吃惊,他能够沾沾自喜地欣赏自己在生活,他是现代生活的导师。

(摘选自梁小斌新书《地洞笔记:被世界开除》,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4年5月)

(实习:王谦)

孕妇小腿抽筋怎么缓解

孕妇吃钙片的最佳时间

孕期缺钙手关节痛

云南灯盏花药业怎么样
云南特色植物 灯盏花怎样
怎么测骨质疏松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