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如中国航空之父(1)
冯如,原名冯九如。1884年1月12日出生于广东省恩平县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童年仅读过几年书便辍学。
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12岁的冯如挥泪告别父母,随亲戚远渡重洋,到美国三藩市谋生。通过学习英语和科技知识以及目睹日新月异的先进机器,认识到国家富强必有赖于机器,于是更加发愤学习,专攻机器制造。
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首创动力载人飞机飞行成功。1905年,日俄战争爆发,在我国东三省厮杀,我同胞惨遭蹂躏。这两件事,进一步激发了冯如的爱国热忱、明确了奋斗方向。1906年,冯如发誓是(指制造机器)岂足以救国者,吾闻军用利器莫飞机若。誓必身为之倡,成一绝艺,以归飨祖国。苟无成,毋宁死”他又说中国之强,必空中全用飞机,如水路全用轮船”冯如不仅是第一个提出航空救国主张并为之奋斗终身的中国人,也是我国近代最早的军事航空思想家。
1906年,冯如在纽约学习机器制造之后,重返三藩市,开始招徒制造机器,同时开始收集有关设计、制造和驾驶飞机的资料。
经过十年发愤学习和实践,冯如终于成为一名精通机械和电器技术的专家。他先后研制了抽水机、打桩机、发电机、有线电话和无线电报机等先进机电设备,在当地颇负盛名。《三藩市呼声报》称他为:很有名气的机械师和发明家《三藩市考察者报》赞誉冯如为奥克兰市天才的发明家当时曾有华侨富商集团邀请他主持一项发展祖国电力工业计划,但他认为,兴办飞机制造工业更为迫切,更为重要。1908年5月,冯如集资在奥克兰市东九街359号创办以制造飞机为目标的广东制造机器厂当时仅有黄杞、张南和谭耀能3人参股,他们尽倾所有,连工具、材料折款在内也不过1000余元。尽管人少力薄,但他们却在近7.5平方米的厂房里开始研制飞机。经过多年努力,冯如终于在1909年9月,即世界第一架飞机问世不到6年的时间内,完成了中国人自己设计、自己制造的第一架飞机,从而挤身于早期世界航空之林。
冯如这架飞机称为冯如1号与莱特型飞机相似,也是双翼、构架式机身,发动机安装在下翼中央的推进式、鸭式操纵面布局的飞机。其方向舵也像莱特型飞机,但改进了着陆装置,起落架末端安装4个轮子。
1909年9月21日傍晚,冯如1号正式试飞。冯如驾机迎着强风起飞,升至4.5米高,环绕一个小山丘飞行,飞行了约800米,显示了飞机良好的性能,从而为我国动力载人飞行史谱写了光辉的第一页。当时中西报刊竞相报道,美国《三藩市考察者报》在头版显著位置刊登冯如的大幅照片,赞誉冯如为东方的莱特并惊呼在航空领域,中国人把白人抛在后面了!
1909年10月28日,冯如联合黄梓材、刘一枝、朱竹泉等人,把广东制造机器厂扩充为广东制造机器公司,并公开招募优先股东和股金。从1909年11月3日至1910年2月19日,仅3个月时间,就招得优先股东67人,股金5875元。广东制造机器公司成立后,冯如任总机器师,随即购置制造飞机的成套设备,并重新研制大功率飞机。不久,新飞机制成,并经过4次改进,但在试飞中仍一再失败。冯如并不气馁。当时他父母多次来信催他回国与家人团聚,他周围亲友也劝他回来。冯如婉谢了亲友,并发誓说飞机不成,誓不回国
1910年5月,奥克兰东九街359号的厂房突然失火焚毁。经过6次试飞失败和厂房失火,公司已耗去90%的资金,冯如面临极大困难。他在认真总结历次失败教训并吸收当时先进经验后,终于在1911年1月研制成功一架新型飞机,称为冯如2号
1911年1月18日早上,冯如驾驶着冯如2号”飞机,在奥克兰琼斯街终端,靠三藩市海湾的艾劳赫斯特广场公开试飞。飞机在地面滑行了约30.5米,即凌空而上,升至约12米高,环绕广场飞行了约1600米后,向三藩市海湾飞去,飞越奥克兰郊区的田野,徐徐降落在起飞的广场上。飞行历时4分钟,取得完全成功。中西报纸再一次争先恐后报道。美国《三藩市星期日呼声报》用整版通栏大标题刊出他为中国龙插上了翅膀”并以巨龙、冯如飞机和冯如像作为套题照片,详细介绍冯如其人其事。
1911年1—2月期间,冯如驾驶飞机在海湾多次环绕飞行,其最高时速为104千米,飞行高度达200余米,性能达到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前往观看飞行的中西人士不可胜数。欧、美各报交口称道君之名誉时已飞腾于世界矣
1911年2月22日,冯如率领广东飞行器公司的技术人员朱竹泉、司徒璧如、朱兆槐,连同飞机两架(其中一架在装配中)及制造飞机的器材设备等,乘船离开旧回国。3月22日抵达香港。清政府两广总督张鸣岐特派宝璧号军舰到香港迎接,并将飞机和机器安置在广州郊区燕塘。冯如先回恩平省亲,于4月8日返回广州。两广总督张鸣岐怀疑冯如暗通党,派人暗中监视。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全国沸腾。11月9日,广州光复,广东政府成立,冯如毅然率助手参加,被当局任命为陆军飞机长,成为中国第一个飞机长。冯如积极为军组织飞机侦察队,打算协助军攻打清军,由于清政府很快,飞机侦察计划未实行。在广州燕塘建立广东飞行器公司,这是中国国内第一个飞机制造厂。
经过3个月的努力,1912年3月,制成一架与冯如2号相似的飞机,这也是中国国内制成的第一架飞机,揭开了中国航空工业史的第一页。
1912年8月25日,冯如在广州燕塘公开进行飞行表演。冯如驾驶自制飞机凌空而上,高约36米,东南行约8千米。当时飞机运转正常,操纵自如,鼓掌之声,不绝于耳。但冯加急于升高,操纵过猛,致使飞机失速坠地,机毁人伤。经医院抢救无效,冯如以身殉国,时年29岁。在弥留之际,冯如犹勉励助手勿因吾毙而阻其进取心,须知此为必有之阶级冯如为开拓和发展我国航空事业,奋斗一生,至死不渝,实可敬佩。
冯如被追授为陆军少将,安葬在黄花岗并立碑纪念,被尊为中国首创飞行大家1912年9月24日,在冯如蒙难处召开追悼大会。
2009年5月25日,在中国航空百年和人民空军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上,时任空军司令员的许其亮上将在讲话中,称冯如为伟大的、中国航空事业的先行者、当之无愧的中国航空之父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冯如
冯如(1884年1月12日-1912年8月25日),男,原名冯九如,乳名冯珠九,字鼎三,号树垣。广东恩平人。中国第一位飞机设计师。他是中国最早从事飞机研制、设计、制造的人。被美国报纸赞为“东方莱特”。1911年2月,冯如谢绝美国多方的聘任,带着助手及两架飞机回到中国。他提出航空救国主张并为之奋斗,并在广州燕塘飞行表演中不幸失事殉职。冯如殉职后,被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袁世凱追授陆军少将军衔,遗体安葬在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今黄花岗公园),立碑纪念,尊为“中国始创飞行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