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实

家园秦力游记四则散文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2019.08.30

都江堰和陕西的郑国渠一样,是秦人建造的一项水利工程,只不过沿用至今,受人称颂,甚至世界闻名罢了。既然到了成都,不可不游,于是驱车前往,加入人流,走马观花游历了都江堰。

看着都江堰,那堰不广,不宽,不高,不深,十分平常。似乎快要淤满了,直叫人怀疑 父子的伟大。这么一点水,能灌溉整个成都盆地?能养活数千万巴蜀儿女?只看飞沙堰,我当然不相信它有这么大的作用。

坐在堰底石头上歇了一会,养足精神快步登上安澜桥。上了桥,才觉得山摇地动,逐渐感觉出都江堰的伟大来。这桥横跨岷江,由铁索建成,左右摇摆的很厉害,人行桥上自然站立不稳,但是三五分钟稍作适应,人的身体和着桥体节律一同摇摆便没有了琅琅跄跄的感觉,这时或站或走或跑皆能游刃有余,说话间,儿子秦少B那小小的身体已像小马驹似的跑到了对岸,站在岸上鼓掌鼓励攀着栏索踌躇不前的他的妈妈,看看效果不好,又索性跑上桥来,拉着妈妈颤颤栗栗的右手走上岸去。我整个身子随桥摇摆,就似古琴七弦上弹奏着的《流水》,时而飞跃,时而荡底,时而欢娱,时而轻松,不觉已到桥头。回首望去,桥下的岷江突然大水涌来,似万马奔腾,似阵雷惊放……我这才知道飞沙堰的作用,才知道水有多大多深。才真正感到秦人 的英明之处。而在刚才飞沙堰的平静中,我甚至要怀疑都江堰的伟大,想来也觉可笑,表象骗人也是随时随地无处不在的。

站在桥边看二王庙,该庙依崖所建,青衣绿苔,湿气盎然,很有古意,看着看着,就打消了攀上玉垒山的本意,又回身直趋安澜桥,再一次感觉了古琴曲《流水》的雅意,乘兴携妻率子去看鱼嘴。

的绝妙创意就在鱼嘴的修建上,将石块装进竹笼里,一个一个扔进江中,竹笼彼此交错,连成一起,形成鱼嘴,便能分水,从此岷江一分为二,内江灌地,外江泄洪,十分奇妙省工,这么伟大的创意就来自秦人 ,不由人不敬佩李公的伟大和巧思。庆幸后人建造了缆车,空中俯瞰,才觉得上了一节爱国主义教育课,由 而秦汉,由秦汉而中华,从五脏六腑里感受了民族的伟大和天人和谐的绝妙,我想,这就是游历都江堰的收获吧!

2.周庄石桥杂忆

关中的初春犹如两岁孩子的胖脸,今早还是晴空万里,现在却黄沙飞满天。街上行人好象搽了一层黄粉,个个脸上粉嘟嘟的,嘴里免不了抱怨这难熬的春天。我急忙赶回屋内,吐掉口里沙尘,不由忆起阳光下、月影中周庄那滋润滑湿的石桥景观。

1989年春天,一个雨后初晴的早晨,我踏上了周庄的土地。周庄位于江苏南部,是典型的水乡小镇,保留了许多明清建筑。那时周庄名气不大,游人很少,古镇内河密布,船娘运的多半是些生活用品,想要雇船畅游,还是未能如愿。我索性打起精神,要走遍水乡的角角落落。走水乡自然要靠桥,细细品味遍布周庄的十七座石桥,令人兴味盎然,如同得到价值连城的和氏璧,细细把玩,流连忘返,不觉日落西山。来到西市街贞丰桥畔,席地而坐,吃当地火腿,饮周庄黄酒,不觉迷迷地睡去。

夜半,露水湿脸,脑清神爽,不由人又一次品味起周庄的桥来。

周庄的石桥,造型各异绝无雷同。还有别地不曾见到的轿桥、楼阁桥;更有两桥相对,双桥逶迤。月下品读,水桥互映,桥影婆娑,天地一体,不失为一幅绝美的淡淡的水墨画。

那轿桥名实相符,宛如前清的绿呢大轿,一头连着有名的张厅,一头连着平民屋宇。走进轿桥,仰观梁椽屋檐,俯视河水汤汤,手探水中月影,耳听 桥从户中进,船从家中过 的介绍,令人顿生思古之幽情。

那楼阁桥本名富安,望文生义富裕安康。这座桥除了名号吉祥,两边的引桥也颇有特色,四角有楼阁陪衬,平楼、双楼造型各异,参差有致,典雅清幽,楼内构件,雕花镂兽,最有特色的是那窗户,清一色的乳白色,在月光下泛着幽幽的银光,实在清新古朴,游人刹那间好象进入了桃花塬。经询问主人,那窗户全用半透明的蠡壳拼接,颇有地方特色。我想若在关中建造这样的窗户,恐怕早被风沙打碎了。

那双桥一名永安,一名世德,架于银子浜和市河之上。这两座桥桥体一大一小,桥洞一圆一方,走向一横一竖,全然体现了阴阳互生,平衡万物的理念。看双桥,思国粹,有人讲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那么这双桥就是凝固的中国哲学。

贞丰桥畔品石桥,自然要说说这贞丰桥。该桥建于大明崇祯年间,历史可谓悠久。只是苔藓较多,月光下把玩如同鉴赏青铜礼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我收回目光,喝掉最后一滴黄酒。踏着湿滑的贞丰桥,走近桥北那座远近闻名的 迷楼 。想当初,诗名极盛的南社诸公,如柳亚子、叶楚伧、费公直一帮文人,迷恋贞丰桥畔添酒的佳人,隔三差五在此聚会,畅饮小酌,诗兴大发,或吟诗填词,或抨击时弊,放浪形骇,颇有竹林七贤遗风,成为当年周庄一景。

迷楼 下,月影中,我又一次席地而坐,向口中扔进最后一片火腿,又一次细细地品味周庄的石桥,周庄的人文……

十五年弹指一挥间,我不得不身居关中。每当初春风沙起,不由不思念周庄湿滑的石桥和桥下的清流,我多想伸长脖子,吸一口清甜的周庄水,洗掉满嘴的黄沙;我多想抻长双臂,抚摸贞丰桥上湿湿的青苔,滋润我干涸的幻想。

.崆峒悟道

崆峒山的名字,就目力所及,全国有五处。山西、河南的崆峒山,几年前我曾登过,没有留下多大印象,唯有陇东平凉的崆峒山,一次登临,便再也磨灭不掉,于是三番五次赴平凉,上崆峒山……友人见状,笑着说:游崆峒意不在山,而寄情于道,是贤者的爱好,原来您也是个道痴啊!的确,崆峒道教有别于关中楼观台、四川青城山的地方,便是门派繁多,流长源远。其中影响最大,流传最久的是黄帝问道于广成子的自然之道。此外还有讲斋蘸祈禳的正一天师道;有讲清净寡欲、修真养神的全真龙门道……加之崆峒山又因为秦皇汉武的登临及历代帝王的封赠而驰名中外,难怪平凉人自豪地称崆峒山为 天下道教第一山 。第一第二,要分伯仲,我们且不去管它。来崆峒悟道,首遇山麓问道宫。进宫静坐,闭目访贤,各代名道历历在目,首先映入脑海的就是仙人广成子。

据《庄子》云:广成子居崆峒山石室之中,黄帝闻而造焉,曰: 我闻吾子达于至道,敢问至道之要云何? 广成子曰: 尔治天下,云不待蹴而雨。木不待黄而落,奚足以语至道哉! 黄帝退,筑特室,席白茅,间居三月,复往见之。广成子南首而卧。黄帝从下风膝行而前。再拜请问治身奈何而可以长久。广成之蹙然起曰: 善哉问乎。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尔形,无摇尔精,乃可长生。慎内闭外,多知为败。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千二百岁吾形未尝衰。

言及此,我整容肃立,低头顺眉,也问道于广成之,只见老仙亦南向站立,高声应答: 秦先生问道于我,不如问道于民。 言毕驾彩云,顺泾渭,循灞浐,直奔终南.

我谨记 问道于民 四字,出了问道宫,一路缓缓踱来,不觉已到太清宫,未及细览,便有仙人赤松子迎面走来,主动问我: 先生莫非要学张良,铭记\'知进退\'三字足矣! 原来这位赤松子是神农时的雨师。和广成子一起在崆峒山讲修炼之术,服水玉以教神农,能入火自焚,尝至昆仑山上,到西王母石室中,随风雨上下。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俱去,至高辛时复为雨师。至秦,于圯桥授张良以《阴符经》的黄石公,便是赤松子所化。忆及此,我忙答道: 我非张良,无其功,无其名,何谓\'知进退\'耳! 赤松子答: 凡人即仙,仙即凡人,心存宇宙凡人成仙,一心自我,仙成凡人 .言毕,驾火球西去,丢下一张纸条,上写: 吾去阿富汗消弥战火仍凭\'知进退\'三字,尔等后辈,糊口养家,凭\'知进退\'三字绰绰有余.

此时,玉兔东升,我踏月疾行,至轩辕楼,又见二位仙人,一曰容成公,一曰韦玉子.二仙在楼前席地幕天,作围棋之戏,见我来访,捋须大笑,齐声问道: 秦先生既然访道于崆峒,可知我们哥俩的来历. 我脱鞋赤足,盘腿坐于二仙面前,朗声答道:

君曰容成公,为黄帝之师.尝凄太姥山炼药,后居崆峒山.年二百岁,善补导之术,守生养无,发白复黑,齿堕更生. 神仙传 作\'字子黄,道东人\'. 列仙传 :\'亦云老子师.\'有 容成子 、 容成 、 容成经 等著作,可惜已经散佚. 说到这里,我轻啜一口绿茶,又说道:

这位韦玉子,名震,南郡人也.少好学众经,周幽王征之不出,叹曰:\'人生世间,日失一日,去生转远,去死转近,而但贪富贵,不知养性,命尽气绝则死。位为王侯,金玉如山,何异于灰土乎?独有神仙度日可以无穷而\'。师长桑子,具受众术,乃别造一家之法,著道书百余篇。其术以务魁为主而精于五行之意,演其微妙以养性治病,消灾散祸,后入崆峒山,白日飞升而去。

我喘口气,问道: 二位仙人,不知晚生所言妥贴否?

所言甚是,千年之后,犹有先生念及我俩,实在汗颜,不知先生有何请求?

吾欲穷知世界,探火星,上木星,瞬间及至,不知可否?吾欲弃灵长之人类,原万物自由自在,无杀戮,无灭绝,愿绿色永驻,不知可否?吾欲……

二仙打断我的话,哈哈笑着说: 万年后的事情,神仙也未可知…… 言毕,各骑梅鹿、青牛,东去蓬莱。

我只得退出轩辕楼,独行数十里,来到平凉城,免不了遁入这熙熙攘攘的人流之中。

4.褒河--我梦中的圣水

二十年的风雨磨蚀了我记忆中许多事情,二十年的霜雪荡涤着我心灵深处许多秘密,多少光阴,多少旧事在指缝间,如白驹过隙悄悄地离去,寻觅不见,留住何难。而那条秦岭南麓的小河,却带着一河欢笑,一河清澈,夜夜闯入我的梦中,如张良教诲刘邦,每每浸润着我干涸的心田。她变浮躁为娴静,变俗尘为洁冰,变痛哭为欢笑,她开启慧心,她引我沉思,她给我一种顽强不屈的反抗力,她就是我梦中的圣水--褒河。

沿褒斜道翻越秦岭进入留坝县境,见一河清流,如沧浪之水,驮着白鹅,浮着顽童,戴着斗笠,不知疲倦地向南流去,间或跃上岩壁,轻抚着栈道残存的石孔、石桩。霎时,清流好象获得了神奇的外力,冲开岩石,冲过大坝,冲进汉江,直到闯进长江母亲的怀抱,如同贪玩的孩童,此时方获得安全,获得宁静,吸吮着母亲的奶汁,甜甜地睡着了。流淌千年的褒河啊!你虽然没有天下黄河一壶收的大度,没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气概,可你在我的心里,在我的梦里,如乳汁甘甜,似雨露滋润,更象圣人谆谆教诲的至理名言。

那年初秋,我和检察官王志宏一行游罢紫柏山,夜宿留坝城。傍晚,稚气未脱的我们看着河里些许游鱼、群群白鹅,听着孩童的欢笑,恋人的呢喃,不觉心里痒痒,索性脱掉鞋袜,挽起裤腿,洗去旅途的俗气,又纷纷走进河中,听凭流水的轻抚,游鱼的戏耍,秦岭那边送来的轻飔,也象恋人般热吻着你的额头……身在河中感受着水的晶莹、碧绿、清澈、圣洁,我们在石缝里逮小鱼,捉虾蟹,捡贝壳,寻觅久远的绿色古币和更为久远的片片奇石,不知不觉天已大黑,我们赤脚上岸,争相传看各人收获,大家都兴奋不已,尤其是我捡的一枚奇石,青灰色的底色上一幅暗红色的人影,极似孔老先生左手持卷,右手拈须,在川上大声吟道: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八年后的炎夏,我又一次怀着朝圣般的虔诚,陪同赵虎生先生等人游过留侯祠,一路解说,我口干舌躁,没等汽车停稳,便立即冲出车门,甩掉衣裤,又一次扑进褒河的怀抱,我躺在河中,看翠山环抱,听蝉鸣声声,两眼微闭,似在梦中,任凭灵魂回旋飘荡;可喜褒河顺流送我一片绿叶,遮住我的双眼,顿时,透过叶脉我仰望太阳,看到圣光万道,金星闪烁,不觉坐起身来,任夏风拂体,思褒河春秋,好想羽化成仙,遁入这茫茫圣光之中,日日随侍圣人左右,不枉这碌碌一生。

两见褒河,荡涤灵魂,我心目中的褒河啊,二十年来,夜夜入梦,清清楚楚,真真切切,多少回,我重提褒河,喋喋不休;多少回,我梦中的圣水如圣人般站在我的桌前,帮我洗掉人世的尘埃;多少回,我提起画笔,描摹你的神韵,你如白玉腰带,紧束秦岭日渐隆起的绿腹;你如碧玉发簪,缓缓地挽住秦岭的一头秀发;你如美人耳上飘荡的玉,随风歌唱;你是儒家的孔孟,克己复礼,仁义济世;你是道家的老庄,化蝶飞在碧水蓝天;你是佛家的乔达摩·悉达多,割股伺鹰乐在其中;你是耶酥基督,博爱无边;你是真主默罕默德,指引众生真诚向善。我回忆着你的神韵,体味着你的歌声,二十年来,时时在枕畔萦绕缠绵。

我梦中的圣水--褒河,我将你比作东西方的圣人,你同意吗?我将你比作我的《论语》、我的《道德经》、我的《佛藏》、我的《旧约全书》、我的《古兰经》,身在尘世的我能读懂么?

共 5224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四篇游记都是语言生动优美,不管是都江堰还是周庄,或者是崆峒山,抑或是梦中的圣地—褒河,作者都介绍的相当的细致入微,描绘方面也是惟妙惟肖,一幅幅图画跃然笔下,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作者对于每一处风景,都观察的如此细致入微,看来您真的是一个善于观察的人。作者在叙说的同时也夹杂了很多的抒情和感叹,对时间流逝之快的感叹,对逝去岁月之怀念。其实人一辈子,也就是如此,走走看看,转眼一年,看看走走,半辈子就过去了,其实也没什么遗憾的,大自然给了人们太多美好的风景又给了你那么多想象的空间,融入其中的那一瞬就是幸福地。作者文字功底很深,又知书达理,从古论今,文字如同行云流水又不乏浪漫,每一字一句都很有诗意的美感!也很享受观光旅游看到的每一处风景每一个细节。欣赏推荐,建议加精【:日月情】

1楼文友: 16: 4:14 出来之后才发现文中出现了一些异常符号,不知道是作者专门用的那种符号还是咋的,如果不是专用的话,希望社长看到了修改一下。祝作者创作愉快,天热辛苦了。

2楼文友: 18:15:48 情妹辛苦了!文中的符号可能是作者书写时用的,没关系的!终于忙完一个段落,好久没有联系,盛夏伊蕊问好情妹妹! 时光里流淌着的是故事的足迹。

弥勒灯盏花药企如何

生物谷灯盏生脉胶囊规格

生物谷灯盏生脉胶囊怎么服用

消化不良右上腹疼痛
生物谷灯盏花品质
小孩不爱吃饭怎么办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最近更新小说列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