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实

著名作家老舍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2020.03.26
著名作家老舍,这个名字大家不会陌生,然而,大多数人听到这个名字,首先会想到《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其实,在我看来,老舍先生的许多作品,都不比这两部“代表作”要差。
今天,我要赏析的,是老舍先生一部不太出名的作品《牛天赐传》。这本书,是我先看了文字版的开章,觉得有趣,然后听了任宝贤先生的播音音版本,感触很深。
这本书,我觉得,最主要的,就是写一个无邪的孩子,在家庭的教育,外界的影响下的蜕变过程,从刚刚出生,被遗弃,然后被卖花生的老胡捡到,被牛一直没法生育的牛家收养,到最后二十岁的北上求学。

这本书,写于一九三四年,距今八十年整,我之所以推崇这本书,并不是因为这本书有着老舍先生本人惯有的幽默,而是这本书的教育意义。
即使过了八十年,现在看这本书,也会让作家长的,或是做老师的有所反思。
首先,我觉得要反思的,是我们为人父母,对孩子的缺点的关爱:
故事的开章,就是主人公牛天赐以弃婴的形象登场,老舍先生生动的把他称之为“小行李卷”,那为什么好好一个刚出生还在襁褓的婴儿,会被遗弃呢?很简单,牛天赐有先天性的障碍,这点后文会一一揭出。
单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到原来抛婴,是我国传统的陋习,孩子长的不好看,有明显的残缺,就扔了,现在也经常有这样的案例。
那么,牛家对牛天赐这位老舍陛下的“英雄”,是什么样的态度呢?
抛开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当牛老太太确认小行李卷的“那小小的男性商标”,心里就打定了主意:“我的小宝贝!”
而后,牛老太太抱着小行李卷询问了老胡这确实是被遗弃的,便说“真是天意”这样的话来,又连忙的请仆人四虎子去请奶妈,随即,便是欣喜的给小行李卷取名“牛天赐”,寓意“天官赐福”,在她看来,自己想要孩子要不上,那么,老天爷真的给自己赐了一个孩子,是天大的喜事!
说到这里,我不禁想,国家虽然一直倡导优生优育,但还是不免有些不健全的孩子出生。那么,那些甘愿遗弃这些孩子的家长,你们有没有想过,或许,在你们眼中可以不负责任的,令你们自卑的孩子,或许在许多想要孩子却要不上孩子的人眼里,就是老天爷的恩赐?
你们眼中,或许有缺陷的孩子,在别人看来,或许就是“活宝贝,越看越爱。”或许在那些想要孩子的人眼中“没有难看的娃娃”,或许他们抱着你遗弃的孩子“拍着、逗着,歪着头看,乐的直落泪”,甚至盘算着“做什么材料的毛衫,什么颜色的小被子,裁多少块尿布。怎么办三天?如何做满月?怎么给他娶媳妇,自己死了他怎样穿孝顶丧……”

第二,就是针对孩子家庭影响的反思:
老舍在《牛天赐传》中的一句话,我很是喜欢“没有思想的善意,是专会出拐子腿的。”说的是牛老太太担心牛天赐会成罗圈腿,便是在周岁前,把他的手脚都捆了个结实,从而导致了后来“牛天赐的磕膝拧着,而脚尖彼此拌蒜,永远不能在三分钟内跑完百米”(还有就是牛老太太的主张,让牛天赐的脑杓睡的扁平)。
我相信,老舍先生写这段话,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抨击什么陋习(虽然这种陋习现在还存在),而是以小见大,告诉读者父母的爱,不该是盲目的爱。这一点,值得我们细细回味,当我们做父母的时候,有没有去盲目的、按照自己的想法去为孩子制定计划,并且一定认为自己是对的。
或许有人会说,孩子太小,还不懂得是非对错,你必须帮他,因为你经历的比他多。
真的吗?你经历的,就是对的吗?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有着独一无二的境遇,你的未必就适合你的孩子。
亦或者正如牛天赐传中,老舍先生所言:“养孩子的乐趣是在发挥大人的才干,孩子得明白这个,不然就是在找不自在。”
牛老太太觉得自己的丈夫牛老者是个商人,瞧不起牛老者,于是把希望寄托牛天赐的身上,希望能养出一个“官样”的儿子,从牛天赐抓周起,就给他放了好几样与“官”有关的物品,可惜孩子是好玩的,最终牛天赐选择了一个玩具,当然,这也算是一个伏笔,似乎在全是牛天赐的人生观,就是一种类似“游戏人生”的生活态度。
牛天赐这种出于本性的举动,在没有读过什么书的家仆四虎子看来是正常的“小孩子不抓玩具简直不算小孩儿,而是妖精”,然而牛天赐的后果是什么?后果是牛老太太变本加厉的想要让牛天赐更加官样,从而引出后面的剧情,比如说偷桃引来了先生,比如说被牛老太太强制着穿着小马褂因而跟同龄的孩子格格不入等等。
这些,我都能从当代的教育看到。父母没有文化,就希望孩子是博士,父母不懂英语,就希望孩子能跟外国人用英语交流,父母数学不好,就希望孩子读理科……总之,父母缺什么,就想让孩子成为什么,也从而将各种中国特色的补习班养的钱包满满。
我又想起了几个以前看到的补习班或是才艺培训班的广告“让孩子有个快乐的假期”“让孩子有个快乐的童年”“快乐儿童艺术培养”…瞅瞅,多好的广告啊,究竟是让孩子快乐,还是让家长和老师互相快乐呢?
牛老太太的寄托很快的就让牛天赐的性格出现的变化,因为被排挤,他自己玩的时候,“或得装作两个人或三个人,及至跑累了,他坐在台阶上,两眼看着天,或看着地,只想道:没人跟你玩呀,福官(牛天赐的小名)!”
牛天赐四五岁的时候,便被孤立了,造成这样结果的,是最爱她的牛老太太,可笑还是讽刺?

第三,我们要反思的,是家庭教育: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作为父母,或许带给孩子的许多并不是最大的转折点,但是却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
我觉得当代中国人,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失败,不是说父母教育的少,而是说父母教育的多,父母总觉得自己工作忙,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会去给孩子教育很多很多的道理,不管孩子听得懂听不懂。
这样的孩子的确可能会懂事很早,但是,我想请问,孩子的天性哪去了?
还有就是,家庭成员的言谈举止,可以直接影响孩子的内心以及未来。
“天赐认为有两种生活,仿佛是妈生活与爸生活,在妈生活里,自己什么也不要干,全听妈的;在爸生活里,自己什么都可以甘,而不要去问别人。”
书中,“牛太太”是一个很是强势的女人,对外很有“官太太”的威风,而对内,几乎家中大小事都由她来操办,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女强人”。牛太太或许是牛家最爱天赐的,但却是天赐最不爱的,为什么?因为她对天赐太过严苛了。或许有人会说管严一些孩子以后不会太叛逆之类的话,然而,凡事都讲究一个度,不怕孩子叛逆,怕的是孩子不叛逆。书中,牛天赐自小就害怕牛太太,以至于“对牛太太顶好一言不发,勤着点叫妈妈总没有什么错的”。
再说说牛天赐的养父牛老者,什么样的人呢,是牛老太太顶瞧不起的商人,如果说牛老太太是过分的严苛的话,牛老者就是过分的溺爱了,牛天赐只说什么,牛老者都没有不答应的(或是因为牛老者要照看生意,特别的忙,所以没有时间去否决天赐)。牛天赐是很喜欢牛老者,但是他却是打心眼里“瞧不起”牛老者,他喜欢牛老者对他的纵容给他的自由,而瞧不起,则是由了“牛老太太”的性格,觉得牛老者性格太软,以至于后来为了争夺家产的事情,牛老者难得强硬了一回,让牛天赐是打心眼里的意外。
最后说说牛天赐最好的朋友,家奴四虎子。
四虎子是全书中唯一一个穿插全场的人物,这样的角色无疑是最重要的。四虎子不同于妈妈的严苛,不会这不让天赐玩,那不让天赐做,反而会教填词一些很是市井的东西,会给他反复的讲“黄天霸”的故事。四虎子也不同于爸爸,四虎子并不纵容天赐,四虎子觉得天赐什么说的不对,做的不好,就会去反对,但或许也就是四虎子用“真”去对待天赐,没有想过“尺度”的问题,才导致了他成为了天赐最喜欢的人。“四虎子会说谁也想不起怎说而且要说的定有力量的话”(其实是脏话),但天赐觉得四虎子“差不多是个诗人”。

第三.对理论知识教育的反思】
牛天赐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叛逆,于是牛老太太提议给牛天赐找一个先生。
牛天赐的第一个先生,是牛天赐听到四虎子说“先生是会打板子”的话语后,充满恐惧躲着日子,迎来的。
然而,牛天赐的第一个先生,却不是太过严肃,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先生不是专业的,而是一个老帐房,他和牛老者是合作关系,他想让牛老者资助他做生意,而牛老者希望他能在家中陪着天赐。半年的时间,王宝斋连两句《三字经》都没让天赐学会,反倒是告诉了天赐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让一个没有出过家门的小孩子对外面充满了向往。
我觉得,天赐的第一个老师王宝斋,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的老师,但是他和四虎子有个共同点,就是真诚的,不分高低的和天赐去做朋友,孩子或许不是叛逆,因为孩子是一张白纸,求知是他们的天性,但是孩子不愿意不平等的待遇。近代我国教育之所以被人诟病,很大一方面就是当老师在教学生时,想的是怎么样让学生学会学好,而不是怎么样与学生沟通,简单的说就是任务心太强,以至于学生觉得老师是可怕的。
王宝斋去做生意了,来了第二个老师,就是那种传统意义的严师,当牛天赐认为这个新老师会和以前的那个王宝斋一样可爱后,遭遇了大大的下马威,还好牛老者不忍牛天赐那副被“折磨”,而辞退了这个老师。
之后,天赐又被送入了正规的学校,学校就是个小社会,虽然一开始让“涉世未深”的牛天赐觉得新奇,但后来,一起起的不公正对待,让他对学校失望。
学校因为“政治动荡”而产生“领导动荡”,牛天赐就成为了站错队伍的牺牲品,被开除出了学校。
牛天赐的可悲,就是在学校里面,自己的特长并未被人重视,而更多的,是学校里同学、老师之间的违背教育初衷的排挤。
牛天赐被开除,牛老太太为牛天赐出气而去学校大闹了一场,生了病,死了。
再也没有人管着的牛天赐,开始出去玩,教不认字的小孩子写字,当他开始被尊敬时,竟然还能即兴写出顺口溜,可见一个孩子对于某个学科的兴趣,作用要大于学习方法。
在之后,牛天赐的第四任先生,赵老师,成功的让牛天赐对写作产生了兴趣,让牛天赐在经过学习后,成为了一个“诗人”,一个“作家”。
读到这一段的时候,我是深有感触,牛天赐的经历,和我竟然那样的相似。我直到十六岁,还是众人眼中的差生,坏孩子,但是,同样是一个老师的鼓励,同样是一群人的赞叹,让我对写作充满了兴趣。
所以,一旦发觉自己的孩子对什么学科极其感兴趣的时候,做父母,做老师不要先去判定他有没有这个天赋,或是阆不浪费时间,而是要先去鼓励他,让他先“自大”起来,这样他才会去更加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更加深入,虽然他刚开始学习这个知识的时候,或许会觉得自己很有天赋,而你会觉得他很生涩,根本不值得一提。但你也不要去打击他,等到他真正的深入了,他就会意识到以前的幼稚,如果他不深入,你的打击除了让你自己获得一些内心上的愉悦以后,也不会有什么实际存在的意义。
……

先写到这里吧,长篇大论但我自己也明白我写的太散,原因无二,没有写过书评、赏析之类的东西,只能把自己想说的,想到哪写到哪的写出来,如果觉得这篇文章不堪入目,就发自内心的原谅我吧。
《牛天赐传》的好,不是我这区区四千字能说的出来的,还是要亲自去看,亲自去体会,里面有太多太多感人的、令人发醒的、有趣的情节,我都没有提出,比如说这本书诠释的一个“义”字,四虎子在牛家全败了的时候,没有丢下牛天赐,而是用钱给牛天赐开了个水果铺子。比如说牛天赐的第一个老师王宝斋,因为牛老者当年的资助赚了钱,知恩图报带着牛天赐去北京上学。还有各种人性的情节,比如那些牛老者家的亲戚,牛老太太在的时候从不猖狂,牛老太太死后对牛老者施压欺负牛天赐甚至把牛天赐赶到了外面,牛老者死后更是变本加厉的把牛家搬空。还有牛天赐的一些心理描写,软弱与强硬拿捏的恰到好处等等等等。
总之《牛天赐传》适于许多人群去读,比如父母,比如老师,比如研究社会学或人文学,比如一些文人墨客,相信每一个人读这本不是很出名的小说后,都会获益匪浅。

共 46 4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这是一篇小说赏析,作家汪眸对老舍八十年前的小说《牛天赐传》的教育意义做了详尽地全面地分析。并且紧密地结合当前教育现状,说明它的深远意义。这部小说“写一个无邪的孩子,在家庭的教育,外界的影响下的蜕变过程。”引出四个思考问题:(一)弃婴问题引起的思考——对孩子的缺点的关爱问题;(二)家庭影响——父母盲目的爱和望子成龙思想对孩子的成长和教育不利;(三)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作为父母,或许带给孩子的许多并不是最大的转折点,但是却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母严父慈”或者“母慈父严”都会产生副作用;(四)理性教育——天赐四换老师,说明对孩子的培养必须因材施教。此文条理清晰、分析透彻、意义深刻,结合《牛天赐传》阐述了对现实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观点,启发人们思考,发人深省。细细品读欣赏,倾情推荐!谢谢赐稿!【编辑:神秘老太】
1 楼 文友: 2018-02-19 12:50:22 这篇赏析也写得很好。 也很想看看这本书,祝你新春快乐!青海治疗妇科医院
绍兴癫痫病医院咋样
偶尔心绞痛是怎么回事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最近更新小说列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