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实

吝哥原名蔺可(1)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2020.03.23
“吝哥”原名蔺可,居于现在大家为什么叫“吝哥”,是有来历的。
吝,就是吝啬,小气。有人分析,“吝哥”之所以小气,可能与他的老婆肥姐有关。
早些年,由于女儿还小,“吝哥”和肥姐的母亲都已经去世,虽然两人都还有父亲,但带小孩是女人的事,没有奶奶或姥姥带着,又请不起保姆,只好由肥姐自带小孩,成了名副其实的全职太太,全家人就靠“吝哥”的工资支撑,生活有些紧巴。“吝哥”喜欢喝两口,又好抽烟。但他的工资无法自己支配,一领下来得如数交给肥姐保管,要买烟酒,得口头向肥姐申请。据说,“吝哥”和肥姐两人的父亲,偶尔来县城看望他们,回乡去,车费是多少得按里程安排,两老每月的生活费和零花钱也总是精打细算。
人们认为,“吝哥”小气,是肥姐影响的结果。
话虽这么说,但还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因为有一样,肥姐是从不吝啬的,那就是红白喜事的开支,只要“吝哥”开口,肥姐会毫不犹豫地掏钱给“吝哥”与大家封包。
前年,双方的父亲先后去世。
这最后的两老去世后,“吝哥”家基本上没有什么负担:女儿进了小学,而且不用接送,肥姐聘起了超市的售货员,每个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而这两年国家给职工提了不少工资,扣去个人需缴纳的养老保险、养老保险和公积金,“吝哥”每月还领到4000多元。虽然工资各带各的,但生活费和家里的大项开支,两人一起承担,肥姐从来没有给“吝哥”单独承担。
我们单位自组建至今40多年,有个约定俗成的习惯,并形成了一个良好的传统:哪个职工的父母子女去世,除了单位安排定量的慰问金,还由办公室将消息通知各科室,再由科室通知到每个在职职工。然后职工们视自己的经济能力,你一百、我两百、他三百的,自愿捐助,再由办公室将钱款统一装入一个白色的“奠”字封包,列好清单,谁捐助多少,一一随钱款放在白色的“奠”字封包里,以便让该职工知悉。最后由工会组织慰问。
职工患病住院也是这样,除了单位慰问,职工们还主动掏钱捐助,有的还亲自到医院探望。
话说这两年,“吝哥”有些例外,他对单位和朋友们的白事,不再热乎了。可以说,他几乎没有掏钱了。据说肥姐也提醒过他,但他就是不理。
后来,不知谁打听到了“吝哥”的想法。原来,“吝哥”想:反正自己的父母都已去世,封的钱不会再收得回来了,似乎也没有必要再求别人。
终于有一天,有一件事,令“吝哥”始料不及。
上月,“吝哥”因病住进了县人民医院,凑巧的是,跟他住同一病房的,竟然是本单位的退休职工老舒,只是老舒比“吝哥”早住院两天,但两个人都需要手术,都需要两万左右的医疗费。
有一天,单位的工会劳主席会同办公室苏主任,还有“吝哥”所在科室的李科长,前往医院探望他俩。
一番问候和寒暄之后,三个人和他俩坐了近半个钟头。临离开医院时,劳主席照例从包里掏出单位的慰问金,是印有“康”字的那种红包,分别递到他俩手中,嘴里满是好好休养的安慰和早日康复的祝福。
随后,劳主席还从包里掏出了另一个带有“康”字的红包,对老舒说:
“老舒,这是职工们自发捐助你的,我清点了一下,有9800元。”
听劳主席这一说,“吝哥”显得有些尴尬。
“吝哥”知道,老舒是个热心人,尽管他退休多年,他对同事的热情依然不减,谁家有白事,虽然办公室没有通知到,但只要他得知消息,他都会毫不犹豫地掏钱捐助。

共 1 17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吝哥的故事,吝哥的不容易,吝哥的尴尬,作品接地气,语言流畅,启人思考。感谢赐稿。欣赏佳作。【编辑:至简】
1 楼 文友: 2016-08-06 18:24:1 欢迎。期盼您的新作。 信手三两笔 勿失真性情黑龙江白癜风医院地址
玉林正骨水评价怎么样
什么治感冒咳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最近更新小说列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