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实

母亲的记忆与快乐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2019.09.22

母亲属鼠。今年七十八岁。她无数次用深邃的目光,伴着深沉的讲述,把我带到遥远的、任凭我怎么想象也无法还原的故事里。

六十多年前,母亲还是一个十岁刚出头的小女孩。

那时候,姥姥全家人的衣服,从买棉花到穿在身上全靠自己动手。纺线的一部分任务,自然就由年少的母亲来承担。然后,姥姥除了做农活和家务,就是坐在织布机前织布。忙碌多个日夜,才能织出一匹不足一米宽的布。布是白色,必须染了才能做衣服。所以,她又要跟随姥姥走很远的山路去采集染料。蜿蜒的山路上,被裹成小脚的姥姥一摇一晃地走着,她却庆幸自己没有被裹脚而欢蹦乱跳。夏天,她们采洋槐树叶或是一种叫黑叶的灌木叶子;秋天就取核桃的青皮,最后,再到废弃的煤窑场挖一种叫黑矾的矿粉,染布的时候加进去,染出的布才不易褪色。

给男人用的布染成黑色即可,而给年轻女子或小孩子用的布,却要染成墨绿色才觉得好看,而且染布之前还要再费点心思,就是用针线在布面上有规律地勒出好多个摺皱,等布晾干后把线拆去,墨绿色的布面上立刻会出现好多个展翅欲飞的花蝴蝶。年少的母亲看着花蝴蝶便喜不自禁,和姥姥坐在油灯下越缝越起劲。缝好了也舍不得赶紧穿,直到去给老姥姥家送煤的日子,才肯第一次美滋滋地穿在身上。这样的衣服常年一件顶两件,加上棉花就是数九寒天的棉衣,掏去棉花就是春秋天的夹衣,并且不管寒冬还是春秋,里边没有衬衣,外边没有套衣。

姥姥家在左权温城村,温城历来就是左权的煤乡。而老姥姥家在左权连壁村,那里最缺的就是煤。两个老舅早早就出去念书,然后就投身革命。所以,年少的母亲早早就担起了给老姥姥家送煤的。

那时,母亲才十三、四岁。送煤用驴驮。姥姥家喂着头花面驴(毛驴脸上有两道白色的花纹,故名“花面驴”)。毛驴一次驮两篓驮,总共才一百多斤,要在天热时就把天冷时用的煤送足了。所以,十天左右就要去送一次。当时的煤是用“冀南票”从煤窑主那里买(那时还没有全国流通的货币,晋冀鲁豫边区流通的是冀南票),煤窑主称煤时很精细,一小块煤都不肯给多装。

母亲说,她的花面驴又好看又听话,老爷赶着它去送了几次煤就认得路了。后来,总是找个好天气,她早早吃过早饭,老爷找人把篓驮给驴抬到鞍子上,把缰绳往驴背上一搭,说声:“走吧”,花面驴就知道自己要去做什么,带着年少的母亲就上路了。

送一次煤,走一程就是二十多里,最宽最平的路面,也不过免强能走过两头毛驴。即使这样的路,也只能从温城走到墨镫,还走不上十里地,就上了蜿蜒的山路。

一路上,花面驴在前面一路点头一路走,母亲紧紧跟在毛驴后边,她衣服上的花蝴蝶在阳光和树影下一闪一跳的,惹得真蝴蝶一路飞走又落下。她梳着当时流行的“月芽”头(一种两边垂肩、再顺势短到脖子后的发型),穿着千层底布鞋,近处是“哒哒”的驴蹄声和自己的脚步声,远处是高高低低的虫吟和鸟鸣,到了老姥姥家,已经时过中午了。

她来回都要路过她的大姨(也就是我的老姨)家,老姨家门口有棵茂盛的古柏。姥姥或老姥姥有话、有疏菜要捎给老姨;或者老姨有话、有疏菜要捎给姥姥或老姥姥,她就把花面驴拴在古柏上,进去喝碗水,办完差再上路……

当她路过开满桃花或结满果实的桃树坡时,一个美丽的传说就会萦绕在她的心头——

桃树坡曾经是一个村姑辛勤劳作的地方。她年轻美丽而且勤劳善良,只因出身贫寒,便只能给大户人家做奴。她年复一年地在山上放牛、纺线,风霜雨雪没有休息的时日。她在山上最大的快乐,就是照顾受伤的小鸟和小动物。她放的牛膘肥体壮,纺的线又细又多。可是,有一天她突然没有回去,当人们找到山上时,她已经长眠在一棵桃树下,她的身上落满了花辫,众鸟低飞,百兽止步……——她成了仙女。从此,这里改名为娘娘庙洼……

这个美丽的故事,给了她无限美丽的想象,她看着蝶舞,听着鸟鸣,闻着花香,一点也不觉得累。从那时候起,她就养成了不伤害一草一木的习惯,她觉得所有生命——不管会走的、还是不会走的,都是有灵性的。

老姥姥家的村外,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她来回走都要让花面驴在河边悠闲地吃会儿草,她在河边悠闲地洗洗手、洗洗脸,和水草间活蹦乱跳的青蛙、蝌蚪它们玩一会儿,才肯赶路……

可是,有一次她还没有进村,就有好多人告诉她:“小闺女,你怎还敢一个人走啊?前边山上有老豹哩。”他们说的就是连壁的山上。于是,她催着花面驴一路小跑起来,直跑得驴和她都浑身冒汗……

原来,自从连壁村的一个村民打死一只金钱豹之后,每当夕阳西下,就会有好多豹子来围攻村子,一直嚎叫到半夜才肯离去。以至好长一段时间里,邻近几个村子早早就关门闭户鸦鹊无声。这让年少的母亲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惧。

从此,老姥姥约摸她又来送煤的日子,就会天天眼巴巴地朝山梁上张望,直到看见她和毛驴从山梁上下来,这才放下心来。到家后,赶紧给她端上热腾腾的南瓜小米粥和豌豆糊糊,她就香甜地吃起来。——这就是当时最好的饭食。

当她回去的时候,老姥姥总要让她跟着出村担煤的大人们走才放心。老姥姥就坐在门外的矮墙根,眼巴巴地目送她和花面驴走过山梁。当她在山梁上回头张望,老姥姥已成为矮墙根一个小小的黑点……

母亲说,两个老舅都很少回家,偶尔回家一次,走的时候唯独要带上一大包麻根,因为麻根从火上稍微烧一下,就可以用来练习写字,两个老舅的一手好字就是这样练出来的。大老舅名叫郭存林,后来做了县里的干部;二老舅名叫郭尚林,后来做了地区的干部。直到两个老舅把老姥姥接到榆次,她才不再去连壁送煤。然而,脚印却把她的少年时光与那段路密密地缝在了一起,成为她永不褪色的记忆……

母亲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认字的,已经十六、七岁了,才学会写自己的名字。那时她已经用上了毛笔,而不必再用麻根练习写字了,偶尔看见谁的衣兜上挂着一支自来水钢笔,那一闪一闪的挂钩让她眼馋极了。但是,老舅用麻根练字的故事,她却念念不忘,不仅传给了我们兄妹,还传给了她的孙子们……

后来,连壁村有一个女子嫁到了我们村,她也姓郭,叫母亲是姑姑,我叫她姐。姐每次回村,都要去看母亲,母亲也特别想见她。我知道,母亲是想听到更多关于连壁村的事。

姐说,连壁村的村里村外都修成了水泥路,春种秋收,车能从院里一直开到地里;村里的老房子早就没有了,家家都盖起了高大明亮的新房子。

姐说,她也给她的母亲和姥姥送煤,沾光政府每年都给农民发煤票,花不多的钱就可以拉很多的煤。只是得早早到煤场排队,因为运煤的大卡车日夜川流不息,去得晚了就装不上。她说一年送两、三吨煤就足够两家过冬了。一到夏天,村里人也用上了电磁炉,屋子和城里的屋子一样干净。

母亲入迷地听着,如同听着又一个美丽的神话。听着听着,不禁自言自语:“好,——真好!那山、那水要是还在,——就更好!!”

…………

如今,母亲也做了姥姥。她的头发早就全白了。

小妹的女儿妮妮正上幼儿园,妮妮跟着爸妈去看姥姥,有时坐班车;有时打的;有时骑摩托。妮妮一进门,母亲就拄着拐棍忙着给她找吃的。妮妮赶紧跑过去抓住姥姥的手:“姥姥,不用找,我带着呢。”说着又跑到炕边,把包包倒个底朝天,炕上立刻出现一堆花花绿绿的袋子,她仰起小脸扇着小手冲姥姥喊:“姥姥,看?”

母亲跟过来动几下花花绿绿的袋子,如同看着天外奇物,她一边摇头一边说:“这都是些什么呀?姥姥可不认得。”

妮妮撕开袋子,取出吃的,递到姥姥嘴边:“姥姥,你尝尝?”

母亲直往一边躲,陌生地看着那些叫不上名的东西,连连说“不吃,不吃。”然后,妮妮高兴地吃,她高兴地看……

如果天很冷,母亲会下意识地看看妮妮穿得冷不冷。她一层一层地翻进去,看见红羽绒服里面穿着花毛衣,花毛衣里面还穿着鲜红的保暖内衣,她一边给妮妮里外掖好一边高兴地说:“妮妮赶上好时候了,俺孩儿们不受罪就好!”

妮妮临走时,和姥姥再见的小手甩得像朵花儿。转眼,她们的车就驶出了母亲的视线。母亲拄着拐棍怅然地站在院门口,朝巨蟒般不见首尾的公路张望。

张望许久,她才想起等妮妮的。这才慢慢转回身往屋里走。她从炕上拿起,把拐棍竖在椅子旁边,在椅子上坐下来,开始眼巴巴地看着,不一会儿,铃响,她赶忙将扬声器按开,把举到面前,满脸喜悦地和说话:“妮妮?!”

里传来妮妮稚嫩的童音:“姥姥,我和爸爸、妈妈都回来了,你不要朝路上看了啊,快坐下歇歇吧。”……

妮妮有了高兴的事,第一个想告诉的人就是姥姥:“姥姥,我学会在电脑上打我的名字了。”“姥姥,我画的画,和全省的小朋友比赛得奖了,是三等奖。”“姥姥,我上四年级了,我还是班上的学习委员,音乐委员。”……

母亲听着,目光里满是惊讶和欢喜,她怎么也想不明白,怎么不见面还能比赛?

妮妮把自己画的画、还有跳舞时拍的照片都送给姥姥。母亲像珍藏宝贝似的,放到只有她才能找着的地方,寂寞的时候就拿出来,坐到阳光下眯起眼睛看,她看了一张又一张,看了一遍又一遍,一边看一边笑,还一边自言自语……

共 549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母亲的形象,在作者笔下栩栩如生,新鲜如昨。依稀可见,她扎着“月芽”头,穿着自家纺织缝制的布衣,衣上的花蝴蝶振翅欲飞;她牵着花面驴,穿越几十公里的山路去给姥姥家送媒;她对于美丽传说的向往与感悟;她听到有豹子出没时的惊惧与胆怯。作者的文笔细腻传神,善于串联细节,使得繁琐的小事,亦变得温馨动人。较大的时间跨度,依然衔接自然。如今的母亲,虽然在思想观念上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却依然慈祥可亲,是后辈们眼中最亲最尊重的人。精短的篇幅,却能够很清晰完整地从多个角度刻画出了母亲的善良、勤劳与仁慈。可见作者的写作功底老道。结尾很有画面感,感动!推荐!问候安好!【:紫玉清凉】【江山部精品推荐01 12290 】

1楼文友:201 - 10:45:26 喜欢这类的写作风格。似一幅画,徐徐展开,里面的风土人情,突然间扑面而来。喜欢!期待更多精彩!

回复1楼文友:201 - 15:17:07 谢谢您的鼓励!让我们共勉!

2楼文友: 21:09:27 飞雁读着老师这样的篇章,很是令人受益啊,文章顺畅自然,生动又活泼,富有浓郁的时代气息,欣赏,祝福愉快,期待精彩不断!遥握,真诚的祝福老师健康快乐永伴!

如何恢复一个人的精气神

填补肾精肾气的食物

填补肾精的有效方法

儿童便秘腹痛吃什么药
佝偻病是先天的吗
骨关节炎的物理疗法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最近更新小说列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