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

从千古经典品读大国领袖的讲话风格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2019.08.26

李拯

党的十八大以来, 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访谈等,以清新质朴的话语、旁征博引的典故、信手拈来的故事,打动了无数人,形成了独具个性的风格。文风关系党风政风, 总书记的讲话风格,体现出一种文风的革新,也代表着一个与民更始的新时期的开始。

从诸子百家到唐诗宋词,从孔夫子到毛主席, 总书记善于运用古今典籍、经典名句,旁征博引、画龙点睛,总是给人以思想启迪、精神激荡。用典数量之多,时间跨度之大,内涵层次之深,充分说明 总书记深厚的人文素养和哲学底蕴,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大国领袖独特的话语风格。

一、恰到好处地运用典故, 功夫在诗外

中国古人著书立说、赋诗填词喜欢用典。南朝梁代的刘勰在中国最负盛名的文论著作《文心雕龙》中总结用典说, 事类者,盖文章之外,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者也 。这里面, 事类 就是用典的意思,其实就是引用古代已有的事实、成语或典故来类比当下的事理,以增加词句的含蓄与典雅、意境的内涵与深度。用典得当,就可以达到以少总多、以简驭繁的效果。正所谓 微言美事,置于闲散,是缀金翠于足胫,靓粉黛于胸臆也 。

作为一种诗歌修辞手法,用典用得巧妙、恰当,可以使诗词意蕴丰富、简洁含蓄、庄重典雅,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诗句更凝练,言近而旨远,含蓄而婉转,从而提高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达到 力透纸背,掷地有声 的效果。在这方面, 总书记可以说是行家里手,他在讲话、文章、访谈中的用典既符合原典出处的本来意义,又契合当下的时代语境,时常让人感到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能够让人在一个几千年延绵不绝的历史语境中来体会深刻道理和深邃思想。

有人做过这样一个统计,《 用典》一书中,引用次数最多的是源自儒学经典的名言名句。其中,《论语》11次,《礼记》6次,《孟子》4次,《荀子》 次,《尚书》《二程集》等儒学经典著作也有引用。上自春秋战国时期的《尚书》《周易》、诸子百家,中间纵横《资治通鉴》、二十四史,下迄明清时候的《官箴》等书, 总书记用典可以说是上下五千年、纵横数万里,而且都是信手拈来,典故在文章中用得严丝合缝、恰到好处。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有大量的阅读和广博的知识作为基础。如果没有真正读过这些典籍,并且理解它们的内涵,是不可能做到如此挥洒自如的。

总书记爱读书,曾不止一次地讲述他和书籍的不解之缘,并号召大家尤其是领导干部要 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他在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的时候说: 中国有一首歌,叫《时间都去哪儿了》。对我来说,问题在于我个人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当然是都被工作占去了。现在,我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 今年4月2 日读书节期间,大家都在朋友圈里转 跟着 总书记读书(附书单) 。可以说, 总书记爱读书,为推动全民阅读提供了重要示范和强大力量。

如果把视线往回拉伸就会发现,善于在历史和传统文化中采撷精华,做到古为今用、以古喻今,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毛主席就是这方面的高手。毛主席不仅在写诗的时候善于运用典故,而且在讲话中也善于以古喻今。 总书记赓续了这一优良传统,一个重要原因是两人都拥有巨大的阅读量和广博的知识,并都把读书当作一种生活方式。因此,我们学习《 用典》,着力点不应该在具体的典故和技巧,而应该有 功夫在诗外 的眼光,看到用典背后的读书积累、知识结构和文化底蕴,并按照 总书记的要求,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才能学好典故、用好典故。

二、政治应该具有感性的一面

用典折射出的第二个特点,叫做 注重感性政治 。提到政治,大家的第一反应往往认为政治是理性的,甚至是冰冷的。按照现代政治学的定义,政治涉及到利益的再分配、制度的运转,是治国理政、安邦定国的治理艺术。政治首先应该是理性的。但是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大众媒体、新兴媒体不断兴起的信息社会,政治不应该只是单向度的,也不应该再以一种硬邦邦、冷冰冰的形象出现,而应该具有感性的、温情的、人性的一面。

政治学者梅里亚姆认为,政治分为 感性政治 和 理性政治 。所谓 感性政治 指的是为维护权力而使用的感性的、 使人激动的东西 ,是利用某种象征和仪式来调动人们的感情和情绪以便维护权力。

如果 感性政治 这样的表达还是比较抽象的话,那我们还可以以感性的方式来理解 感性政治 。比如,毛主席在中南海游泳池与初次访华的赫鲁晓夫见面,在书房会见到访的美国总统尼克松。政治领导人的讲话方式、外表形象、衣服装饰、行为举止等等,都可以作为 感性政治 的素材,从而增加领导人的人格魅力和群众接受度,实现良好的政治传播效果。

可以说, 总书记善于用典和讲故事,在严谨的政治讲话中注入了文化的韵味和故事性的元素,在理性的文本中注入了感性的素材,让讲话更增加了历史的厚重、文化的韵味、见人见物的感触和活泼轻松的元素,因此也可以说是非常巧妙地运用了 感性政治 ,不仅极大地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而且能够迅速在社会上传播开来。总书记的很多话,比如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撸起袖子加油干 等等,已经成为社会流传的名言。正是因为它们朗朗上口,读起来津津有味,寓理性于感性,寓道理于口语,因此具有直抵人心的力量。

与此同时, 总书记还善于通过讲故事,把抽象的道理具象化、人格化,从而让党的思想理论和政策主张带着感性的魅力在人心中落地生根。2012年2月,时任中国国家副主席的 到美国访问,在美国友好团体欢迎午宴上, 讲述了一个他在福州工作的老故事,用感人的故事阐明中美关系。故事讲的是一对美国夫妇对中国一个叫 鼓岭 的地方充满眷念与向往,丈夫密尔顿 加德纳是美国加州大学的物理学教授,1901年随父母来到中国,在福州度过快乐的童年时光,福州的鼓岭给他留下了特别难忘的印象。1911年他们全家迁回美国加州。在此后的几十年里,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再回到儿时的中国故园看一看。令人惋惜的是,加德纳直到去世也未能如愿。临终前,他仍不断念叨着 kuling,kuling 。加德纳夫人虽然不知丈夫所说的 kuling 在什么地方,但为了实现丈夫魂牵梦萦了一生的心愿,她多次到中国寻访,最终都无果而返。后来,她在一位中国留美学生的帮助下,终于查明加德纳所说的地方就是福建省福州市的鼓岭。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 看到一篇《啊!鼓岭》的文章后,专门邀请加德纳夫人到福州来,满足了加德纳先生的遗愿。 用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说明 进一步加强中美两国人民的交流,厚植中美互利合作最坚实的民意基础 ,既有大国外交的理性基础,也带着两国人民交往故事的感人力量,这让他的演讲具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力量。

有学者说,政治并不是全由理性骨架支撑起来的冷冰冰的政治,感性政治是政治的 软组织 ,可让政治变得更有弹性、更为丰满。 总书记通过用典、讲故事以及平实的风格,在治国理政的大国领袖形象中,加入了更富人情味、更加贴近群众的感性元素,兼具理性与感性,兼具宏大与细腻,兼具坚强与柔和,使他的大国领袖形象更加立体、丰满,更具有丰富的层次。

三、通过用典,向世界展示坚定的文化自信

用典首先是对传统文化和国学典籍非常熟悉,对上下五千年的诸子百家、帝王将相和才子佳人充满情感,对穿越历史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和小桥流水怀有温情。这是一个知识的问题,是一个价值取向的问题,也是一个念念不忘的情怀问题。可以说, 总书记通过用典的方式,向世界展示出他坚定的文化自信,彰显出他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守和向往。

事实上, 总书记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回答了我们这个文明古国在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如何对待传统这个重大命题。自从现代文明在西方兴起之后,后发国家实现现代化都会面临如何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问题,用 总书记的话说: 怎样对待本国历史?怎样对待本国传统文化?这是任何国家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都必须解决好的问题。

对此, 总书记给出了明确的答案。他说,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 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 总书记以强烈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信,回答了处理好传统与现代这个重大命题:对有益的东西、好的东西予以继承和发扬,对负面的、不好的东西加以抵御和克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能采取全盘接受或者全盘抛弃的绝对主义态度。不能把传统与现代割裂开来,不能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另起炉灶来搞现代化,而应该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延续传统的基础上发展现代文明。

法国社会学家勒庞认为, 脱离了传统,不管民族气质还是文明,都不可能存在。 这句名言为 总书记重视传统文化做了注脚。 总书记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是全面的、系统的、深刻的。在他看来,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资源;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治国理政的智慧,能给人们以重要启示;优秀传统文化为解决人类面临的难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尤为重要的是, 总书记从坚持中国道路的高度来看待传统文化,他说, 各国国情不同,每个国家的政治制度都是独特的,都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都是在这个国家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 。 总书记把5000年文明史、60多年新中国建设史和 0多年改革开放史结合起来,为中国道路找到了深厚的历史根源。

有人说,在中国经济日益崛起的故事背后,还有另一个举世瞩目的故事,那就是文明重建的故事。而这个文明重建故事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国学和传统文化的复兴。 总书记以用典的方式,充分表明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并通过用典,让那些沉睡在古典名著中的典故获得了现代的生命力,这用实际行动表明了: 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在意义的世界里,没有比传统的建立和延续更重要的事情。5000年的历史传承足以唤醒人们心中对时间的敬畏和对未来的信心。用 总书记的话说: 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 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 (作者系人民评论部)

月经经期延长怎么调理

经间期出血的中医治疗

怎样才能快速治疗痛经

汉森四磨汤不适用人群
妇科引起的尿频怎么治疗
微信怎么注册微店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