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父亲在探照灯部队的日子副本(1)
在我军历史上,探照灯作为防空军和空军的一个兵种,配合我歼击航空兵、高射炮兵打击入侵和来袭敌机,立下了不朽功勋,开灯照中敌机近千架,直接照落敌机4架,配合空军航空兵和高射炮兵照中并击落敌机98架,击伤27架。
1957年3月26日,决定建立我军空防一体的国土防空体系,防空军与空军合并,全军6个探照灯团和3个独立探照灯营,统一整编成6个探照灯团,3个独立探照灯营撤销。共装备探照灯723部,其中雷达灯195部,跟踪灯528部。防空军并入空军后,探照灯兵作为空军的一个兵种,设立了直属空军的探照灯兵指挥部。1958年6月,空军探照灯兵指挥部并入空军高射炮兵指挥部。
由于探照灯的照射范围和跟踪机动目标能力有限,随着飞机、雷达装备数量和性能不断提高,探照灯兵逐渐失去存在的意义。1974年4月,决定取消探照灯部队。至1975年10月,空军探照灯兵部队全部撤销。了25年的探照灯兵最终从人民解放军的建制中消失了。
华北解放纪念章正面
1948年5月解放军解放北平前夕,攻打河北省涞水县城时,参加。
10月部队在房山卢沟桥集训,改编为七纵队二十旅六十团一营机炮排一班。班长边润民,排长陈振声。
华北解放纪念章背面
1949年夏季,从保定乘火车到北京通县良格庄集训,改编为京津卫戍区第二〇五师六一四团三营机炮连二排六班,班长于庆和,副班长郑振林,排长陈振声。
1950年1月在京津卫戍区第二〇五师六一四团三营机炮连二排六班,由副班长郑振林,副排长王其介绍加入。
1950年秋季,部队乘火车开往上海龙华机场学习探照灯兵器,并在浦东实习。
1950年10月,改编为京津卫戍区防空探照灯团,11月1日,改番号为探照灯111团,后改番号为探照灯第411团。团长张伯华、政委张虎忱,担负京津地区的防空作战任务。
1951年驻守北京双桥平房村,为京津卫戍区防空司令部探照灯一一一团三营七连一排二站七一二站战士。
6月任探照灯一一一团三营七连一排二站七一二站副站长兼灯手。
国庆阅兵后,从北京乘火车去辽宁省安东市大东沟至庄河县孤山镇驻防,任务是保卫大东沟机场安全。
1951年6月,父亲所在探照灯第411团光荣地接受了国庆节受阅和司礼任务,在阅兵总结会上父亲受到了表彰。
父亲所在的411团3营,组成一个方队,在国庆节阅兵时代表全军探照灯部队,接受主席、朱德总司令、等党和的检阅。受阅方队集中在北京黄寺华北炮兵司令部大院进行紧张的训练。官兵的练兵热情很高,纷纷表决心,坚决完成受阅任务。 国庆受阅包括两项内容:阅兵式,进行方队训练;分列式,16部探照灯组成一个4×4的方队通过。4部雷达探照灯并列在前,由汽车牵引,排长、油机手及各灯手坐在汽车上;12部跟踪探照灯分别装在汽车上,分3排跟随在后,6名灯手坐在汽车上。
训练的重点是汽车司机。要求以每小时10公里速度通过,严格保持队形,不能熄火。这对驾驶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吉斯15l型和吉斯5型汽车的新司机来说,难度确实很大。各灯手的训练主要是坐姿和仪表。国庆节前,兵器、车辆重新喷漆,轮子刷大白,4辆汽车一排,开动起来整个方队横竖要一条线,经过几个月的从难从严训练,按要求完成了集训任务。国庆节阅兵时,3营方队威武雄壮地顺利通过广场,出色地完成了受阅任务,受到上级的表彰。
第4营担任司礼任务,除了要为空军飞行编队准确通过上空进行导航之外,还要在国庆节之夜配合其他部队完成施放焰火的任务。探照灯部队参加国庆司礼,在我军是第一次,如何烘托国庆之夜的欢乐气氛,无先例可循。
国庆节的夜晚,广场人群如潮,载歌载舞,处在极大的欢乐与兴奋之中。当、朱总司令、等党和登上城楼,顿时万众欢腾,这时411团的36部探照灯同时照向夜空,组成“绫罗伞”将广场照射得如同白昼一般,他们不时地变换课目,欢呼的人群激动无比。 放焰火时,探照兵关灯,焰火一停,他们又开灯。将国庆节的狂欢之夜,从一个高潮推向又一个高潮。节日的焰火五彩缤纷,在36部探照灯大光柱的照耀下,显得格外绚丽多彩。当时,苏联专家见后也赞不绝口,还说要将这种方法带回国,在节日的晚上效仿。
国庆节期间,411团获得了“三个出色”l、2营出色完成了首都防空战备任务;3营出色完成了国庆受阅任务;4营出色完成了国庆司礼任务完成。
总参谋部在北京黄寺召开总结大会,到会讲话,表扬了411团。华北军区防空司令部司令员杨成武在讲话中,还专门提到对探照灯部队参加司礼很满意,看后很高兴。 后来,国庆受阅指挥部召集陆、海、空三军参加受阅的各部队指挥员代表在中山堂开会,朱总司令、等党和接见了411团的领导,并表扬他们出色地完成了受阅和司礼任务,为全军和全国人民争了光。会后举行会餐,朱总司令还向团领导敬了酒。
从1951年起,411团每年国庆节都代表全军探照灯部队参加受阅和司礼,一直到1959年十年大庆,每次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把我军探照兵的永远留在了首都的夜空。
为了这次受阅和司礼任务,411团还有幸扩编了一个营。
1950年10月,华北军区独立第205师614团改编为京津卫戍区防空探照灯团111团,后改番号为防空部队探照灯第411团,负责首都防空任务。
1952年,跨过鸭绿江,父亲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驻守在平安北道,青城郡板木里,唐木洞一带。
同年任志愿军
抗美援朝战争中,我军有探照灯401团、411团、421团的5个营、2个连参战,共照中敌机1100多架次,配合空军和高炮部队击落、击伤敌机50多架,直接照落4架,立下赫赫战功。
抗美援朝纪念章正面
1952年由中国人民全国委员会颁发给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人员的纪念章。中国人民全国委员会抗美援朝纪念章,是由中国人民全国委员会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颁发的唯一一种纪念章,也是中国全国性机构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颁发的仅有的两种纪念章之一。
设立背景
1951年10月,准备筹备召开中国人民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时任全国副主席的郭沫若、陈叔通与时任北京市委第一书记的联名提议致信全国主席,建议在出国作战一周年之际制发抗美援朝纪念章。
郭沫若、陈叔通、三人的原信内容如下:
主席:
为了纪念我们全国人民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伟大战争,特别是伟大的的出国作战,我们提议中国人民全国委员会在出国作战的纪念日制发抗美援朝纪念章,送给我国志愿军全体指战员、战斗员、政治,后勤和运输,以资纪念。郭沫若 陈叔通
主席接到信后表示同意,并认为将此提案提交到一届三次会议上讨论。
1951年10月23日至11月1日,中国人民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期间,根据郭沫若、陈叔通、的提议,大会讨论决定制作抗美援朝纪念章,颁发给所有参加抗美援朝的人员。
此枚纪念章为铜质,主体为五角星外围加放射光芒,五角星的五个角上镶嵌珐琅,五星正中为左侧面头像,外围环绕麦穗,下方环绕绶带,绶带上写有“抗美援朝纪念”纪念章背面刻有“中国人民全国委员会赠”字样和年号“1951”纪念章上方有上挂,使用别针佩戴在衣襟上。
此枚纪念章发放数量大约250万枚,即在1951年10月19日抗美援朝一周年时在的官兵以及其他参加抗美援朝的都有发放。这枚纪念章数量较大,市场上较为常见,但是抗美援朝时期中国全国性的仅有的两枚纪念章之一,同时也是采用头像图案的像章中制作机构级别最高的.
发给人员
1在境内参加抗美援朝作战的的一切人员。
2在境内为抗美援朝战争服务的中国医务、铁路、运输、翻译和参加停战谈判的, 民兵、民工及其,记者、作家、摄影和摄制的人员。
3因组织调动,或因伤、病、残,或因服务期满而回国的上述人员。
抗美援朝纪念章背面
“和平和平”纪念章正面
纪念章正面红釉为底,有和平鸽一只,上有“和平”四个字。1953年10月4日,中国人民第三届赴朝慰问团在北京组建成立。出国前以名画家1952年为世界和平大会绘制的宣传画“和平鸽”为图案,制作了精美的慰问纪念章,上面镌刻着“和平”四个字,中间是一只展翅飞翔的和平鸽。纪念章背面有三行铭文,第一行是:“抗美援朝纪念”第二行是:“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赠”第三行是:“1953.10.25”第三届赴朝慰问团,代表我国政府和人民还慰问了人民军。并向我志愿军战士,颁发了抗美援朝和平纪念章。
该章为铜质、外形为五角星状,上方书“和平”中间主图是一只和平鸽,四周是红色烤漆,章的外环边与和平鸽表面均镀金。章背铸有“抗美援朝纪念、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赠,1953年10月25日”的文字。因为此章上有“和平”四字及象征和平的“和平鸽”所以,当时人们把它称之为“和平”纪念章,此章距今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了。“和平”纪念章,发行量较大,是众多抗美援朝纪念章中的一种。由于章上铸有的和平鸽名画,充分展示了经历二战战争摧残后的人们,迫切需要和平及反对战争的共同心愿。
“和平和平”纪念章背面
1954年回国驻守北京黄村马驹桥、西田杨村驻训,补充山西兵源。
1955年部队乘火车到浙江,驻守宁波西城桥一年多,部队番号为海军航空兵第二师独立探照灯第一营,同年被
1955年6月1日,决定探照灯四一一团第三营改编成独立探照灯第一营,营长王德田、政委王福明在宁波执行防空任务。
1955年9月10日,独立探照灯第一营,到福建执行防空作战任务,归福建前线指挥部统一指挥。
独立探照灯第一营营长王德田、政委王福明签发奖励的笔记本首页
父亲1955年授军衔时防空军探照灯兵军装照
父亲1955年授军衔时防空军探照灯兵军装照
1955年授军衔的防空军帽徽
1955年授军衔的防空军探照灯兵领章
1955年授军衔的防空军探照灯兵冬服领章
1955年授军衔的防空军探照灯兵帽徽、领章、肩章
1955年授军衔的防空军探照灯兵常服肩章
1955年授军衔的防空军探照灯兵冬服肩章
1956年从北京乘火车到江西上饶后,转汽车到福建鹰潭,驻守泉州至漳州的鸟亭、浦口、蒲南、菜铺吁、天宝(地名可能有误)
部队番号为防空第一军福州探照灯独立一营。
防空第一军军长方爱贤,政委罗汝道接见了福州探照灯独立一营排以上。
1957年3月,福州独立探照灯一营从福建漳州郭坑站乘火车回北京后,转沈阳歪头山驻防休整,部队番号为空军探照灯兵第四〇二团三营,期间参观了沈阳文官屯空军司令部、抚顺铁矿、铁岭钢铁厂、沈阳轧钢厂等。
1957年3月26日,决定防空军与空军合。全军6个探照灯团和3个独立探照灯营,统一整编成6个探照灯团,3个独立探照灯营撤消。
1964年1月29日,改为探照灯第3团。
父亲的转业军人证明书
父亲的转业军人证明书
父亲转业军人证明书上部队的印章~空军探照灯兵第四〇二团司令部印
1958年转业到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农垦局密山县青山农场(后改为856农场)
父母在“北大荒”黑龙江省牡丹江农垦局青山农场二队时的照片(现为八五六农场)
1959年2月,父亲荣获黑龙江铁道兵农垦局,完成任务积极分子奖状
1959年8月,父亲获得铁道兵农垦局、虎饶县长王景坤签发,在五八年生产中建设积极分子的奖状。
1959年2月,父亲获得黑龙江省铁道兵农垦局青山农场政治部签发的先进生产者奖状。
1959年9月参加北京农垦学习3个月,后于1960年1月从北京乘火车到哈密再乘汽车到乌鲁木齐,兵团司令部分配到石河子合成氨厂糠醛厂。
1959年12月,父亲在北京农垦学校时,由于学习成绩优异,获得学校第五党支部的表扬。
1960年1月,父亲在北京农垦学校学习,由于考试测验成绩优秀获得了表扬。
1960年,本人一岁时与在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石河子)八一糖厂糠醛厂工作的父母,在石河子照相馆的留影。
1965年在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八一糖厂荣获“五好”称号
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配发的搪瓷缸子
1964年在
1968年父母与本人、弟弟、妹妹全家在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建设前进九场,新开垦的农田边留影。
1966年7月支援南疆建设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三师农场工作。父亲在农场历任连队、场机关武装参谋、场机关、外贸站长等工作,于1988年光荣离休。2002年11月因病逝世,终年七十四岁。
父亲的一生,经历了旧中国的苦难日子。经历了参军报国,建设边疆。
一生默默无闻,勤俭持家。
一生热爱兵团,奉献终生!
二〇一九年七月二十三日
新疆·喀什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探照灯
探照灯,是一种装置,具有强大的光源以及一面能将光线集中投射于特定方向的凹面镜,用于远距离照明和搜索的用途。能借助反射镜或透镜使射出光束集中在很小的一个立体角内(一般小于2度的工具)来获得较大光强。考虑装置的体积、重量与操作方便,探照灯多数附有脚架或是可移动的载具,大型探照灯甚至有专用的卡车做为载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