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给林氏修撰宗谱中(1)
我在给林氏修撰宗谱中,听到这样的一个故事,于是想在谱牒上找点“蛛丝马迹”为佐证,却终于无所发现。大约当时撰修宗谱时,还处于那种情势中,不方便陈述。不过,根据现实考证,似有点迹象,故记录于此。
当年,上铺村林氏,有个叫林小尼的人(抑或是林孝廉),刚刚从泾川迁徙到上铺村,没有房住,夫妻俩窝了个“弓棚”住着。一个星稀月朗的晚上,他俩听得棚子的草被拉得呼呼响。是谁来拉棚上的草啊?他们跑出来一看,见一群马正在拉草吃。这些马,背上都驼着鞘袋。鞘袋里是什么他们并不知道。马见了人并不避让。于是,他俩将马背上的鞘袋都拖了下来,用扁担将马赶跑了。打开鞘袋一看,里面都是元宝。他俩见了,有些惊慌失措。无奈之下,只好将这些鞘袋都扔进了满水的塘里,而后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回到棚里睡觉。
这一群马,是十八匹。被赶走后,又跑到了林家荡。因为林家荡距离上铺村仅仅一两里路。这些马是人工驯养的,很乖巧。林家荡人发现这群马在糟蹋庄稼,便将它们都牵着拴了起来。
原来,这一群马,是京城官兵运输军饷的蓄力。这一班运输军饷的官兵,狐假虎威,每到一处,耀武扬威,作威作福,鱼肉地方。这一天,他们到达驻地后,只是将马匹揽进一个院落里,便逍遥快乐地享受官兵的权威去了。马匹跑了出来,他们完全不知道。
第二天,这一班官兵发现没有了马匹,急忙四处寻找。当找到林家荡,见到了马匹,却没有了鞘袋和元宝时,便向林家荡的人索要。林家荡的人说,这些马匹深夜到来的时候便没有鞘袋,我们更没有见到元宝;因为糟蹋庄稼,才将它们拴了起来。可是,横蛮的官兵哪肯答应,一定要林家荡的人交出元宝来。林家荡的人到哪里有元宝可交?于是,惊动了地方官府,运用及其残酷的手段,对付林家荡人,可怜,林家荡人竟然遭到了“满门操斩”的横祸。
这件事被弄得悲惨至极,林小尼当时是不能“自首”的。他知道,如果自首了,必定会招来更大的横祸。待事件过去了许多年,渐渐平息下来后,林小尼才敢利用这些元宝,购置了田地和家产。上铺村林氏从那时候起发达了起来。然而,对林家荡本家所遭遇的横祸,视同自己的祸事,很是顾恤。现在,上铺村支派(包括下铺村)是三百五十多人丁,而林家荡只是五十来族人,其中不少还是上铺村后裔去继嗣的。这些事实,或者就是这件事的证据。上铺村、林家荡两村如今仍然亲如一体,更是这个事件的佐证。
因为财与势从来都是孪生兄弟,这位“林小尼”,发达以后,在社会上火红了起来,取得了皇上赐予的“孝廉”美名。所谓的“林小尼”,或者就是林孝廉的谐音(孝廉是朝廷对臣民封赐的美名,是对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标榜)。
这个故事是真是假,无法考证。不过,传说不会完全是无中生有。从现实人丁看,也有这个迹像。如果确有这件事,应该是在清朝初年,最晚也不会迟于清朝雍正年间。
以上内容,根据上铺村林谊清口述整理
补充传说
这个林小尼,真实名字应该是林晓原。林晓原,经过口喊,再写成了别字,就成林小尼了。
相传,当年林晓原夫妻住在泾县南堡,生活困难,常常没有饭吃,向村民们借米下锅。时间长了,连借也没有门路了。于是夫妻俩认为,在南堡难得生活,只好到外面另谋生路。于是,他们挑着一担箩筐,顺着大路往北走。夫妻俩没有目的地,临出走时许诺:这箩筐的挑绳在什么地方断了,就在什么地方安家谋生。
他们出了泾县地界,又到了南睖县与繁昌县交界处以南两里的涡阳里地方,挑绳断了。便依照自己的诺言,在那里停下来,搭了个小窝棚住着,要在这里谋生。在某一个晚上,便发生了传说中的事。由于林家荡遭到了“满门操斩”的灾难,巨大的血灾之祸,悲惨至极,从此后,人们便叫那里是“十九潭”。这“十九潭”的意思是,杀人的鲜血灌满了十九处水潭,极言其悲惨状况。
后来,晓原借口在一次(用龙骨水车)车水时,因为夹车杆插不下去,下塘去摸,看是什么原因,居然得到了多元宝。因为有了这些元宝,他成了大财主。购置了许多田地。当年去芜湖,八十里路,沿途都是他的田地。
他有了钱后,在社会上名声也轰然鹊起。他大力发展农业,在分界桥西北的查村,建有很大的石板稻床,至今还有几十平方米仍然完好。他还建立了林氏宗祠。皇上赐给了他十二根旗杆,排列在祠堂门口,一共排了三列,每列四根。旗杆座子都是大青石做的,每个座子都是四方形,长、宽一米,厚度 0厘米,中间有个洞,旗杆插在里面很稳当。想当初,这十二根旗杆上飘扬着旗帜,迎风猎猎,该是多么排场!要知道,旗杆是不允许随意竖的,必须是皇上的恩赐,而且,等级非常严格。临村吴姓当年出了双御士,也只是准许竖立两根旗杆。可见,当年的林晓原是有很大势力的。
当年,他在上铺村大力进行房产建设。为了砖瓦来源方便,自己居然开设了窑场。如今,村上还有他烧窑处,仍然叫做“窑墩头”;村中间有一口“窑塘”,就是他当年烧窑取土形成的大水塘。
这么一个显赫人物,在宗谱上几乎找不到具体记录。这大约是因为这件事具有血腥的灾难,不便做记载的原因。仔细查阅,在癸亥本第七一卷第六一页上有这样的记录:“元初,国学,字晓原,配胡氏,继配汤氏,合葬鹤家园。”他的孙子务恒,生于清雍正己酉,公元1729年。如果这样可以定论的话,这件事应该是发生在1650年左右,也即清朝顺治年间。到他的孙子时,应该还是很有影响的。大约上铺村人口的发展,使村上地盘有些局促,因此,务恒迁居到了一个新的、更开阔的地方居住,这就是“繁昌南乡中铺,下铺村芳城社”。
以上内容据林氏三三世裔孙林谊茂口述整理 共 219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一个家族发迹的故事,短小精悍,充满传奇色彩,语言干练。结构紧凑,叙事说明清晰简练,尤为见长。推荐欣赏。【编辑:北极主人】
1 楼 文友: 2014-08-0 15:1 :27 谢谢北极老师编辑点评。这个故事,说明因为钱财,一方抖发了起来,另一方却遭殃。祸福相依多么不应该!所以,人们常说,太平相安,才是福气。我们祈求天平,希望和谐相处,不能因财肇祸啊。正因为这样,我才将这个故事发布在这里。谢谢读者。
2 楼 文友: 2014-08-0 2 :11:55 我们的这个世界有时真的很诡异,有时真的不知道是福是祸,前朝的故事一而再再而三地说明了这一点。学习了。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楼 文友: 2014-08-04 06: 6:2 大约上铺村人口的发展,使村上地盘有些局促,因此,务恒迁居到了一个新的、更开阔的地方居住,这就是 繁昌南乡中铺,下铺村芳城社 。欣赏问好!
4 楼 文友: 2014-08-04 17:27:42 河杨的文章趣味性极强,娓娓道来。这个故事耐人寻味,一人致富,百家灭门;一将功成,万骨皆枯。
回复4 楼 文友: 2014-08-07 21:25:41 镜吾的见解非常在理。世界上总这样啊:所以有 一将功成百骨枯 的谚语呢。
6 楼 文友: 2014-12-24 12:58: 0 平安就是福啊!拜读河杨老师佳作。深切感受到了太平相安,才是福气!因此,与人与之间要多些宽容与理解,和谐相处。作者发此文章,真可谓用心良苦。谢谢河杨大哥了,祝您圣诞节快乐!汕头癫痫病医院哪家好痛经能总吃止痛药吗福州男科专科医院
当年,上铺村林氏,有个叫林小尼的人(抑或是林孝廉),刚刚从泾川迁徙到上铺村,没有房住,夫妻俩窝了个“弓棚”住着。一个星稀月朗的晚上,他俩听得棚子的草被拉得呼呼响。是谁来拉棚上的草啊?他们跑出来一看,见一群马正在拉草吃。这些马,背上都驼着鞘袋。鞘袋里是什么他们并不知道。马见了人并不避让。于是,他俩将马背上的鞘袋都拖了下来,用扁担将马赶跑了。打开鞘袋一看,里面都是元宝。他俩见了,有些惊慌失措。无奈之下,只好将这些鞘袋都扔进了满水的塘里,而后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回到棚里睡觉。
这一群马,是十八匹。被赶走后,又跑到了林家荡。因为林家荡距离上铺村仅仅一两里路。这些马是人工驯养的,很乖巧。林家荡人发现这群马在糟蹋庄稼,便将它们都牵着拴了起来。
原来,这一群马,是京城官兵运输军饷的蓄力。这一班运输军饷的官兵,狐假虎威,每到一处,耀武扬威,作威作福,鱼肉地方。这一天,他们到达驻地后,只是将马匹揽进一个院落里,便逍遥快乐地享受官兵的权威去了。马匹跑了出来,他们完全不知道。
第二天,这一班官兵发现没有了马匹,急忙四处寻找。当找到林家荡,见到了马匹,却没有了鞘袋和元宝时,便向林家荡的人索要。林家荡的人说,这些马匹深夜到来的时候便没有鞘袋,我们更没有见到元宝;因为糟蹋庄稼,才将它们拴了起来。可是,横蛮的官兵哪肯答应,一定要林家荡的人交出元宝来。林家荡的人到哪里有元宝可交?于是,惊动了地方官府,运用及其残酷的手段,对付林家荡人,可怜,林家荡人竟然遭到了“满门操斩”的横祸。
这件事被弄得悲惨至极,林小尼当时是不能“自首”的。他知道,如果自首了,必定会招来更大的横祸。待事件过去了许多年,渐渐平息下来后,林小尼才敢利用这些元宝,购置了田地和家产。上铺村林氏从那时候起发达了起来。然而,对林家荡本家所遭遇的横祸,视同自己的祸事,很是顾恤。现在,上铺村支派(包括下铺村)是三百五十多人丁,而林家荡只是五十来族人,其中不少还是上铺村后裔去继嗣的。这些事实,或者就是这件事的证据。上铺村、林家荡两村如今仍然亲如一体,更是这个事件的佐证。
因为财与势从来都是孪生兄弟,这位“林小尼”,发达以后,在社会上火红了起来,取得了皇上赐予的“孝廉”美名。所谓的“林小尼”,或者就是林孝廉的谐音(孝廉是朝廷对臣民封赐的美名,是对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标榜)。
这个故事是真是假,无法考证。不过,传说不会完全是无中生有。从现实人丁看,也有这个迹像。如果确有这件事,应该是在清朝初年,最晚也不会迟于清朝雍正年间。
以上内容,根据上铺村林谊清口述整理
补充传说
这个林小尼,真实名字应该是林晓原。林晓原,经过口喊,再写成了别字,就成林小尼了。
相传,当年林晓原夫妻住在泾县南堡,生活困难,常常没有饭吃,向村民们借米下锅。时间长了,连借也没有门路了。于是夫妻俩认为,在南堡难得生活,只好到外面另谋生路。于是,他们挑着一担箩筐,顺着大路往北走。夫妻俩没有目的地,临出走时许诺:这箩筐的挑绳在什么地方断了,就在什么地方安家谋生。
他们出了泾县地界,又到了南睖县与繁昌县交界处以南两里的涡阳里地方,挑绳断了。便依照自己的诺言,在那里停下来,搭了个小窝棚住着,要在这里谋生。在某一个晚上,便发生了传说中的事。由于林家荡遭到了“满门操斩”的灾难,巨大的血灾之祸,悲惨至极,从此后,人们便叫那里是“十九潭”。这“十九潭”的意思是,杀人的鲜血灌满了十九处水潭,极言其悲惨状况。
后来,晓原借口在一次(用龙骨水车)车水时,因为夹车杆插不下去,下塘去摸,看是什么原因,居然得到了多元宝。因为有了这些元宝,他成了大财主。购置了许多田地。当年去芜湖,八十里路,沿途都是他的田地。
他有了钱后,在社会上名声也轰然鹊起。他大力发展农业,在分界桥西北的查村,建有很大的石板稻床,至今还有几十平方米仍然完好。他还建立了林氏宗祠。皇上赐给了他十二根旗杆,排列在祠堂门口,一共排了三列,每列四根。旗杆座子都是大青石做的,每个座子都是四方形,长、宽一米,厚度 0厘米,中间有个洞,旗杆插在里面很稳当。想当初,这十二根旗杆上飘扬着旗帜,迎风猎猎,该是多么排场!要知道,旗杆是不允许随意竖的,必须是皇上的恩赐,而且,等级非常严格。临村吴姓当年出了双御士,也只是准许竖立两根旗杆。可见,当年的林晓原是有很大势力的。
当年,他在上铺村大力进行房产建设。为了砖瓦来源方便,自己居然开设了窑场。如今,村上还有他烧窑处,仍然叫做“窑墩头”;村中间有一口“窑塘”,就是他当年烧窑取土形成的大水塘。
这么一个显赫人物,在宗谱上几乎找不到具体记录。这大约是因为这件事具有血腥的灾难,不便做记载的原因。仔细查阅,在癸亥本第七一卷第六一页上有这样的记录:“元初,国学,字晓原,配胡氏,继配汤氏,合葬鹤家园。”他的孙子务恒,生于清雍正己酉,公元1729年。如果这样可以定论的话,这件事应该是发生在1650年左右,也即清朝顺治年间。到他的孙子时,应该还是很有影响的。大约上铺村人口的发展,使村上地盘有些局促,因此,务恒迁居到了一个新的、更开阔的地方居住,这就是“繁昌南乡中铺,下铺村芳城社”。
以上内容据林氏三三世裔孙林谊茂口述整理 共 219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一个家族发迹的故事,短小精悍,充满传奇色彩,语言干练。结构紧凑,叙事说明清晰简练,尤为见长。推荐欣赏。【编辑:北极主人】
1 楼 文友: 2014-08-0 15:1 :27 谢谢北极老师编辑点评。这个故事,说明因为钱财,一方抖发了起来,另一方却遭殃。祸福相依多么不应该!所以,人们常说,太平相安,才是福气。我们祈求天平,希望和谐相处,不能因财肇祸啊。正因为这样,我才将这个故事发布在这里。谢谢读者。
2 楼 文友: 2014-08-0 2 :11:55 我们的这个世界有时真的很诡异,有时真的不知道是福是祸,前朝的故事一而再再而三地说明了这一点。学习了。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楼 文友: 2014-08-04 06: 6:2 大约上铺村人口的发展,使村上地盘有些局促,因此,务恒迁居到了一个新的、更开阔的地方居住,这就是 繁昌南乡中铺,下铺村芳城社 。欣赏问好!
4 楼 文友: 2014-08-04 17:27:42 河杨的文章趣味性极强,娓娓道来。这个故事耐人寻味,一人致富,百家灭门;一将功成,万骨皆枯。
回复4 楼 文友: 2014-08-07 21:25:41 镜吾的见解非常在理。世界上总这样啊:所以有 一将功成百骨枯 的谚语呢。
6 楼 文友: 2014-12-24 12:58: 0 平安就是福啊!拜读河杨老师佳作。深切感受到了太平相安,才是福气!因此,与人与之间要多些宽容与理解,和谐相处。作者发此文章,真可谓用心良苦。谢谢河杨大哥了,祝您圣诞节快乐!汕头癫痫病医院哪家好痛经能总吃止痛药吗福州男科专科医院
最近更新小说列表
- 12-29[玄幻]凡事靠自己,能解决人生80%的关键问题
- 12-26[玄幻]为什么荨麻疹总喜欢“赖上你”?眼疾荨麻疹后,需做好5个护理工作
- 12-24[玄幻]宣医科普|O型血真是是“万能血”吗?
- 12-24[玄幻]一个约定塑造出跨越数千里的“父女”情
- 12-24[玄幻]在向领导汇报工作的时候,注意三不提,否则你的关键时刻很惨
- 12-16[玄幻]时越,连胜芈昱廷陈耀烨两位主将,终不敌卫冕冠军出局!
- 12-13[玄幻]她毕业9年「抠」出两套房:工资存90%,衣服鞋子全靠捡,已婚已育不做礼拜,我真服了!
- 12-03[玄幻]女人别再想到这些傻事了,你感动不了男人,只会作践了自己!
- 11-27[玄幻]夜的第七章被抢注成标识
- 11-27[玄幻]北京市疾控中心:这4类技术人员须立即主动报备
- 11-24[玄幻]梁咏琪、炎明熹细腻合唱《勇》,一个历经千帆,一个洁白如初
- 11-15[玄幻]高考“沁芳”引爆传统文化风潮
- 11-14[玄幻]上海11万初三同学重回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