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

高考名村为何不信读书无用论吗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2022.01.04

时评:“高考名村”为何不信读书无用论

河南省卫辉市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村庄 薛屯村,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每年都会有三五名学生考上全国各地的大学。近些年,该村考上大学的学生数量成倍上升,截至目前,该村已经出了200多名大学生。甚至,一条街上竟然有多名博士生。(大河2月29日)

农民工二代 已成为研究农村问题的重要课题。学者梁鸿在《中国在梁庄》《走出梁庄》中,还原了不少农村青少年的人生轨迹,即过早辍学 打工 结婚生子 打工,由此循环形成了贫困的代际传递。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读书无用论在不少农村贫困地区大有市场。

至于根据电影改编的小说版《阿凡达》 让人惊诧的是,却有极个别的农村走出了成百上千名大学生,成为远近闻名的 高考名村 ,除了薛屯村,媒体还报道过河南林州的梨园村、河北邯郸的王桃园村、山东平度的庄子村 那么引出了一个问题,就是读书无用论在农村到底有多大的市场?这些村子为何能够如此重视教育?有何经验可供其他地区借鉴?

任何观念的形成,都有其内在逻辑。这些 高考名村 的村民并非毫无缘由地对教育 情有独钟 。除了贫穷、当地基层村组织格外重视教育等原因,有两点需要引起注意:一是,这些 高考名村 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出过几个大学生,他们成为 知识改变命运 的鲜活案例,促使后人争相效仿;再者,就是尽管贫穷,但这些地区的村民并没有外出打工,而是过着简单的生活,全力供应孩子读书,并时常向他们灌输教育改变命运的思想。就像中的薛屯村,家长就经常对孩子说, 我们是农民家庭,学习是你到外面开阔视野的唯一机会。 如此一来,对教育的重视,也就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

要想彻底剔除读书无用论的土壤,需要教育部门在制度层面上,均衡城乡教育资源的不公平分布,诸如在高校自主招生、校长推介制、名校联合招考等教育改革举措中,向农村考生重点倾斜,从而疏通贫寒子弟向上层流动的通道。这些 高考名村 所取得的经验,也在警示我们,要重塑贫困阶层对教育的信仰,既要树立和宣传正面典型人物,也要重点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张松超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

减肥期间总是便秘怎么办
一紧张就闹肚子怎么办
一受凉就闹肚子怎么办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