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

山水罗尔这件事是自私的集中展现随笔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2019.10.06

我对待朋友圈的态度,是比较复杂的。在朋友圈里,展示的东西,有真实的,也有虚假的,还有更多的是推销各类产品的。我这个人心软,没有将那些推销产品的“朋友”拉黑,而是选择少看或者不看朋友圈。有时候,那些从事微商推销的,几乎霸占了整个朋友圈,其他朋友的信息,都被淹没在什么化妆品啦,玛卡等等之下,我也无所谓。

看到那篇《耶稣,请别让我做你的敌人》的文章,是11月29日早上,无意间点开朋友圈看到的信息。这是在深圳工作的,一位关系不错的同学发的朋友圈文章。这篇文章,大意是说一位父亲面对自己女儿突患白血病,在高昂的医疗费面前,如何悲伤,如何无助。

对这样的文章,我本能有一种反感。并非我没有同情,不能体会一个做父亲的心情,而是在文章的字里行间缺乏一种真诚,文字间有一点遮遮掩掩的欲说还休。我也喜欢读书,偶尔也写一点文章,对于文字的“真实感”有一定敏锐性,或者说对那种故意的煽情有一种抵触感。

我读中专的时候,学校曾组织我们去看过一部叫《妈妈再爱我一次》的电影,是一部很出名的“哭片”。看电影的时候,我确实也跟着不少人眼泪哗哗过,但走出电影院以后,我就有一种被强迫流泪的感觉,心里堵堵的,很不舒服。故意的,刻意的“苦难”算不得真的“苦难”!

真实的说,这篇文章我是很认真读完的。在文章里,有很多疑问,我在寻找答案,但文章里没有提供,于是我最初的疑问便缠裹成一团,留在脑海里。我从事过多年的社保工作,对社保的很多政策是了解的。一个一线城市的人,一个如此发达地方的人,会因为病而手足无措,被病逼到“耶稣”那里去,我是不相信的,这个文章也没有这方面的解释和答案。

从文章里退出来,我决定不再理会。这个世界的苦难很多,我刚刚眼中看到的,用精美的文字包裹起来的苦难,只能算其中的一件。这篇文章,相比起我看周国平的那篇《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来,情感要弱得多,受到的感动也少得多。我觉得文章很难打动我,或许我的“情感点”太高的缘故。既然是一篇不能打动我的文章,我又何必多停留呢?我去浏览其他文章了。又看了两个朋友的东西,一个朋友发的是自己清晨锻炼的图片,一个发的是自己做的早餐图片。这样的信息,没有多大的价值,毕竟都是常常见面的朋友,就信手点了赞。

点赞并不是真的是一种赞赏,或许是打一个招呼,或许是凑个人气,或许是期待对方能在自己的文章下面也回一个“点赞”。人啊,人啊,细想起来,都是挺没有劲的。有一次我的脚骨折了,在朋友圈里发了几张打石膏的图片,表达了一下自己的痛苦感受。没想到,那条信息在短短的一天里,居然收到了几十个“点赞”。这些人,都是什么心态呢?或许,大家习惯了“点赞”,已经遗忘了其他的表达方式。还有一次,我发现在重庆的一位并不从事铁路工作的朋友的文章下面,居然出现了我们单位在榕江车间的朋友的“点赞”。这是什么情况?我百思不得其解,这两人怎么可能出现交集?我后来一打听,这两人居然是校友,高中的。呵呵,通过一条朋友圈,居然打听出一条隐藏地下很深的“关系”!

“点赞”了以后,就退出来了。眼光顺着往下一瞄,又看到《耶稣,请别让我做你的敌人》这个标题,在其上有一段说明,大致意思是转发一次,小铜人公司为孩子捐一元。尽管我对这篇文章的真实情感存在一点疑惑,但我还是信手就转发出去了。

我转发的时候,没有加那一段转发以后,小铜人捐一元的说明。这个时候,我有一点后悔,觉得不应该转发。后来想了想,觉得这样的信息,关注的人不会太多,我转发一下,很快就会被卖化妆品、烟酒、卖房、装修或者玛咖之类的东西淹没的。第二点考虑是,这个朋友在深圳多年,平常联系很少,他也很少在朋友圈里发什么消息,而且这个事情也发生在深圳,或许是这位朋友的“朋友”呢?举手之劳而已。

转发了以后,觉得是对朋友的一种情感上的回应,就像遥遥地打一个招呼,“嗨!”。果然,这个朋友,在我转发的文章之下,回应了两个字“多谢!”这就算是我们平常很少交流之中的一次久违的交流。

除了朋友的“多谢”两个字的回应,其余朋友对我转发的文章,并没有任何的点赞和转发。我想,我好歹为那个陌生的小女孩的康复增加了一块钱的“力量”,我觉得在道德上我心安了。

后来,我忙于其他事,没有去再次回应朋友,也没有借此机会多交流一下。而且朋友圈里已经发布了不少的化妆品、玛咖、股票、理财等等信息,我的转发文章已经“淹死”了。

不想,到了第二天早上,我的朋友圈里,密密麻麻排列了四五条关于罗尔以及他女儿的文章。我面对屏幕,不由苦笑了,这个世界所有的人都跟我的“朋友”成为“朋友”了?

转发吧!我心想,多转发一点,每人的一点善心就能挽救一个孩子,这是多么“道德高尚”的事啊!

我在孩子的时候,身边有一个朋友跟我提出一个建议,“你舍得一分钱吗?能给我吗?”

“舍得呀!不就一分钱吗?”

“如果?”那个朋友眼里闪出疯狂的喜悦,“如果,全国人民都能像你一样,该有多好啊!”

十三亿人,人人一分钱,在每个人手里是如此渺小。我当时没有理解那个“愿望”,过了一天,我才领悟过来,十三亿个一分钱,是多少钱呢?是一千多万啦!这真是让人疯狂的数字。但是,十三亿人,凭什么就该给你一分钱呢?

看这么多关于这一件事的文章,比看满屏的化妆品、玛咖、烟酒等等的推销文章还让人觉得无聊。我整个上午,几乎都没有看。

到了中午,我偶然看到一篇文章《罗一笑的爸爸,你给我站住》。在文章里,作者开始质疑这个事件,并且详细地写出罗尔所拥有的三套房的事实,也回应了我心里关于医保报销的疑惑。关于文章中“小三”的信息,我基本上没有在意。读文章时,我觉得很气愤,主要是觉得自己的“善良”被悄悄利用了。我马上把看到的文章转发出去了,并且写了一句话,“又一次被骗了,唉!善良被利用,真难受!”

转发出去以后,心里似乎好受了很多。这一篇文章很快就收到了很多评论,也有一些朋友转发了。他们的感受,可能跟我的感受差不多。其中一个朋友说,“上当和受骗!好蛋和坏蛋!善良和难受!总之说明没文化真可怕!这就是络,这就是现实,这就是人性。面对这一切还得有智慧和辨别能力!”

这位朋友说我没有文化,我认真思考了一下,朋友的这个留言很有针对性,也比较中肯。在如此复杂的络面前,我的分辨能力和智商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的挑战。我的文化,我的智慧,我的辨别能力,真的已经完全沦陷了。只能用一个感叹词表达我感受“唉——”

郁闷了一会,我又想到之前络上几次著名的反转事件,我又为自己匆匆转发那篇文章感到后悔。在络的世界里,情绪不能总是受这些文章的操纵和控制,要不然很容易上当受骗。在面对这些信息时,应该冷静冷静,至少等一天以后再做出判断和结论。

随之而来的各类文章,在络不断涌现,比如《罗尔,带血的营销》、《罗尔罗尔,我依旧与你一同哭泣》、《罗尔捐款事件其实出卖了一批人》、《罗尔能骗到钱,不是理所当然吗?》《罗尔,你到底募捐了多少钱》等等,这些文章都在借罗尔这个事件,深扒事情的“真相”,实际上也是另一种“营销”而已。

面对这些文章,我看得很少。可是,打开电脑,这一类的文章太多,忍不住又会点开浏览。对于那些能够将罗尔所写文章的每一笔打赏,罗尔女儿的病情清单都罗列出来的“真相”,我已经不太关心了。

看完文章,感受是复杂的。但我始终认为,虚伪只是漂浮在表面的肮脏的泡沫,不是全部。无论罗尔怎样的卑鄙和伪善,甚至唯利是图,甚至不配为人之父,但是孩子是无辜的。面对上那些淹没化妆品、玛咖等等信息的这些文章,我心里也产生了一些抵触的情感。我后来发了这样一条信息,在这个事件里,唯一不应该忘记的,还是孩子。那个带“笑”的小姑娘,才五岁,她被成人世界的龌蹉、卑鄙和肮脏淹没在病床之上,跟病魔做斗争。其余的所有真相,都掩盖不了一个真相,这个小姑娘真是病了。

我看到《中华好诗词》公众号里的一句话很好,“孩子安好,一切都好!”为了弥补我前面转发文章时的道德“缺陷”,我将这句话转发出去,让朋友们读几首童真无暇的诗。

白居易的《池上》,“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韦庄的《与小女》,“见人初解语呕哑,不肯归眠恋小车。一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金华。”

罗尔出面道歉,将钱悉数退回,这个事情,如果就此止住。大家将注意力集中在孩子身上,孩子的病情得到控制,所有的善良也不枉为善良。

周末在家里看电视,手握遥控器转到山东教育频道,一个女主持人邀了两个“著名评论员”也在讨论这件事。这两个“精英”中的一份子,正在为罗尔进行辩解,大意是说罗尔在面对女儿患病的情况之下,写文章展现自己的情感状态,是无可厚非的。唯一有瑕疵的是,罗尔没有将自己的真实情况写出来。真实的情况是,罗尔是有能力承担救治女儿疾病能力的,这还算瑕疵?我也写文章,我也知道写文章人的那种虚伪和“故意”,为了某种中心,删减了某些枝节。读文章的人,并不一定认可写文章人的想法,他们不仅需要中心,更需要那些枝节。我手中的遥控器没有停止多久,很快就转换了频道。我不想听这样的一些评论。

没想到,第二天络上又出现了罗尔对自己进行辩解的文章。这篇文章,算是将罗尔的虚伪彻底“袒露”出来了。从最初的遮遮掩掩,到最后“自私”的袒露,罗尔算是彻底毁了。

他的辩解很直白:深圳的房子留给儿子,还有一套房子是妻子名下,另一套房子是留给自己养老。

这篇文章一出,我的心彻底疼了。这是多么自私的一篇“自白”啊!又是一篇多么坦荡的一次自私表演啊!上一片责骂之声,说什么的都有。在这一次的坦白里,罗尔的信誉算是彻底“崩溃”了,甚至包括罗尔所代表的那一个优越的阶层——能写点文章的,发表意见的“精英”们的信誉也崩塌了一个角。

至于罗尔的朋友刘侠风,还跟在后面挖了个坑,让罗尔摔得更深。那一段话,我不想说了。我心里有一种感觉,人性的自私,为何让人如此愤怒?

如果都掩盖起来,如果都沉默,如果都假装不懂,那该多好?但是,金钱会蒙蔽理性,让自私像喷泉一般涌出,我又能奈何?

我真恨不得把罗尔捆在女儿的病床前,把他的嘴缝上,让他静静等待女儿的康复。对罗尔,我没有指责的 ,也没有这个必要。只在心里,默默祈祷,“孩子安好,一切都好!”但愿健康起来的孩子,不知道人世还有那么肮脏的一幕,在她的身边疯狂上演!

共 4112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罗尔这件事,是自私的集中展现》文章是对最近的一件热点事件做出的反思,整个事件被抽丝剥茧般揭示出掩盖在繁复信息里的简单的真相,是的,真相如此简单“一个小女孩得了重病”,但是,甚嚣尘上的是人们的自私与虚伪,女孩的父亲是自私的,他妄图把自家女儿的苦难转嫁的他人身上,那些蹭热点,求关注的人也是自私的,当人们义正言辞争长道短的时候,有谁会在意那个小女孩的病痛。而朋友圈为这种自私和虚伪提供了生存的土壤,那些深扒事情“真相”的人,实际上也是在利用热点事件“营销自己”。也许这不仅仅是一场闹剧,它挑战的是道德的底线,在复杂的络世界里,很少有人会如作者一样对一些事情进行认真的甄别与判断,冷静地思考,虽然自己的善良被利用了,但在整个事件中,真正引起作者关注的依然是孩子的病痛。作者没有一味指责,而是删繁就简,直指人性。问好作者,推荐共赏,祝您创作愉快!【山水神韵:滦河晨曦】

1楼文友: 22:07:20 在这件事中,被利用的也许不仅仅是人们的善良,还有法律的缺位。拜读并问好!

2楼文友: 09:11:05 今天早上,眼库执行主任姚晓明发布消息称,罗一笑在今天早上6点去世。看到这条消息,我很震惊,也很伤心。这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是如此的可爱,如此让人心酸。在她遭遇病魔折磨的时候,围绕着她而掀起的那一场争议,似乎还没有结束。在这个事件里,我也曾经发了几条 跟风 的微博。在这个事件里,更多的人只关心 罗尔 这个符号,遗忘了生病的孩子。我写了一篇微博,希望整个事件能回归到正确的道路,希望 孩子安好,便是一切 。我的博客访问的人很少,这篇文章没有引起任何的反应,很遗憾。但至少我在安静的角落,默默期待孩子能够好起来。事与愿违,内心颇为难受! 爱思考,爱读书,爱文学。

灯盏花制剂的作用

灯盏花制剂有什么作用

生物谷灯盏花滴丸服用时间

悦而维生素D滴剂多少钱
孩子积食发烧怎么办
肿瘤筛查项目有哪些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