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

杨柳专栏古村行之黄鹿井散文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2019.09.23

摘要:古村之所以为古村,是因为它凝结着祖先智慧与汗水的文化遗产,是历史的重要见证。也许你每天都从它身边走过,却一直忽略它的存在;也许它正在你面前慢慢消失,你却听不到它发出的无声呼喊。 题记:古村落,古香古色,古朴自然,景色怡人,处处布满了历史文化气息。古村落里有着烂漫文化、古屋旧祠,还有说不完的古老故事,这就是现代都市人所渴望的梦想生活。古村之所以为古村,是因为它凝结着祖先智慧与汗水的文化遗产,是历史的重要见证。也许你每天都从它身边走过,却一直忽略它的存在;也许它正在你面前慢慢消失,你却听不到它发出的无声呼喊。

随着端午节的一天天临近,躁动的心又不安分起来,出去走走的念头萦绕在脑海久久不能散去,同事们在一起议论较多的也是到哪里去?去的地方一定是人山人海,各景点人满为患的场景一遍遍出现在我的眼前,不能去堵上添堵,也不能给自己添堵。

同事说去沂南竹泉村吧,那里是风水宝地,前有照后有靠。我说不去那里,路远不说,还得花钱买门票。去个不买门票的地方,也和竹泉村一样是个风水宝地。同事问:“有吗?在哪里呢?”我说这个地方在庙子镇,距离牛角岭2公里、泰和山10公里处,坐落着一座山乡古村——黄鹿井村。

简单的准备,相约同事,端午节一早出发。

百度资料说小村依山而建,相传古时此地人烟稀少,林木茂密,常有黄鹿来此饮水,于是村中李、赵、葛、吕、张五大家,共同集资凿井,三番而成,凿成石臼底月牙筒井一口,深40米许。名“黄鹿井”。有碑为记,时价一升石屑一升铜钱,成泉如琼浆,滋育众生几百年,井口7 条绳痕,记述百年吃水之艰辛。历史上的黄鹿井人才辈出,举人、秀才朝朝可见,至今村内还保留文举人古宅,武举人故居,老青石板路,古槐古柏,带圣旨的贞洁碑,关帝庙,李氏祠堂,古围墙等。一个小山村,有如此多的历史遗迹,每一处还都有一段富有神秘色彩的传说,真可谓是藏龙卧虎、风水宝地。

村子坐落在沟谷北岸,村里街道并不宽敞。村内山青水秀、环境优美、民风淳朴,村前有一水库,村后靠山,因“前有照后有靠”,被誉为风水宝地。从现代建筑学来说,方位与朝向显得很大气。

进入古村有两个入口,一个是供游人步行而下的石阶,一个是供车辆驶入的呈下坡弯曲状水泥公路,公路邻水洼的一侧有垛口护栏,两处入口汇合于石桥,通向古村。街道高低跌宕,曲折迂回;房屋随缘就势,错落有致。石头屋、石头墙、石头巷、石头小径,生活在这里仿佛是在一个远离尘嚣的童话世界。远处青山之上梯田尽现,草木茂盛,石景幽幽,最具原始、古朴之美。

古村的始点是一条石头铺成的小路,爬一个小坡上去,路边是一个古色古香的小院,院外墙角边有一棵古槐。小院是传统的四合院落,大门朝南,进大门向右一拐再进二门,这是清朝文举人的故居。院内建筑古色古香,当院一棵枣树绿叶扶疏,翠如碧玉。还有一棵连翘,几丛翠竹,点缀得这个小小的院落有了些许古雅之气。不愧举人住宅,到现在文化氛围依旧浓厚......

出门往南走是一个巷子,往里走是一个大院,坐北朝南,大院坐北朝南,居高临下,远眺是如黛的青山。大门口挂着用绿漆写的“约长故居”木牌。约长是哪朝哪代的官职,村里人也说不清楚。回来后我百度了一下大体意思相当于现在的处级干部吧?巷子里有好几座古宅,但没一座是完整的,有的只留古旧的大门,木质门框早已朽得不成样子,门楼的顶也早已坍塌。

回到主街继续往前,一座古色古香的宅邸出现在面前,原来是李氏宗祠,村民集资修建的仿古建筑。古村李姓最多,族人修建宗祠以纪念祖先。家谱中说李家向来团结,宗族观念较强,如今已难见当年祭祀的庄严场面了,只有门前一对石狮见证着这沧桑的历史变迁。

顺着主街向东,步行几十米,就看到村文化活动广场,广场东侧有一处石碑,上书“彤管昭烈”四个大字,这是清朝三奶奶贞节牌坊。原碑已经残破,摆放在一旁,现今矗立的石碑是古村为了发展旅游业的复制品。作为血缘村落,宗法制度是其支柱,修建宗祠、牌坊以强化宗法权威,这实际上是儒家的伦理观在景观上的反映,而由宗祠、牌楼、贞洁坊等一系列礼制建筑,达到了团结整个宗族、维护人伦秩序的目的,体现了中国古代传统的血缘文化。

一个古村,除了古街古巷古院落古井,还得有古树。在村内随处可见老楸树、古槐,你看那一棵古槐,挂了古树名木的铭牌,粗壮的树干已镂空,似有雷劈焚烧痕迹,却依然茁壮繁茂。还有那一棵古柏,比碗口略粗,估计树龄两三百年。

古村的古民俗也是看点,一路走来我们看过的古宅,好多门框窗框上都插着干枯的艾蒿。端午插艾由来已久,但这个村除了插艾,还插桃枝,有点枝条上甚至还带着小小的桃子,难道是为了避邪之用?还是另有说法?

漫步村中,古朴斑驳的石墙,慈祥和蔼的老人,会勾起游人对儿时的美好回忆。留守村中的村民大多仍固守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生活习惯。历经岁月沧桑的古槐,清流依旧的古井,错落有致的古宅,充满岁月印记的石磨、石碾、石臼、石桌、石凳,时而传鸡飞狗跳……不经意间的每一处似乎都有一段故事,让人忍不住驻足,一切都是那么朴素纯净,恍若置身世外桃源。

村中央保存有完好的古村落以及500多米的古石板路,古围子墙200多米,古大门楼10多个;还有康熙三十七年修建的关帝庙遗址;还有龙头、龙身、龙王崖、毕家林,美丽的自然风景,富有神秘色彩的古村传说,成为村民的自豪,也成为黄鹿井古村的史说。

古村体现的不是豪宅大院的气派,而是有着山水宜居田园耕读的古韵,先人们创造的的老宅古村背后,体现着古代传统文化视野的观念。抛开现代繁华都市的变态和浮躁,在这里旅行让人思索,让人感悟良多。低调简朴的老屋经历了数百年风雨,加之保护管理有限,在游人眼中尽显沧桑,甚至有点破烂粗陋。但整体看,古风犹存。

黄鹿井古村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将古宅、古道、古井、古树、河水、羊群、林地、菜园、戏台等资源进行整合开发,打造出一处大自然、古村落、村民、游客和谐共处的生动的“乡村记忆”空间。现在来到这座有着世外桃源的古村,游客可以和村民一起放羊、参加生产劳动,可以带着家人和孩子嬉水、摸鱼、采摘果蔬,可以品尝地道的农家美食,观看露天电影,参加篝火晚会。

如今,这颗暗藏在大山的明珠也期待着更多人的发现与探秘。走过了几百年的古村,以其古朴,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着外面的游客,在这里人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已经远离我们的生存环境,生活方式。而旅游时代的到来,使这个深藏于深山的古老村落展现在世人面前,现代的人也因此重新审视它的文化的价值,成为了不可多得的人文景观。正如一位诗人写道:

一条曲折的轨迹,载着脚步走来,又载着脚步远去。

沧桑的长河,没有尽头,前不见开始,后不见结尾。

石板街道,没有泥泞,也能留下先人的足迹。

历史的门槛,没有高低,最后的结局都是一样。

人的背影是脊梁,历史的背影在古村。

......

2015年6月20日

共 2662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读了这篇游记,不禁让人产生想到那里一游的欲望。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一副古村原始的风景,漫步村中,古朴斑驳的石墙,慈祥和蔼的老人……勾起游人对儿时的美好回忆。留守村中的村民大多固守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生活习惯,展现一幅静谧、淳朴、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卷。在这人心浮躁,世事繁杂的红尘,能寻得一处如此安静的去处,也是幸运的。在淳朴的风景中,与最爱的人携手,汲取甘甜的井水,脚踏青石板路,相拥坐在石凳上,赏析石磨旋转时的摩擦声,把诸多的烦恼抛至脑后,放松身心,快乐畅游,那将是一场多么惬意的人生旅程!作者没有华丽的辞藻,全篇语言简朴、不事雕琢,给人真切、真实犹如亲临其境之感。感谢赐稿杨柳!!【:回眸一笑】

1楼文友: 16:57: 6 再次品读大浪的游记,拜读学习了! 用文字抒发情感,做人是善良的核。

回复1楼文友: 16:57:18 问好,辛苦了!送上咖啡提提神!

2楼文友: 17:04:4 请帮我更正一个错误,谢谢了。 用文字抒发情感,做人是善良的核。

楼文友: 19:44:55 来看看青州,顺带欣赏美文,祝你和社团都好,加油!

回复 楼文友: 16:58:18 问好友,感谢关注!辛苦了,送上静心茶!慢品。

4楼文友: 22:44:01 很好的一篇文人地理,分享拜读了! 文字对一些孤独的人来说,不过是安放他们可怜灵魂的墓地,只要有人“朝拜”,不需要供奉,就是他们玩文字的感觉__ 2_________

经常腹泻的原因

拉肚子有什么原因

腹泻小腹痛吃什么水果

胳膊抽筋是怎么回事啊
小程序商城分销系统
孕妇小腿抽筋吃什么好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