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

长沙李自健美术馆进行了一系列公祭活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2020.03.17

 李自健《南京大屠杀》

 李婷婷

 12月1 日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当天,长沙李自健美术馆进行了一系列公祭活动,沉痛纪念80年前惨死于侵华日军屠刀下的 0万无辜中国同胞。

 李自健现场讲述《南京大屠杀》巨画从创作缘起到作画过程,从日本右翼施压到国际广泛回响,从艰辛负重到走向非凡……其过程跌宕起伏,传奇曲折,感动人心。

 上世纪90年代初,李自健在美国洛杉矶创作《南京大屠杀》。20多年时间里,他三次创作,并带着巨作巡展世界。目前,这三幅《南京大屠杀》原稿,分别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长沙李自健美术馆陈列展出,震撼着无数观众。

 1991至1992年,旅美画家李自健在美国洛杉矶,受“南京大屠杀”惨案见证人星云大师委托创作,为“南京大屠杀”这场旷世浩劫,留下警世之作。作品完成后,从1992至201 年的20余年间,该作品随着“人性与爱·李自健油画环球巡回展”先后于美国、德国、法国、英国、荷兰、瑞典、香港、台湾等全球六大洲、 0余国家和地区进行了70多次巡回展出,均得到强烈反响,产生了广泛深刻的社会意义。

 巨幅历史画作《南京大屠杀》先后完成三稿:第一稿 1991年创作,21 cm×290cm,

 2000年收藏并陈列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第二稿 200 年创作,2 5cm× 6cm,201 年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并陈列于该馆中央大厅;第三稿2015年创作,445cm× 15cm,现为著名企业家谢子龙收藏,永久陈列于长沙李自健美术馆。

 这是一幅震撼视觉的大型历史画作,整幅画面由“屠”“生”“佛”三联组成,画家用两个狞笑的日本军官、一个哭喊的中国婴儿与一名收拾尸体的僧人,真实再现了19 7年日军在南京实施的惨绝人寰的暴行。画面主体是堆积如山、交错挣扎和相互保护的死难者的尸体,四处流淌的暗红色血液。在凝重的冷灰色调笼罩下,远处硝烟弥漫、低沉灰暗的天空,共同营造了强烈而厚重的悲剧气氛,如此强大的视觉冲击力给人以窒息压迫之感。左侧为“屠”:在一群血肉模糊的尸体左边,站着两个趾高气扬的日本军官,其中一个正狞笑着擦拭沾满鲜血的军刀;中间一联为“生”:在尸山的上面,一个婴儿正趴在裸露着胸膛惨死了的母亲身上昂首哭喊着,隐含着中华民族巨大的悲怆,同时也寓意着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和希望的未来,并赋予了画面纪念碑式的庄严;右侧一联为“佛”:一位僧人躬身不语,正拖起一位惨死的老人,衲衣上已沾满鲜血,僧人对众生的无限悲悯与昂首哭泣的婴儿同样蕴含力量,又与残暴的日本军官的姿态形成鲜明对比。

 日本国际创价学会会长池田大作看到这幅巨画感慨道:“凝睇《南京大屠杀》,瞬间我的心停止了跳动,我的心哭泣了。而且我的心燃起了火焰……日本军残虐至极的野蛮行径,我们绝对不会忘记……一些不可一世的当权者否认、歪曲残暴的历史,恣意妄为,我们要坚决与之战斗下去。”

SourcePh" >糖尿病胃轻瘫便秘怎么办
盐城男科医院
小孩脸色发黄如何调理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