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体育

在骂声中成长回忆我的外公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2019.10.07

每每到父母家蹭饭,看着满桌丰盛的菜肴,我时常想念一个人,我去世已久的外公--北川县一代寂寂无名的大厨……

据我妈回忆,外公年轻时身长一米八零,风神俊朗,典型的帅哥,而我儿时的印象首先是外公那“毛爷爷”式的发型,高大,臂弯强劲。儿时的我每每淘气被父母在北川县城的大街小巷里追逐时,我一路恐惧呼号,直奔外公的住处附近,在最关键是时候,就是被这强劲的臂弯轻轻揽入他老人家的怀中,然后外公发出他那洪钟般的声音斥责着我父母的不是,骂声按现代的语句形容那是相当的难听,而我的父母总是诺诺而退,这时不知怎么的,哭天喊地的我居然安然的在他怀中睡去……

后来知道外公出生于绵阳市丰谷镇的贫苦农家,为生计常年流落异乡而后学习厨艺,因为人们有种说法,即在任何时代都饿不死一个“厨子”啊!在游走各处学艺时,为了不受他人欺负,外公被迫成为袍哥人家的记名弟子,解放后曾被政府隔离审查了一段时间,由于家世清白,没做过任何坏事,被教育后释放。

外公年轻时为了爱情的自由与外婆私奔,辗转各处,最后在北川县安家落户,工作于计划经济时代的北川县饮食服务公司旗下的国营食堂,成为北川饮食界一代掌勺的大厨。在七八十年代一次四川省饮食行业比赛中,外公的“白案”操作一举夺冠,这是我在外公家满是奖状的墙壁上见过的其中之一啊!

儿时特喜欢在外公上班的地方蹭,每日看见百十斤重的面团在年近花甲而气定神闲的外公手中上下翻飞,身下和面的巨大案板有节奏的“砰砰”的震天响……而在旁边学徒的年轻师傅们个个看得目瞪口呆乍舌唏嘘。须臾外公轻展猿臂拿刀切入,旋即如同武侠们耍太极八卦般的在搓好的巨大面团里拖刀自在的游走,霎时白白的面团被外公划拉成规则的长条状后立即弃刀用他那粗大的双手轻柔娴熟的两边一拉一捏便成长长的椭圆柱状,宛如一条面龙盘旋于案板之上,然后外公再次启用菜刀,“当当当”任意数十刀,那椭圆的长条瞬间变成一排大小一般的馒头状,于是又在每个已成雏形的馒头上的正中央不偏不倚轻划一刀,长短深度刚刚好,那笨重的菜刀在外公手里犹如粉蝶穿花般轻巧灵动于案板之上……不一时生馒头已整齐的摆放于直径两米多宽的大蒸笼之中,外公手一挥:“上!”于是出来两个棒小伙吃力的抬着镔铁蒸笼放于灶台上,外公的手再次向学徒们一挥:“来!”学徒们这才蹑手蹑脚的走向搓面的案板笨拙的依样画葫芦。

此时是外公最是威风的时候,挥着强劲的臂膀,嘴里习惯的骂骂咧咧:

“瓜(傻)的唵,没吃饭嗦,使劲!”

“你哈(傻)了嗦,胀干饭(吃干饭)的唵,手要轻!”

“妈哟,笨得拉牛屎!”

男学徒们被训斥得个个垂头丧气,而女学徒们常常以泪洗面。

此时新鲜的包子馒头刚刚出笼,最是气定神闲的外公顺手捞了俩热腾腾的大包—一甜一咸递给在他跟前晃来晃去的我,吆喝了一声:“老二,拿到!”这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无疑是一场丰盛的牙祭大餐!那入口的面食,柔韧适度,鲜香甘甜而不粘口,也不觉生硬,感觉爽滑顺喉,每咬上一口,包子馅儿的香味逐渐由淡变浓,皮儿薄馅儿厚,那蒸出来的热油咕嘟咕嘟往上冒!越吃越上口,越吃越馋嘴啊!得到两个大包后我常常欢喜的溜掉,不带走一丝白面啊!呵呵!自外公去世后我再也吃不到那种味道了,路过包子馒头专卖店我常常驻足,买上一两个尝尝,却是皮儿厚馅儿小干涩难咽如鲠在喉。我不禁摇头,如今一般的面食小店很少有外公那种传统工艺了,于是常常梦里回味……

由于外公教徒弟过于苛严且喜欢骂人,因此他身边的学徒越来越少,不堪忍受的学员们常常到领导那里诉苦,女学徒们更是哭天抹泪儿的叫屈。领导找外公谈话。那知外公将醋缸般的拳头猛地在领导的办公桌上一捶:“要怎么的!我又没打人,当徒弟的哪有不挨骂的!不学就滚!你看看……”

外公霍然褪下上衣露出他那满身斑驳的伤痕。

“看到没有,这是我学徒的时候被师傅打的,那个时候稍有不对,师傅不光是乱骂,更是用烧红的火钳一阵乱打……师傅总说‘棒打出孝子,挨骂才长进’!”

领导无语。

不过苛严的爱骂人的外公也有喜剧的时候,一次教学员们分解猪肉,但没有现成的猪膘可示范,外公只好改成口授,由于他没有文化,对猪的部位无法准确的描述清楚,说了半天学徒们始终不解其意。外公愤愤的骂道:“哪有你们这么瓜的人哦!”

于是在自己身上比划。

“看,这是里脊……这是肋条……这是连蹄膀……”

这下把饱受委屈的学徒们憋疯了,借出外方便之机狂笑不止。

总之能够在外公处出师的学徒没有几个,他常常看着我妈叹气:“我这辈子造了啥子孽哦,没儿子啊!”

而我妈却偷师学艺悄悄的坚持了下来,这是外公不知道的。但是我妈的厨艺没有外公的亲传只能是他老人家的七成左右,后来由于计划经济的解体,为了生活,我妈也淡出了厨艺界。

儿时最是喜欢到外公家团年,满桌子的菜肴严格按照传统的做席模式逐一上菜—凉、炒、煎、炸、蒸、烧、炖……精致且类容丰富,一家人其乐融融大快朵颐啊!外公此时宽阔的脸膛总是红润的,嘴角总是微笑着的,他在灶头不停的动着锅铲,嘴里还是骂骂咧咧的吆喝着:“龟儿子,个个在搞啥子,快快上菜……”当我已是满脸油腻的时候外公才最后一个上桌,然后哈哈的笑着一把拽过我放在他的怀里,舀满满了一勺“鸡醪”:

“来来来!老二,这是你最喜欢吃的,外爷给你满上,哈哈哈!”此时他老人家总是豪情满怀啊!

十年前于北川禹里出差,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吃到了“鸡醪”—这久违了的“大菜”,在众目睽睽之下我一连叫了双份,旁若无人的品着……因为这道菜于现在寻常的餐馆是很难找到的。一年前我再想起这道菜的时候请教我妈,于是老妈凭着记忆制作:先将公鸡的胸脯肉剔下,用清水将血水漂尽,然后剁成肉泥,按肉泥的比例取蛋清(不要蛋黄),芡粉,盐,适量的胡椒面和之,将锅烧辣,菜油烧滚后,倒入用猛火烹之……但是老妈将最重要的火候没有拿捏好,制作失败,于是哀叹:这道菜快失传了。为什叫“鸡醪”呢,其菜型如我们四川人平常制作的“醪糟”状,吃下去鲜香嫩滑入口即化,齿颊留芳,回味无穷!说实话到现在我还是时常想念这道菜。尤其想念外公做的这道菜……

外公一生最自豪的并不是自身的厨艺,而是亲自为两位国家元勋掌勺并受到了接见。一位是开国元帅刘伯承,一位是前国防部长张爱萍。这是很多普通人梦寐以求的事啊!却被外公这样的时常骂人的文盲大老粗碰上了。每每提及,外公总是津津乐道。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刘伯承抵达绵竹,饭后走到了厨房与师傅们逐一握手,外公也有幸被握,刘帅并对他亲切的说了一句:“同志,幸苦了!”每讲到此时外公总是很陶醉,给我们连比带划着说:“嘿嘿,没想到刘伯承这么和气哦,戴副眼镜,独眼!……”而张爱萍呢,于上个世纪八二三年时过境北川,被县上的领导征调去县委做饭,事后北川的几位大厨被平易近人的张爱萍上将拉着合影,可是外公呢从来没有拿到这张珍贵的照片。

公元一九九二年五月四日晚十一时许我坐在外公的病榻前握着他老人家的手看着他悄然的离去……

在外公离世之前,我老爸希望外公口授菜谱由他整理,也不至于老人家的绝艺失传,可是他很固执,总是说:“哪有啥子秘诀哦,娃儿家学厨的时候是被师傅打骂出来的!”说完后外公似乎殷切的而又无奈的向我这边看看……

现在外公已走了很多年了,他的一生是平淡的传奇,在他艺成之前整日是在打骂中度过,但凭着外公顽强的毅力和过目不忘的本领最终立足于世,因此有了我妈而后才有了我。我永远记得外公说的“棒打出孝子,挨骂才长进”那句话,虽然这句话在很多年前已经过时,然人挨骂并不要紧,要在骂声中敞开胸怀善于取舍吐纳,总结经验教训而不断的进步,我们最终在人世间才会立于不败之地。

外公啊!孙儿耳畔时常响起你那粗俗的骂声,甚念!

共 059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作者耳畔时常响起外公那粗俗的骂声,甚念!为何?然后作者的文笔娓娓道来,引人入胜,以质朴而传神的文笔讲述外公平淡而传奇的一生,重点突出了外公学习厨艺时和教徒弟时的骂声,在艺成之前外公整日是在打骂中度过,但凭着外公顽强的毅力和过目不忘的本领最终立足于世,外公带学徒是也经常骂徒弟,看似不够文明,实则很有道理。作者说永远记得外公说的“棒打出孝子,挨骂才长进”那句话,虽然这句话在很多年前已经过时,然人挨骂并不要紧,要在骂声中敞开胸怀善于取舍吐纳,总结经验教训而不断的进步,我们最终在人世间才会立于不败之地。佳作怀念外公,总结其传承绝艺的经验,给人启迪,很有道理。【 上善若水的心灵花园】

1楼文友: 16:29:1 外公很有个性,那种学习厨艺和传授厨艺的方式虽然不够文明,但是确实有相当道理。 师范大学文学院毕业,中学时代开始发表作品并获得中外文学大奖多次,语文老师,共和国先锋人物,全国多家图书馆特聘文化讲师,长期致力于古典诗词底蕴的探讨赏析和中华人文精神的传播。

经期小腹胀痛怎么办

痛经怎么调理的食谱

月经经期延长怎么办

生物谷灯盏花药业生产技术
怎么用微信小程序
心绞痛要注意哪些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