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奇幻

网络时代我们如何保卫汉语位置位置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2021.02.24

络时代,我们如何“保卫”汉语 中国文化报新华社白旭李逾男魏梦佳

新华社发 曹一作

很多很多年后,我们会记得 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还是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会记得 男默女泪 还是 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 ?

络日益普及,社交媒体高速发展,快速催生出新词、流行语。被多数人以 好玩儿 的心态迅速吸收、使用的言语,对于汉语 一个已经存在数千年的优秀古老语言意味着什么?是新创意,还是污染源?能迅速发酵,会不会积累沉淀?对奔袭而来的言语,汉语需不需要被 保卫 ?

新词是怎样产生的?

近日,中国教育部和国家语委发布了《中国经过19年的养育语言生活状况报告》,盘点了2015年的热词和流行语, 互联+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主要看气质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等都榜上有名。

从时下流行的互联和工业、商业、金融业等的创新融合,到一份上被热议的女教师辞职信;从歌手晒照片后引发的友跟风晒图游戏,到起源于国外的流行说法,都会被收进每年的 热词榜 。常年从事传媒语言研究的中国传媒大学教授侯敏则从2006年开始,每年都要编一本新词手册,收录当年出现的400到500个新词语。

在她看来,这些词语可分为几类,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类是一年中出现的新的事物、现象、观念、认识和科技成果,比如 互联+ ,有效保持和利用水资源的 海绵城市 ,指代课程开发模式的 慕课 ,伴随普及而出现的 点赞 等。第二类是随着一些词语的语义磨损出现的替代词,比如当人们觉得说 很好 已经不足以形成巨大的冲击力时,会改说 巨好 超好 等,虽然 超 原本是一个动词。第三类是络上出现的减缩造词,比如前些年人们用得很多的 人艰不拆 不明觉厉 喜大普奔 城会玩 何弃疗 等。

其实减缩造词一直都有。 侯敏说, 语言变化的一个原则就是省力、经济,当一个长的词语用多了,人们就会简化。 她给出的一个例子是 高等学校入学考试 , 现在人们说 高考 久了,反而很少能说出全称了。 她说。

事实上,全民造词的现象并非中国所独有。在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列出的2012年度络热词中, Omnishambles 就是利用构词法造出来表示 局面完全失控,出现系列差错和误算 的混乱状态。

从 喜大普奔 到 Omnishambles ,你或许能看到相似的地方。此外, Mobot 把莫 法拉赫的名字和 机器人 连在一起,用来形容这位英国中长跑运动员获得奥运金牌后的庆祝舞蹈动作, YOLO 是 You only live once (你只能活一次)的首字母缩写 这些新词的产生与构词方式都和汉语相似。

其实每年都会出现新词和新的流行语,反映出社会变化和变革。 侯敏说, 这些词有的可能转瞬即逝,有的则可能被一直保留在我们的语言中。

什么词能留下来?

深谙古汉语一度让彭敏成为 红 。 岁的彭敏小时候最早读的是《唐诗三百首》和《古文观止》,对古汉语的浓厚兴趣让他成为2015年中国成语大会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双料年度总冠军。

在彭敏看来,中国民间对于汉语言的介入改造从古至今从未停止过。 周朝的时候就有专门的采诗官,到各地去采集民间歌谣,把当时的流行语言记录下来。 他说。

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也有了很大的变化。 到了元朝,语言中俗语越来越多,假如李白看到了关汉卿写的东西,说不定会觉得语言被糟蹋了。 他说, 到了新文化运动之后,很多新的词进入了字典,比如 对号入座 ,古人如果看了可能会觉得很俗,他们不一定理解什么是 号 。

侯敏对此表示认同。 社会变化越快,新词语出现得也就越快、越多。 她说, 试想在一个男耕女织的宁静乡村,可能很多年语言都不会有太大变化。

新的问题是:新词语能有多强的生命力?侯敏曾经对2006年到2010年中出现的2976个新词语在2011年的使用状况进行了分析。其中,有170个词语在主流媒体十几亿字的语料库中,一年被使用超过1000次,比如 微博 保障房 动车组 醉驾 给力 等,占总数的5.71%, 70个词语年使用频次在100到999之间,包括 学区房 囧 人肉搜索 凤凰男 等,占总数12.4 %,686个词语年使用频次在10到99之间,比如 孩奴 脖友 等,占总数的2 .04%。

余下的有1/4在低频使用中,还有1/ 彻底被遗忘,比如,还有多少人记得,什么是 撞峰 ,什么是 裸烟 , 楼断断 又是什么典故?

侯敏认为,一般能被留下的那部分词语大多是用来描述新出现的事物,而根据一些句子的缩减造词,如果那个句子不是特别常用,造出的新词通常会慢慢消亡。

一些流行语甚至走进了被认为是最重要汉字教育读本的《新华字典》。在第11版字典里出现了 晒 奴 和 门 等字在络上的用法,比如: 晒 的解释是 展示,多指在络上公开透露自己的信息 ,例如 晒工资 ; 奴 的解释是 为了支付贷款等而不得不拼命工作的人 ,例如 房奴 ; 门 的解释是 事件,多指负面的事件 ,例如 学历门 。

入侵还是注入活力?

对于迅速出现的新词汇,有人表示接受,有人表示质疑:它们究竟是为汉语注入新的活力,还是 污染 了汉语?

一些人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表示,越来越听不懂年轻人讲话了。彭敏所在的期刊社中有很多老学者,他们的主编50来岁。一次他们说到 人艰不拆 这个词,主编就完全不明白他们在讲什么。后来彭敏告诉他,那是民的创造,意思是 人生已经如此艰难,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 。

主教练洪元硕埋头指挥训练比赛 2015年《中国青年报》一个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601名受访者中64.2%认为当下络流行语入侵汉语现象严重,46%的受访者担心会污染汉语。

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人认为应该加强传统文化方面的引导。语文出版社上个月宣布对中小学语文教科书做了修订,新的小学课本中关于传统文化的内容增加到了 0%,初中课本中增加到了40%。从今年秋季开始,来自湖南、河南、广东、辽宁等地的超过400万名小学一年级和初一学生将会用上这本新的教材。

电视播出各种传统语言类的节目比如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也提升了全社会学习、了解传统文化的兴趣。获胜后,彭敏和队友的PM2.5组合成了文化偶像,曾被学校请去讲课。 希望对青少年能有一点儿带动作用吧。 他说。

络也带火了一大批试图把传统文化与流行语进行结合的年轻人,比如26岁的张方。2012年,张方曾经结合当时很火的 杜甫很忙 系列图片把流行歌曲《最炫民族风》歌词改成了杜甫的诗,引得友大呼 太有才了 。后来他又用古风来翻译上的流行语,比如 能靠长相吃饭却偏偏要靠才华 ,他翻译成 陌上公子颜如玉,偏向红尘费思绪 ; 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 翻译成 吾心已溃,如崩如坠 ;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翻译成 言一隅,当以三隅反复之 ; 你咋不上天呢 翻译成 何不乘风归去,莫惧琼楼玉宇 。

有些人觉得古典很遥远。我这样做是希望能够借助社会与络热点的平台把古文推广出去。 他说,络语言的门槛低,更容易被接受,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古典的语言会被取代、会慢慢消失。

他告诉,自己曾经在人人上做了两个公共号,一个是关于上热点的,开号半个月就有了 0万粉丝;还有一个叫 刘备 ,是关于古典文化的,做了几个月粉丝数量也不到4万。但是后来当他转到其他社交平台, 刘备 的4万粉丝一直跟着他,而络热点公号早已无人记得。

我们现在看到的古文、古诗是经过了几千年大浪淘沙之后得以保留的,生命力不强的都已经被淘汰了,留下的都是精华中的精华。 他说, 而出现的这些新词、流行语,到了千百年后说不定只能剩下一两句了。

侯敏对这个自然选择的过程表示认同。 在古代,没有电视和,很多人把语言的锤炼当成一大乐事,他们对自己的文字很敬畏,因此才会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 她说, 现在人失去了这种敬畏。

她给出的一个例子是某报纸曾经用过的 屌丝 一词。 媒体用这样低俗的词起了非常不好的作用,这样的词语会污染我们的语言。其实人都有追求美的本性,只怕这样的词语多了,我们的孩子分不清什么是美了。 侯敏说, 应该让人们回归对语言的敬畏,让孩子知道什么是语言之美。

成都治疗不孕不育的医院吉林治疗牛皮癣医院湖州治疗男科好方法

长沙男性功能障碍治疗费用多少钱呼和浩特哪妇科医院好湖州前列腺炎治疗哪家好

看白癜风医院哪家比较好
吉林白癜风治疗费用
早晨血压高怎么办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