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奇幻

逝水流年杂文明王朝之恶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2019.08.19

受父亲影响,很小时候我就喜欢读史,开始是历史方面的小人书,后来看今人历史著作,直到现在读史学原著和史评。我曾经对于明王朝的灭亡扼腕叹息,认为满洲鞑子的清王朝夺取了我们汉人的江山,才造成鸦片战争以后那些丧权辱国的条约,使我们丧失了大片国土,才使得我们至今积贫积弱。

这都是源于一百年来尤其是近六十年来对历史的歪曲,细读历史让我现才知道,明王朝临近灭亡的时候,领土其实不过为 00多万平方公里,而且还仍然不断地萎缩;而有清一代在诸多的不平等条约的割地赔款下,直到清代灭亡,仍然有100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即使在1949年以后的中国令人痛惜地放弃了外蒙古的1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我们依然还有960万,使得我们依然有翻身的凭借。

一、肆意杀戮

明王朝的政治形态是扭曲的。明太祖朱元璋跟刘邦一样是平民出身的开国皇帝,而朱元璋为自己的出身感到耻辱,对于世家子弟强烈地羡慕而产生了强烈的心理扭曲,对于所有的大小功臣一律屠杀,据记载,只是宰相胡惟庸和大将蓝玉两个“谋反案”就屠杀了近5万人,令人不解的是,胡惟庸案结束10年以后,朱元璋居然又发现胡惟庸有没被发现的阴谋和同伙,居然杀掉了朱元璋曾经最倚重和最尊敬的开国元勋李善长,处决2万人。

不要以为,主要就是这两个案子,其实朱元璋每天都在进行屠杀。大臣们上朝前纷纷跟家人做诀别,因为他们随时有可能被处决,而退朝后家人纷纷庆祝:“相公,我们又多活了一天!”因为一个人的死,以朱元璋的蛇蝎性格,基本都要株连九族的。于是整个民族都处于恐怖气氛之中,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被莫名其妙地株连。他的儿子明成祖朱棣继承了他的这种心态和性格,对反对过他做皇帝的人毫不留情。他对方孝孺尤其憎恨,骇人听闻地屠杀十族,连方孝孺的老师和朋友都没有放过。“瓜蔓抄”,就是通过一个人可以顺藤摸瓜地揪出成千上万批“罪犯”来,任何有点地位的大臣都会有贫民的远亲,有时一个村庄因为株连而被灭绝,这在明朝前期成为一种制度,其恐怖的程度可想而知。

秦始皇一扫六合,统一华夏,始终重用李斯等功臣;汉高祖刘邦豁达大度,贵为帝王而不失平民风范,只针对那些对西汉政权有实质威胁的韩信、彭越和英布等人加以剪除;汉光武帝刘秀始终善待功臣;唐高祖李渊和唐太宗李世民父子更是与功臣深交如同子弟;宋太祖赵匡胤只是使用高超的政治手段杯酒释兵权。但是过度的自卑造成极度的心里扭曲,如此屠杀功臣和平民,朱元璋、朱棣父子是绝无仅有的。

二、废除宰相

世界上永远也看不到明王朝这样的政治形态。就在朱元璋雷霆万钧般残酷地屠杀宰相胡惟庸及其数万“党羽”后,即宣布永远废除宰相这一职位,并且下诏:“如后世谁敢恢复这一职位,立即凌迟处死。”中国历史上的宰相制度从此消失。

朱元璋沾沾自喜于这项发明,认为相权不再有,皇权从此不再分散。他每天处理几百个奏折和案件,操劳至极,但是也不允许别人代劳,以防分权。朱元璋起于平民,通过战争登上皇位,能力没有问题,对于国事还可以应付,但是糟糕的是,他的后代子孙几乎是清一色的流氓恶棍般帝王,生长于深宫,成长于宦官和女人之手,对于需要高智商才能处理的国事则完全没有经验。宰相制度没有被废除的时候,还有宰相和内阁可以帮助皇帝来分担,但是现在却没有人为皇帝分担。

于是,这些没有任何政治经验的公子哥皇帝就命令大学士在每个奏折和案件上写出自己对于事件的看法和判断(票拟),然后由皇帝简单地根据大学士的意见就发布旨意,但是即使这样,皇帝也嫌麻烦,后来干脆就让大学士把圣旨也拟好(条旨),皇帝大多数时候只在下面盖上玉玺或者签注就应付了。大学士的身份本来不过是皇帝的秘书而已,品级不过正五品,远远低于各部尚书(正二品),现在却成为皇帝的左右手,于是大权逐步地滑落到大学士之手,使大学士成为没有宰相名分的实质宰相。而问题是,真正的宰相有行政权力,可以单独行使权力,但是明王朝的“宰相”却不可以,因为这些大学士“宰相”不具有合法身份。

然而,更要命的问题却出现了,大学士跟皇帝之间是有距离的,他们基本上见不到皇帝本人,他们送上去的票拟和条旨的命运如何,皇帝是不是有相反的意见,大学士本身也不知道,只能苦等。负责传递文件的是宦官(太监),皇帝在看文件的时候,只有宦官在身边,于是宦官的口头解释就成为皇帝的重要参考意见,皇帝发布旨意,也需要宦官来完成。皇帝跟实质宰相大学士之间,往往都不认识,由于宦官最接近皇帝,于是宦官就成为了帝国的政治核心,成为高于实质宰相的超级宰相。明朝的皇帝素质在中国各个王朝是最低下的,他们可以几十年不上朝,在深宫里玩耍,甚至吸毒。宦官们为了攫取权力,总是在皇帝玩的最开心的时候把奏折拿出来请皇帝批阅,这些皇帝往往极为不耐烦,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们这些奴才,这点小事儿也来烦劳我?我养你们是干嘛用的?”而宦官们的目的就是等着这话。本来大学士是皇帝的秘书,而现在却沦落为太监的帮手。到后来连大学士都是太监推荐的。

然而糟糕的是,宦官(太监)本身就是一个有问题的群体,这是与生俱来的。由于他们从小即被阉割,没有生育能力,所以他们的灵魂深处是自卑的,对常人有着天生的仇恨心理;由于宫廷的狭窄,使他们没有远见和远大理想,由于宫廷的残酷和肮脏,使他们被熏陶,没有正义感,还有,他们缺少文化素养。

由这样一个群体掌握了必须有一定远见和最低情操的人才能掌握的帝国最高权力,于是帝国的航船随即驶向了布满礁石和油污的海域,这个海域臭气熏天并且危机四伏,使明王朝进入了骇人听闻的太监时代和无头时代。

三、宦官时代

中国历史上一共出现过三次规模较大的太监专权时代,第一次为东汉时期,在东汉临近灭亡的时候,被袁绍等士大夫冲进宫中屠杀殆尽;第二次是中唐时期,唐宪宗李纯以后的九个皇帝,有七个就是太监立的,随着梁太祖朱温的进宫,迅速地对太监进行了毫不留情地屠杀而结束;第三次,也就是最后一次,就是明王朝,随着最后一个皇帝,即南明永历帝被吴三桂用弓弦勒死而结束了太监专权的时代。太监专权时代的结束一定就是这个王朝的结束,也算是命数。

反观清王朝,太监从来就不是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因素。在清朝入关初期,大太监吴良辅跟宰相刘正宗勾结,买卖官职,使新兴的满清官场无比震惊。等到顺治帝去世,他的母亲孝庄太后立即将吴良辅处决,刘正宗免职。于是设立内务府,由朝廷设立内务府大臣专门管理太监。虽然晚清出现了安德海和李莲英这样比较有权势的太监,但是他们从来也不敢结成一个政治利益集团,不能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兴风作浪,不能发挥重要作用。

明代的太监时代是在英宗朝开启的。明英宗九岁即位,负责陪护这位小皇帝的是太监王振,王振非常懂得抓住小孩子的心里,非常会玩,小皇帝对待王振如同对待父亲一样崇拜。在太后在世时,王振还可以收敛,等到太后去世,王振便一发不可收拾,整个朝廷被他搞的乌烟瘴气。随着小皇帝逐渐长大,皇家侍讲刘俅上书要求皇帝亲政,这本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王振认为这是针对自己专权来的,于是下令逮捕刘俅,严刑拷打,乱刀砍死,抛尸荒野;大理寺少卿(对应现在应该是最高法院副院长)薛喧上朝是看见王振没有行大礼,于是立即抓捕,准备处死,幸亏王振身边的一个老家人是薛喧的同乡,平时仰慕薛喧的高洁,在王振面前落泪,薛喧才免除一死,但是仍然被发配至辽宁铁岭(当时是边疆)。对于朝廷重臣,王振既然可以随意处置,甚至杀戮,对于低一级的官僚甚至普通百姓,其命运我们仅凭常理就可以判断。由于王振的权势,使得知识分子和士大夫阶层也变得厚颜无耻,他们极尽谄媚之能事,当王振看到工部侍郎(副部长级官员)王佑不长胡子,就问为什么,王佑是这样回答的:“大老爷您都没有胡子,小的怎么敢有呢?”

明英宗2 岁时,蒙古瓦拉部落首领也先攻击明王朝,王振怂恿英宗亲征,英宗不顾大臣们反对而听从王振,率领大军50万出居庸关,结果全军覆没,皇帝被俘,王振被一个悲愤的下级军官用锤子砸死。明英宗失去了皇位,也失去了这个大玩伴。后来英宗复辟帝位,不进行丝毫反思,居然想念王振,为他招魂,我们至今完全无法解释。

由王振开启的太监专权时代,在以后的年月里愈演愈烈。其中最臭名昭著的有汪直、刘瑾、魏忠贤等,尤其以魏忠贤为甚。魏忠贤的阉党已经远远不是王振、刘瑾等大太监所能比拟的了,他的势力已经囊括了整个政府官员,全体中央政府官员包括宰相几乎都成了魏忠贤的党羽。魏忠贤对反对过他的东林党人大肆镇压,进行屠杀。最先被清洗的是镇守辽东的名将熊廷弼,传首九边,由此顺藤摸瓜,将东林党人屠杀殆尽。最悲惨的是杨涟和魏大中,杨涟尸体被家人认出时,家人看到他的耳朵里有一个大铁钉,胸口还有一个压死他用的大沙袋;魏大中被拖出来的时候,尸体上全是蛆虫,令人恶心。被魏忠贤抓进去的人,没有一个能够活着出来,这让我想到武则天时期的酷吏周兴和来俊臣,在魏忠贤面前简直就是小儿辈。

明熹宗是个天才木匠,整天在宫中做木匠活,不出见大臣,对魏忠贤的所为不闻不问。明熹宗在位八年,他临死时把弟弟信王朱由检叫到身边,特意嘱咐:“要善待魏忠贤!”这是多么大的讽刺啊。信王即位后,就是崇祯帝,立即贬死魏忠贤。但是已经于事无补,明王朝已经太监们被折磨的奄奄一息了,即将灭亡。

四、特务统治

明王朝的皇帝几乎都是流氓地痞和无赖,跟他们的祖先朱元璋一样,继承了朱家的卑劣的血统和低下的人格,尽管这个王朝奇迹般地延续了近三百年,也并没有使他们的心灵得到丝毫高贵的洗礼。

明王朝的人民在这三百年的时间里,几乎都生活在恐怖的气氛中,明王朝独一无二的秘密警察和特务统治络使这种恐怖成为常态。一般来说,一个王朝是有自己的一整套司法系统的,明王朝也有,刑部、都察院和大理寺被成为“三法司”,是正规的司法系统。在任何一个王朝,这些司法机构都是听命于皇帝,按照王朝的法律条文来进行司法工作,如果是一个冤案,它也可以成为申诉的场所。

但是在明王朝,“三法司”已经不能满足于皇帝的胃口,朱元璋认为自己需要裁决的案件不能让“罪犯”有申诉的机会,朱元璋讨厌三法司复杂的司法程序,于是设立了“锦衣卫”,程序简单,由皇帝直接指挥,相当于在正规警察系统之外又设立了皇帝直接指挥的武警部队。锦衣卫执行皇帝的命令直截了当,即按照皇帝的旨意抓捕“罪犯”,然后通过严刑拷打制造出口供后,交由锦衣卫内设的“镇抚司”,审判处决。锦衣卫最辉煌的成绩就是在胡惟庸和蓝玉两大冤案中处死了五万人,大家可以想想,处决数万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场面?

然而,明成祖朱棣却认为,锦衣卫处决罪犯的过程中,居然还是有少许的程序,仍然不能使自己满意,于是设立了“东厂”,由提督太监掌管。半个世纪以后,明宪宗朱见深觉得只有一个东厂已经不能满足需求,还需要引进秘密警察竞争机制,于是又设立了“西厂”,仍然由太监掌管。于是,明王朝骇人听闻的秘密警察和特务络遍布全国,即使是大街上的打架斗殴,夫妻吵架,不到一日,即可被皇帝知道,人民噤若寒蝉,整天提心吊胆,战栗生计。

即使是这样,明朝的皇帝们仍嫌不足,于是在明武宗朱厚照时期,又设立的“内厂”,由皇帝最信任的太监主持。因为太监不隶属于任何职能部门,只直接听命于皇帝,所以,他们的行动不受任何部门的约束,做事儿毫不顾忌,没有丝毫理性,如果一个人落入这些由太监掌管的特务机构手中,没有活命的可能。

五、断头政治

做一个合格的皇帝是不容易的,即使做一个很一般的皇帝也要遵守很多规则。在清代,且不说康熙、雍正和乾隆这样的伟大君主,就说说道光帝这样资质很一般的皇帝(鸦片战争被打得一败涂地的那位),他的勤政也是出了名的。他们大多数每天早上五点之前就得起床,然后读书,上朝理政。上朝理政的时间大约能持续整整一个上午,退朝后还要个别接见大臣。这些皇帝做得非常辛苦,属于他们自己个人的娱乐时间是很有限的。

但是明王朝的皇帝则不然,从明英宗朱祁镇后期开始,皇帝就很少上朝了,等到他的儿子明宪宗朱见深,干脆就不上朝了,只知道在宫里寻欢作乐,他在位二十四年,从来也没有召集过内阁成员,他跟大臣们之间互不相识,谁也不能理解,皇宫就那么大的地方,皇帝居然对外面的而世界没有丝毫兴趣。明宪宗死后,孝宗朱祐樘即位,在明代历史中,他算是一个比较有头脑的皇帝,评价甚高(其实连清朝最平庸的皇帝都不如),但即使是这位皇帝,也跟他的父亲一样,龟缩在宫廷里,不上朝,不见大臣,仅仅是依靠太监维持着跟外界不绝如缕的联系。在他即位十年后,也不知道哪根筋抽了,居然在文华殿跟几位大学士见了一面,唠了几句跟朝政完全没有任何关系的家常话,就令大臣们退下了。由于这是明王朝在将近四十年的时间里第一次召集内阁,大臣们第一次见到皇帝的尊容,轰动朝野。明王朝的统治已经成了彻头彻尾的无头政治。

共 6219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这篇文章写得很细,可以说面面俱到,细数明朝期间的各种暴政与顽疾,突出了它走向灭亡的必然性。作为一个有着二百七十多年历史的朝代,发生在它身上的种种弊端,其实也是封建王朝的特色所在,恰如其分地反映出了封建制度的痼疾,因而,一部明史其实也是封建社会的缩影。读史可以明智,从这篇文章反映的内涵来看,我们可以得到很多有益的启发。当然,明朝也非一无是处,诸如洪武反腐、嘉靖抗倭等还是值得一提的,文章如果能对此以辩证的思维,进行一分为二地论述,效果就更好了,个见。丰富的文史知识信手拈来,有见地,有思想,极富底蕴。荐读。【:喜有此李】【江山部精品推荐 】

1楼文友: 2 :15:0 这篇文章写得很细,可以说面面俱到,细数明朝期间的各种暴政与顽疾,突出了它走向灭亡的必然性。作为一个有着二百七十多年历史的朝代,发生在它身上的种种弊端,其实也是封建王朝的特色所在,恰如其分地反映出了封建制度的痼疾,因而,一部明史其实也是封建社会的缩影。

回复1楼文友: 14:49:2 是的,任何时代都有其光彩的一面,但是明王朝实在乏善可陈,跟它肮脏的地方相比,干净的地方少的可怜。不过明朝出现了几个大人物,倒是让我心存向往,比如王阳明、张居正、戚继光,但是当你看到他们最后的结局,心又凉了!

2楼文友: 2 :15:28 读史可以明智,从这篇文章反映的内涵来看,我们可以得到很多有益的启发。当然,明朝也非一无是处,诸如洪武反腐、嘉靖抗倭等还是值得一提的,文章如果能对此以辩证的思维,进行一分为二地论述,效果就更好了,个见。

楼文友: 2 :15: 6 丰富的文史知识信手拈来,有见地,有思想,极富底蕴。荐读。

4楼文友: 14:14: 4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 逝水流年 精华典藏。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5楼文友: 14: 5:1 恭喜鸿渐没问成精!

回复5楼文友: 14:5 :29 沙沙应该早就成精了!!

6楼文友: 15:02:04 问好鸿,我们在一起。 一个热爱文字而不靠文字过活又不甘平凡的伪小资,一个不断在文字中寻找自我完善自我的80后母亲。喜清宁,崇尚简单。

7楼文友: 09:12:40 一直都不喜欢读历史,因为它枯燥、死板,所以上学时历史学得相当的不好。可读鸿的文,特 活 ,让人有读下去的兴致,受益颇多,感谢鸿!

8楼文友: 09:57:16 恭喜鸿渐美文成精,读你的文总能增长许多见识!

9楼文友: 21:09:54 朱元璋他生自平民,他自会揣度平民的心理,小人不能得志,得志便会反过来把你打入十八层地狱,因而他日夜不成寐,倚高枕而忧思,他千方百计中央集权,大开杀戒,这是他心不托底,唯恐自己的江山不稳,说到底,一日为贼,终生为贼,哪管他做到皇帝,他还是贼子,并时刻防贼。他多亏有个大脚皇后马氏,为他挽回不少局面。

10楼文友: 21: 7:19 读后唏嘘,明朝的暴政和民不聊生,真是难以想象。读史可以明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确实需要多读读历史。 江山评论部,联系江山与文友的桥梁,欢迎您加入。号:26 59 961.非诚勿扰。

回复10楼文友: 20: 8:00 很久以前写的,并不成熟,过奖了!

感谢西鋂部长关注拙文!

利鲁唑胶囊

国产利鲁唑片价格

利鲁唑有用吗

一岁宝宝发烧
免费微商城小程序
怎样缓解小儿鼻塞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