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奇幻

江南采访履泽水的遗址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2019.09.15

履泽,在我眼里他是一个传奇。

他马甲无数,甚至不得不建立一个专用的文档来记录这些名号和密码,饶是如此,仍有很多文章散落,无迹可寻。他,是一本会说话的百科全书,一个可以将各种数字用文字的形式玩得风生水起的男子,专注写长篇,目的很明确——靠写字来养家糊口。苦逼而快乐,简单而纯粹。

他视线开阔,涉猎很广,各种体裁的文章顺手拈来,小说、散文、杂文、戏剧皆有所得,造诣颇高,尤以诗歌为佳,意境悠远,意象独特,剖析精确,表达明晰,让你忽略了他的实际年龄只有二十七,和他聊天的时候,随时可见经典句子,彰显其深邃的思想,独特的见解,幽默又到位,你没有办法、也不愿意脱离他的话题掌控,“精明”和“实诚”这两个特质在他身上结合得鬼斧神工,就好像,好像是一对翅膀,长在水鸟的背后,一挥一动间,就扇起了大洋彼岸的一场飓风。

其实,褪去所有的光环,还原到生活的常态,履泽,就是一个爱妻子的丈夫,疼女儿的父亲。

江南之幸,江南人之幸。仰视履泽的水之遗址,笔之风骨。

【冷寒星】的提问:

1.请问偶像的专栏名字为啥叫“水的遗址”?偶像又是啥子时候开始喜欢上文字的呢?据我了解偶像貌似是以写作为职业的,这样的日子会疲倦吗?

2.请问偶像是怎么看待江南的?

.偶像简单的评价一下江南需要改进点什么呢?

4.好吧,我表示我问的都是白痴的问题,再填一个白痴的,朵朵多大了哦?

第一,我的专栏的名字叫作“水的遗址”,其实,是在和絮某人聊天的时候,我就提到过的。那是我以前在别的文学站建立个人文集的时候用过的一个文集的名称。当初她刚拉我进入江南烟雨社团,就是要给我开通专栏,所以,当即就问我了,而我脑海里直接跳出来的,就是这么个‘词语’。至于更远的,则可能要追溯到高中时代的一篇文章了,《一个人的情书》里面,‘老人’摘抄的部分,里面有过对于“草泽”的具体描述,正是“水的遗址”:水来过,并且还会再来,草泽依然是草泽,永远也成不了陆地。(大意)

而喜欢上文字,我更多的时候,就在聊天中常说到,应该是从小学一年级的看图写话开始。好吧,那是扯谈。具体的,应该归结为初中、高中时代吧。在那个年纪,思想性、文字的功底,多少还能拿得出手一些。顺带的提一下,不管是散文、小说、杂文、诗歌、剧本之类的,都可以从那个时候开始算起。

以写作为职业,主要说的是我在写络长篇小说,络电子阅读收费的那种。也许,说得冠冕堂皇一点,就是每创作一本书,都是一次心灵上的旅程。而说得实在一点,那就是生活的需要。(似乎,除了玩点文字,咱也就没点别的奔头了。)

第二,关于江南,我来这边的时间,其实真的说不上很长。从注册至今,满打满算,也无非是一个月而已。不过,这边的气氛,很好。如果可以的话,就这么乐呵呵的一直继续下去吧。有人聊天,有人扯谈,有人随意的蹦跶,也算是一种生活上的消磨。说得高尚一点,可以归结为络的一种情谊、一种自我存在感,以及相互间的一种温暖。

第三,这个问题,其实可以和第二个问题合并在一起。对于江南,所谓的改进,更多的是出于我们喜爱江南的人内心中的某种预期。就好像是江南烟雨社团,是从属于江山文学站一样,受到的条条框框的束缚,肯定是比较多的。而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任何的改进,尊重更多的原创写手的意愿,以文字为根本出发,并且以此参杂进江南烟雨社团的管理层的用心,这就是一个好的社团。

第四,朵朵,大名王曦韵,也就是我家闺女,出生的时间为2011.12. 。

另:作为星宝的‘偶像’,也就是冷寒星对于我的称呼,我能提一句,能不把‘偶像’两字经常挂在嘴边吗?大多数人都会认为,那是‘呕吐的对象’的。虽然,你不会在乎,而我,也更不会在乎。

【秋梧飘絮】的提问:

1.如何看待文和纸文?

2.给我的写作指点一下方向,这个我不介意被打脸。

.虽然很享受现在在江南社团的得瑟和快乐,但是很多时候我是迷惘的,不知道我做的事情有没有意义,尤其是在遭遇不理解甚至是打击的时候。泽,你怎么看?

4.对你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

5.如何看待恋?

6.自己最喜欢看的书是什么,为什么?

7.如何纾解压力?

在回答问题之前,我要先说一句,絮姐,采访的前言里,你把我写得太‘漂亮’了一些,我并没有这么好。所以,我可以表示,压力巨大吗?

第一,关于文和纸文,就目前来看,前者的普遍性无疑更大一些,速度更快,鱼龙混杂的无疑也更多一些;而后者,基于原先庞大的基础以及‘正统’的关系,在受众方面,影响的则是另外的一个广泛的群体,并且,这个群体就目前来看,显然还处于优势地位。

其实,在说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需要看到的是,传统的纸质文章,对于任何一个作者而言,都是充满着诱惑力的。不仅仅是因为出于稿费,又或者是其余的一些利益方面的原因。更多的,还是来自于自己的文章,能出现在白纸黑字上,那就种赏心悦目中所带来的一种满足感。就好比是我吧,络文章也写,偶尔,也有机会出版什么的。但是,暂且抛开利益的多少不谈,就对于书籍的期盼而言,远要高于在络上重新写一个篇章。而且,这种期盼,涉及到方方面面。比如,你自己的观点,比如,周围的亲戚朋友的观点。或者,能写一本书,然后印刷出来,摆放在新华书店的书架上,又或者是出现在某某人订刊的报纸杂志上,其本身就是一种广泛的认可。

而在络上发点文章,说实话,谁又不会呢?

当然,这是就文和纸文的不同媒介的探讨。至于在质量上,这个,暂时的还是很难三言两语就分出高下的。我们不能否认,很多的传统作家也开始把自己的文章,发布在络上,更不能否认,一些普通水准的文学作者里面,也可以时而的写出一些精彩的篇章。

就我个人而言,文的趋势,无疑比纸文的更为乐观一点。前者,正在冲击着后者的防线。像是诸如我们聊天中所常用到的用语、络色彩浓郁的词汇,既然都可以冲击到不少领导人的发言中,冲击到了央视的春晚舞台,那么,这种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的络语言,自然会越来越普遍。

这无非是一个过程而已。而任何的事物,又何尝不是一个过程?而纸文,自然也不会消失。这跟我们的传统习惯有关,书香卷气,总是让人欣然神往的。

第二,很抱歉,还没有系统的阅读过你的作品。这个,留待以后私聊。另:关于给你的小说的评论,我记下了。你放心,到时候,不会低于你所要求的五百字的。

第三,享受,即是一种存在感,就像我媳妇经常说我在江南这里混着不务正业一样,但是,我依然乐此不疲。很多时候的迷茫,只不过是繁华过后的一种低迷状态,也就是一种反差中的感受,探讨其所谓的意义,其实是多余的。正如你自己也说了,享受‘得瑟’和‘快乐’,就是一种生活,就是一种实实在在。

推及开来,做任何的事情,恐怕都是如此。

此外,别人的不解,只不过是没到那个份上,诸如心态没有摆放在和你同一个位置上,诸如眼光和经验,乃至于是内心的出发点,做这件事情的目的和意义,都不在同一条线上,如此一来,又何必要求每一个人都能够理解呢?

出去打个酱油,还有人不理解呢。比如,为啥下雨天,你要穿鞋子出去打酱油,不怕湿了吗?或者,为啥下雨天的,你还要穿个凉鞋出门,没别的鞋子可穿了吗?又或者,为啥晴天的时候你不打酱油,非要等到了下雨天?乃至于是,更深的考虑到,为啥非要等到酱油用光了,才想起打酱油?……

至于打击,无非是比别人的不理解,要来得更加深刻一点的挫折罢了。

若是要我说,归根结底,就是每个人的做事方式,每个人的想法,都是不同的。无所谓有意义或者无意义。只要自己享受了,只要现在高兴了,别的,都他妈的忒远了。(这样回答,会不会唯心了一点点?)

不过,不管是絮姐你对于江南付出点什么,做过什么,现在没有发现的,总有发现的那天,现在没人理解的,总有可以理解的人存在。就像我,在一种偏执中,也会有一些小小的可爱。

第四,对我而言,最重要的就是活着。除此以外,其余的都是扯谈。

第五,我没有经历过恋,也没啥特殊的看法。即便有,估计也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得清的。这是一个络充斥着生活中各个角落的时代。

若是真有恋,那也是少数人的。或者可以这么说,络上的恋情,在很大程度上,都源自于好奇。只要你不是带着某种特殊的目的,带有几分诀然的期待,即便是出现一些所谓的恋情,也是可以理解的。

我就曾有过几个‘姐姐’,相谈甚欢。时而的交流,时而的发些相片之类的,等等。但是,真正要说影响的话,可以确定的是,会相互间邮寄一些东西,或者在某个特殊的日子里,找点噱头,说些祝福。

但是,很少会通过直接的见面。

所谓的‘恋’,只是一种精神上的需求。记得早些的时候,我也算是生活在接触络比较快的时代,初中的年纪而已,正逢络的大发展,所以就赶上了。早期的一些聊天室、中的人员,大多已经不太记得了。

印象清楚的最早的记忆,可能就是高中时代的一个学姐。当时,她在上海复旦,几乎每一个周末,我们之间都会有邮件往来。说白了,还是学校校刊文字才搭上的关系。她会介绍一些大学里的生活,让我向往;而我会诉说一些母校的事件,以此感怀。但是,渐渐的,就疏于彼此了。

之后,若是关注过我的诗歌作品,就不难发现,会有许多的‘姐姐’。我曾说过,初写诗歌的人,大凡脱离不了很多的‘献诗作品’。我也如是。而现在,那些‘姐姐’们,忙碌的忙碌,生活的生活,各自精彩。偶尔的还能联系一下,所说的,无非也就是相互的问候了。在络的另一端,能有一个牵挂着的人,就是一种幸福。

何必,非要扯到现实呢?

记得几年前,有个湖南的小女孩,来到杭州,恰逢我去那边同学聚会,所以,见过一次,或许,就络中的朋友而言,这也算是我为数不多的见面吧。见了之后,再度回归到络中,就总会有着几许的改变。或者,更加的融洽,或者,疏远。

还是高中时代的那句话:想起在世界漠落的尽头,同样有一个人在奋笔疾书的勾勒着不知所云,有点点的欣慰。

第六,说到看书,其实,我这么略微的一琢磨,竟然忽然有种不知道自己究竟看过多少书籍的感觉。

排除电视剧、电影光盘之类的影响,我第一本接触到的武侠小说,是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古龙的《流星蝴蝶剑》,而第一本纯校园的学生小说,则应该归结于初中时候的《花季雨季》,之后,像是韩寒的、安妮宝贝的,就接触的比较多了一些,用当时的话来说,还算是比较的赶时髦。然后,就是诸如世界名著这样的作品了,偶有涉及,反倒是像张爱玲、杜拉斯这样的作者的作品,更倾心一些。那时候,几乎是啥书都看,只要是自己看得进去的。至于络小说,第一本可以说,还是比较传统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吧。你也知道,高中的时候,我们班级里排演的校园演出剧,就是选用的痞子蔡的《榭寄生》。此外,也正是从高中时代开始,大量的络小说(长篇),开始出现在我的视野之内。而离开校园之后,似乎看的,也就是这些了。

至于说,我最喜欢看的一本。我想了想,似乎没什么最喜欢看的了。真要说一本的话,估计是杜拉斯的《情人》,对于我而言,还是影响比较大的。不光是源自于高中那个时代,源自于那份内心的憧憬,完全是其内容,其文字的表现手法,让我满心的感慨。我想,大多数人,喜欢文字的,就很少逃出某个固定偶像的作品的影响。记忆很深刻的是,有个女同学,就是为了看更多的原版的杜拉斯的作品,直接去学了法文。

而我想说的是,我翻看次数最多的一本书,应该算是大多数人很难想到的一本:《圣经》。没什么特殊的缘由。最初,是喜欢那种质感的薄薄的纸张(和印刷的版本质量的不同有关),之后,纯粹的就是想要多了解一些,再到后来,就是对于写作、构思、设定上的一些需要了。唯一可惜的是,我那本《圣.经》,已经遗落在某个人的手中,至今也没有任何消息了。即便是偶尔还能见个面,也从不提起。

第七,关于压力的问题,其实,对于我来说,最大的压力,还是源自于生活。除此之外,在我看来,其余的压力,都是自找的。而各种不同的压力,对于各个群体,所纾解的方式,自然也不太相同。

就我个人而言,纾解压力,最大的习惯在于,听一些音乐,即便是噪杂的、无序的,都可以。总之,就是那么的听着。有时候,会什么事也不干,光是这么坐着,听听歌曲什么的,而且,还是同一首歌,连续不断的播放。当然了,我找的音乐,大多怪异,纯粹是习惯使然,并不建议大家尝试。但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找一个自己喜欢的。或许,出于音乐是人类第二语言的存在,所以,在节奏的面前,我们总可以逃避些什么,收获些什么吧。

共 1 088 字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一篇精彩的采访与总结,履泽作为江山的一名“新人”,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了名人,我想着并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活跃与健谈,更多的是靠着自己的实力。履泽,作为江南的一名优秀写手,并没有单一的履行着写手的职责,而是活跃于江南,活跃于江山之中。不得不说,得此优秀写手,乃我江南只幸。采访之中,提问的类型有很多种,但是回答却只用一个词即可概括,那就是真诚。从履泽的回答之中,我们能够看出幽默风趣的语气之下,隐匿着的细心与可读性。让这次采访变得更加精彩和有意义。文章以履泽加入江南这样的温暖的集体之中很高兴作为结尾,但是我想这个结尾并不是结束,因为我们江南也因有履泽而骄傲,而自豪。这份情感,将会在这烟雨之中,成为永恒!问好作者,推荐共赏!【:冷寒星】。——江南部。【江山部精品推荐01 012618】

1楼文友:201 - 18: 5:01 朵朵她爸。还是朵朵照顾朵朵把。

回复1楼文友:201 - 00: 5:08 嗯,朵朵已经会照顾朵朵了。哈哈。。

灯盏花产业药材资源

云南省特色植物药灯盏花

生物谷灯盏花滴丸一盒多少钱

微店电脑
生物谷灯盏花产品
什么减肥产品安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