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记忆那把旧吉他
在我家储藏室的正面墙上,挂着一把黄色的旧吉他。虽然它琴桥开裂,落满了灰尘,但它始终光彩奕奕,惹人注目。它是我上大一时买的,距今已有二十三年的历史了。每每看见它,就让我想起自己美好的大学时光,想起和舍友们一起学弹吉他的情景。
记得那是刚进大学不久的一天下午,同宿舍的来自镇巴的小敏满面春风地刚回宿舍,就迫不及待地用镇巴话味浓的普通话询问我们大家有没有人愿意学吉他,她历史系大二老乡招学员,可以优惠些,每人学费四十元,想学多久就学多久,直到学会。她那唱歌般的话语总让我们想笑。虽然宿舍里其他人对此事不感兴趣,我却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她。
因为我上初中那会,我爸爸他们医院里新来了一位刚毕业的医生,他吉他弹得特别好,而且还住在我们对门。因此,我能时常听见那美妙的乐声。也因为他,我第一次知道有一种乐器叫吉他,总想有一天自己也会弹它。刚进大学,课程也不紧,为什么不利用这个机会学会它呢?
周末小敏就陪我一起去试听她这位老乡的吉他课。在历史系二楼的一个教室里已经坐了十来个学生,除了教室后面坐着四五个人没有琴外,其余的人人人一把琴一张桌子,让不大的教室看起来很拥挤。那四五个人大概也和我一样是来试听的吧。小敏的老乡普通话说得比小敏好,他很和气,对很真诚,知道来意后,赶快给我们安排座位。这位教吉他的学长大概一米七的样子,人清瘦挺拔。他不仅吉他弹得炉火纯青,而且教的既认真又耐心,一节课还没听完,我已经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更加坚定了学吉他的信心。在父母的支持下,我让这位学长代买了这把吉他。从此后,它常伴我身旁,不离不弃,陪我读完大学,陪我走上工作岗位,成了我人生拼搏的见证,也是我青春美好的记忆。
那时候,吉他对我们这代人来说绝对是舶来品,认得到的没几人,大学校园也一样。偶然有一个身背吉他的俊男靓女走过,那绝对是百分之百的回头率。我虽然没有这样高的回头率,但足以让同宿舍的其他同学羡慕。刚买回吉他时,它不仅是我的宝也是舍友的宝,你看看,她摸摸。就是怎么挂好看也要争论半天。只要一有空,她们就围在我床边请教我怎样弹,也纷纷抱上我的吉他弹一阵子,还说如果我弹会了,她们也要学。她们也常常提醒我赶快练琴。大家想象着有一天我们全宿舍的同学一起去郊游,我弹吉他,她们唱歌跳舞,就像中的一样。其实我知道,她们也是提醒我花那么多钱买一个乐器不容易,一定要学会,别浪费了父母的血汗钱。舍友们的关心也大大促进了我练琴的动力。只要闲暇,我就不停地练习,希望我能如大家所愿!
现实和理想好像有时并不同步。不管我怎样刻苦练习,琴艺还是不见进展,慢慢地舍友们也不再催我,对我也不抱什么希望了。由于学业紧张,我慢慢地也不练习了。但是,这把吉它还是高高地挂在我的床头,成了我们宿舍里一道最亮丽的风景。有时事情就是这样,适用性的物品变成了装饰品,这多少是一种讽刺。别的同学来我们宿舍串门子看到我的吉他时都很惊叹,同时又因没人会弹而遗憾。每当这时,我就很难堪。于是,我就暗暗地和这把吉他较起劲来,我不信自己学不会。工作后,只要有业余时间,我就继续练,从不放弃,总想着有一天一定要给舍友们弹一曲,一定让她们知道我并没有随随便便放弃。
一转眼,毕业二十年了,当初提醒我练琴的舍友们早已相距很远,大家都有了自己的工作自己的家,一年难得见上一面。而这把吉他也完成了它的使命,却没有人打算扔掉它。它将永远挂在我家的储藏室里,也始终挂在我的心里。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舍友
"小说类型近代现代内容简介闷热的天气
宿舍
“宿舍”是住宿的房屋,外延大,包括寝室、卫生间、洗浴间、阳台等。宿舍住的人数不同,有单人间,双人间,多人间等。宿舍不仅仅是学习和睡觉的地方,更是你的另一个家。《史记·张仪列传》:“﹝苏秦﹞乃言赵王,发金币车马,使人微随张仪,与同宿舍,稍稍近就之。”曹禺《献给周总理的八十诞辰》:“总理来到史家胡同人艺的宿舍,学员们从睡梦中醒来,看到总理站在床头,揉了揉眼睛,再揉揉眼睛,他们才相信这是真的。十、不准私自留宿外来人员,须住宿者在门卫处办理登记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