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奇幻

止庵写作要认真干不将就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2019.09.09

大河报 核心提示|如果你4岁的孩子问 我会死吗? ,该怎么回答?昨天下午,由大河报文体中心与郑州松社书店主办的 《惜别》与中国人固有的生死观 河粉书友会举行。随笔、传记作家止庵与河南省作协副主席乔叶,通过对话分享自己的生死观。

对话 当下是每个人的 黄金时代

《惜别》是止庵在母亲故世三年后,凝练而成的生死体悟。为何会关注生死问题?

止庵说,20多年前父亲去世,5年前母亲去世,他都在想生死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前几年他的朋友史铁生去世,大家的纪念文章都在说, 他往天国去了 。这让他陷入思考,在天堂、轮回的想法传入中国之前,古代中国人的生死观是怎样的?

随之,他翻阅先秦哲学,发现墨子、庄子、孔子对生死各有看法,最主要是孔子儒家的想法, 未知生焉知死 、 朝闻道夕死可矣 。 古人是把死这个悲观绝望的问题当做一个起点来思考,得到的是一个积极的东西。死是一个终结,所以掉个头说,要好好活。

同时,止庵说,《庄子》中提到要 苦死者 ,意思是要体会离去的人,慢慢接受他不在的事实,这是古人充满人情味的地方,所以中国人有 守丧 的传统。

乔叶的看法是,未知死焉知生,死是一种断绝,是一个自然的事情,万事万物都会死,有人说过永生是一种惩罚, 我觉得人间就是天堂,有人问什么时 候是自己最好的时代,我的看法是,现时此刻是每个人的黄金时代 。她谈到生的延续,当打开一本书觉得像是和朋友聊天,也许这位作者已经不在了,但能感觉到 精神那部分仍然存在,难道他们不是仍然活着吗?

专访止庵称写作的事不能将就

止庵的家中,客厅、书房四壁全是书柜,有藏书上万册。相比作家,止庵更愿意称呼自己是 读者 。

他说,这些书并不是全都读过,但都是想读的,每本书都是精挑细选的,愿意用此生花时间来读。而读书的习惯,是从青年时期养成的,当时获取信息的 方式便是读书,之后养成习惯并延续下来。 如今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很多,比如上、刷朋友圈,但我觉得有些东西如品位、见识、性情等,仍要靠读书。

止庵做过医生,进过外企,还当过出版社副总,后来研究周作人、张爱玲,如今是自由恬淡的笔耕者。谈到步入写作道路,他说,主要是想和读过同样作品的人交流,同时把想的东西写出来,才能更深入地思考,才能想得更清楚。

他把世上的事分为两种:一种是 非干不可的事 可以混,比如吃饭洗脸,将就下无所谓;另外一种是 可干可不干的事 ,是锦上添花,要认真干不将就,写作被他视为这样的事,而现实中很多人和他的看法相反,在必须干的事情上投入太多。

有 河粉 说被4岁儿子问 我会死吗? 时不知该怎么回答。尽管深入探讨了生死问题,止庵仍觉得,这个问题老想不仅没用,还徒增烦恼,所以如果孩子问到,你就说 你不会死,因为你吃了唐僧肉 。

小孩流鼻血是怎么回事

小孩流鼻血

幼儿大便干

清肠排毒减肥方法
腹鸣腹胀该怎么办
医院用什么牌子血糖仪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