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网

肖克凡长篇小说生铁开花他们的人生坚实如铁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2019.08.30

众所周知,天下霸唱的代表作《鬼吹灯》曾风靡华语世界,之前的作品无一不是延续着古...

很长时间以来,刘心武与《红楼梦》这个标签一直形影不离,他并不抗拒“红学家”的头...

肖克凡近年的长篇小说写作,很有些稳扎稳打、厚积薄发的意思。2007年初,他推出了长篇小说《机器》,其丰沛的生活气韵与鲜活的工人形象,让人为之惊异、拍手称奇。时隔 年多,他又拿出了长篇新作《生铁开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1年4月出版,虽然仍旧是他所熟悉的工业题材领域的写作,但由个性化的人物串结生活化的故事,又由生活化的故事折射现代性的进程,其厚重的内蕴不仅不输《机器》,而且还在艺术表现上卓有新的进取。可以说,长篇小说《生铁开花》,委实也是肖克凡小说写作的一次妙笔生花。

如果说之前的《机器》一作主要是写解放初期和“十七年”时期的工业生产与工人生活的话,那么《生铁开花》则是在抒写“文革”时期与新时期的工厂生态与工人命运,并以点带面地折射了改革开放 0年来的历史进程。作者在实现这一写作意图时,选取了以戏写人、戏中有戏的结构方式,那就是以一群高中生由“文革”初期演出革命样板戏《沙家浜》,到因政治宣传需要集体走进华北电机厂,再到成为工人之后的渐次分化与相互纠葛,以及改革开放时期面临的种种挑战与隐痛,把当代工人的运程与当代社会的进程内在地链接起来,使得他们的成熟与浮沉、成长与进退,都分别成为工厂的兴衰与时代的变异的具体佐证与生动注脚。或者说,作品就以这样一些工人的幢幢身影,巧妙地构成了一卷精彩的历史缩影。

作品中以多种形式出现的革命样板戏《沙家浜》,具有多棱、多面的作用与意义。从作品的结构上看,它是组织主干故事与主要人物的一条主线,由演戏的有敌有我、群体的有分有合,一个演剧小团队就以点带面地折射了人生的大社会;从人物塑造上看,戏台是小舞台,人生是大舞台,两种角色相互比较,两个舞台相互映衬,使得人物形象与不同的性情格外地突显,也更加的鲜明。还有一个更大的寓意,那就是戏如人生,人生如戏,戏里戏外相互勾连、彼此掣肘,台上演戏与台下做人也如出一辙,并无二致。这看起来像是戏里的角色给定的宿命,其实也是现实人生中性格决定命运的例证。

即如《沙家浜》中几位主要角色来看,原来戏里派定的角色蕴含的各自性情,也一直影响着他们此后在生活中的情形与状态、在事业中的荣辱与进退。他们实际上一直在舞台之外的现实人生之中,鬼使神差地继续演绎着不着戏装的《沙家浜》。扮演刁德一的郑卫星,虽然出身很好,但戏里的反派角色却使他在“文革”期间受到了不小的连累,却也磨砺了他急于求成的性情,释放了他偷奸耍滑的本能。他从在学校起就与扮演新四军指导员郭建光的王宪刚暗中较劲,以把手表借给王宪刚让他戴着手表演戏去犯错误,又频频给王宪刚与钱慧慧的相好关系使绊子;进入工厂之后,他拼命巴结厂里的女政治部主任史文竹,极力利用王宪刚等剧组成员,使自己的职位不断改变,由副科长升到科长,又由副厂长升任厂长。他的地位变高了,人格却依然如故,娶到了梦寐以求的钱慧慧,他首先想对钱慧慧说的竟然是:“我在《沙家浜》里被你俘虏了,今天你成了我的俘虏。”这对他而言,并非一句玩笑话,而是他一直骨鲠在喉的心里话。同样,卢丽虹在把王宪刚与郑卫星比较之后所作的“这就是阶级本性吧!”的感叹,也是借用一句老话道出了本性难移的实话。扮演阿庆嫂的钱慧慧,原本有一些腼腆,甚至怯懦,但“中共地下党员阿庆嫂精明强干的性格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钱慧慧”,使她在生活中变得外柔内刚,外圆内方,很快就由普通工人变身为厂里的干部,并以善于应对不同的人,而为大家普遍认可和赏识;她把一个工会主席的角色操持得游刃有余,连史文竹都禁不住地一再感叹:“这个女人不寻常”。她即使是爱情上错过了王宪刚这个“郭建光”,却又先后抓住了官场亨通的郑卫星这个“刁德一”、靠着改革开放迅速致富的庞汇强。变化不大也不多的,或者说变中又有不变的,是扮演郭建光的王宪刚。他由学生演员到产业工人的转换中,虽也有所变,但更有其不变,那就是踏实、本分,直正、厚道。他按照自己的节奏,一步一个脚印地行走,从没有非分之想,从不做亏心之事。犯的惟一一次错误是用厂里的热气到外边换钱,那也是为了挣钱给身任副厂长的郑卫星,以使厂子的公关工作打开新的局面;当事情暴露上边追查时,他甘愿自己承担一切,决不让郑卫星受到丝毫牵连。他宁愿自己受苦受累,也要倾力帮助同事;他宁可职位不要,也要替工人兄弟说话。正像做了他的媳妇的卢丽虹说的那样,“王宪刚这辈子就是郭建光,什么东西都摆到桌面上”。在如许这些看来近乎笨拙与愚蠢的事情上,体现出来的却是本分为人、舍己为人的人格精神之亮光。原来的老厂因合资分成两个厂子后,他一方面老老实实地工作,一方面又勤勤恳恳地学习,通过自修成为法律方面的民间专家,并在一些节骨眼上出谋划策,依然是以自己的不断上进,为工厂的生存与发展默默奉献。当年《沙家浜》里的生旦净丑,俨然在戏外人生中各司其职;当年《沙家浜》剧里的明争暗斗,仍旧在戏里与戏外的更大舞台上接续上演。台上与台下,就这样看似已经分离,实又融为一体;看似有所不同,实又难以区分。“人的角色是改不了的”,“我看你永远留在《沙家浜》里了”,这些看似不经意的人物语言,实际上都是立足于人物性格的人性感悟,切近着现实生活的人生感言。由此,《沙家浜》这个由舞台到生活的超级戏剧,也具有了一种大写意的意味乃至大寓言的象征。这种对于戏即人生的出色演绎,对于人生如戏的精彩诠释,显然不只属于王宪刚、钱慧慧、郑卫星、卢丽虹、简晓铜这些曾经的《沙家浜》的演员们,实际上也属于我们这些当年的《沙家浜》的看客们。它是人们查询历史、鉴往知来的一宗卷子,也是人们比照自己、反省自身的一面镜子。

《生铁开花》在艺术表现上,让人觉得既有味又饱满,既鲜活又浑然,读起来犹如悬河泻水、渴骥奔泉,盖因作者选取和营造了一个极具涵盖力与表现力的故事内核,这就是七十四中学文艺宣传队及其《沙家浜》这出戏。把这个坚实又独特的内核慢慢打开,小戏连缀的大戏便徐徐拉开帷幕,故事便一幕一幕地接连上演,各个角色的演出都自然而然,依次而来的场景也如行云流水。这不只是故事表现的至当不易,这种构思本身就堪称精彩绝伦。可以说,它在一开始就打通了戏剧与人生的分界与分野,故事的叙述过程又一再模糊台上台下,混淆戏里戏外,戏里的演员与人生中的角色,台上的做戏与生活中的做人,一切都浑然一体,兰艾难分。可以说,由于选取了这样一个以一当十的“戏核”,这个作品便在结构上占得了先机,叙事上取得了优势,甚至已成功了大半。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是结构的艺术、叙事的艺术,《生铁开花》可以说是近年来的为数不多的一个成功范本。由此也可见出,作者肖克凡不只具有生活积累深厚、工业题材熟谙的独有优势,他在怎样艺术地切入人生,怎样独到地表现生活诸方面,也是在努力地寻求突破,祈望有所推陈出新,而且由《生铁开花》的成功实践,也确乎做到了自出机杼,别开生面。如许的进取意识,如许的创新势头,都令人为之欣喜,为之鼓舞,并让人们对他的小说创作在刮目相看的同时,抱以更大更多的期待。

灯盏花领军企业都有啥

云南道地药材 灯盏花疗效如何

灯盏花领军企业发展

孕妇腿疼是怎么回事
热淋清颗粒吃多久才好
前列腺炎全身症状有哪些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