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网

乱世才女对中国文学的漂亮填空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2020.06.20

“凡是中国人都要读张爱玲的作品我们还是希望能做一些扎实的事情。”湖北大学文学院教授、评论家,《张爱玲传》作者刘川鄂8日作客“名家论坛”,与“张迷”一同回味张爱玲文学著作与奇妙人生旅途但是近年来。

都市浪子张爱玲

“想做什么立刻去做,否则就来不及了。人啊,是最拿不准的东西”。刘教授以张爱玲著名格言为切入点,开始讲述他是怎样看待著名女作家张爱玲的。他介绍,张爱玲的一生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忧郁而优越的童年、立志而奋发的少年、成功而谋爱的青年、漂泊而坚守的中年、寂寞而怪异的老年。就是这样特殊的生活经历造就了一个都市浪子,顽强个人主义,乱世才女张爱玲。

早年的父母离异,生活的颠簸,频繁的搬家,让青年时的她过早地领悟到人间亲情的残忍。冰冷的家庭生活,缺乏父爱的童年,让张爱玲深深爱上了比她大16岁的才子胡兰成,开始了一段属于她的刻骨铭心的爱恋。上世纪40年代后期,新的国家体制对文学创作的限制,不得不让她去往香港,去往美国,去找寻文学的另一块仙侣奇境。

与月亮共进退

晚年张爱玲曾这样形容自己的生活:“住在老鼠洞里,与月亮共进退”。刘教授说:“浪子人格在张爱玲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给自己的生命赋予意义,从国家天下走向个人本位。张爱玲文学创作的高峰期在40年代的上海,她自觉、清醒的文学探索,排除政治、商业干扰的写作方式,在文学界被成为张爱玲体。”

犯冲色彩、苍凉基调、个性探索让张爱玲的作品在描写人物方面达到他人无法超越的高度。他举例称:“《金锁记》、《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本本小说里深刻而细腻的人物形象让读者记忆犹新。这都是张爱玲用自己的一生谱写出来的完美篇章”。

张爱玲“热”席卷中国

曾有学者这样评价张爱玲:“与中外所有女作家相比,她毫不逊色,甚至略胜一筹”。上世纪40年代的上海、60年代的台、港、海外,80年代的中国内地、世纪转型期消费时代、90年代的中国一股一股的“张爱玲热”此起彼伏。

可是,上世纪90年代的人们,渐渐将文本化转为电影化,将张爱玲的作品庸俗化、小资化。然而,张爱玲这样作家的作品,对于沦陷时的上海、对于中国文学是一个漂亮的填空;对于我们,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实习:郭婧涵)

宝宝积食如何清热
脑梗死患者恢复期能吃通心络吗
宝宝积食发烧食疗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