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网

正向乘着歌声的翅膀散文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2019.10.02

摘要:如果说这世上有一种语言无需翻译,就能让全世界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人思想产生共鸣,心灵高度契合的话,它的名字应该叫音乐;如果说这世上有一种声音可以净化灵魂,摒弃邪恶,让男女老少为之倾倒,为之痴迷的话,它的名字应该叫音乐;如果说这世上有一个故事,无需到处演说便可名扬天下,流传百世的话,它的名字应该叫音乐,或者,更准确一点来说,应该叫云南富民小水井音乐!

美妙、动听的音乐来自于生产劳动,来自于热爱生活的人 。

——题记

如果说这世上有一种语言无需翻译,就能让全世界不同肤色,不同种族的人思想产生共鸣,心灵高度契合的话,它的名字应该叫音乐;如果说这世上有一种声音可以净化灵魂,摒弃邪恶,让男女老少为之倾倒,为之痴迷的话,它的名字应该叫音乐;如果说这世上有一个故事,无需到处演说便可名扬天下,流传百世的话,它的名字应该叫音乐,或者,更准确一点来说,应该叫云南富民小水井音乐!

第一次听到小水井村唱诗班那天籁之音,缘于云电文学会的一次周末文化之旅。带队的刘琼老师是个精致的女子,文字精致,装扮精致,就连这趟文化之旅,都安排得那么精致。

带着世俗的偏见,我们乘车从昆明市区缓缓驶向城郊,在左弯右转中翻过一座座山,穿越初夏的道道美景向前行驶。我在心里琢磨,该不会是让我们去一个风景优美,如世外桃源的地方拍拍照,赏赏景,感受一下迥异于钢筋混凝土的自然生态之美吧?

【上“锁”的垃圾房】

到小水井村下车后,除了一个教堂、精心打扫过的篮球场和一个高高的戏台外,我看不出这个小水井和其他山村有什么不同。从车上拎着果皮准备下来丢的我,有些不知所措。好不容易看到一个苗族姐姐,我赶紧抓住她:“请问,这些垃圾应该丢在哪里?”这位姐姐抬手一指:“诺,那边有个垃圾房!”我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过去,边到处张望边在心里嘀咕:“真的好新鲜啊,山村里也建起了垃圾房!”跑过篮球场,跨过公路,终于发现原来有着洁白外墙的垃圾房离我们停车的地方不远,,建筑风格和村中其它房屋并无二致,若非墙上写有“垃圾房”三字,真难于想象,这个两扇用绳索打结方式“上锁”的房子竟然是用来装垃圾的。

【唱响天籁之音的村民】

就在我为垃圾房为什么要上锁疑惑之际,一阵飘缈如天籁之音的歌声响起,我在心里嘀咕:这小水井村的教堂还不错嘛,看到有客人来就播放圣歌,商业化气息蛮浓的。

循着声音的方向走过去,远远地,我看到夹道欢迎我们的苗族姑娘正在嘴一张一合地“对口型”,同行者劈里叭啦一通拍照时,我也紧走两步跑上前去挤个空来一张,她们今天的服饰很漂亮。

透过镜头,当我终于看清楚真相时,我惊得张大了嘴巴,什么?这天籁之音的《迎宾曲》难道是从这群朴素无华的苗族兄弟姐妹嘴里发出来的?哦,不,不,不,这怎么可能?她们是苗族啊,不唱流行歌曲,不唱通俗歌曲很正常,不唱苗族歌曲,反把这极具美声唱法特色的圣歌,演绎得如此通灵剔透,演绎得如此清甜润耳!这叫我这颗带着世俗偏见的脑袋如何倾刻间转过弯来!

带队的王老师在我们进入教堂后,小声示意大家要尊重民俗,不可大声喧哗。其实,不用他交代,我们已经被刚才那首如山泉叮咚,如春风拂面的《迎宾曲》给镇住了,被这圣洁、高雅的殿堂感染了,每个人走路都轻轻的,行动都缓缓的,生怕弄出一点点噪音打破这无上的和谐。

简单的欢迎辞后,身着盛装的苗族男女在舞台上站成合唱队形,在长老的轻柔指挥中,一阵悠扬的手风琴声响起,随着节奏轻快的音乐,台上的人左右轻摇,齐声吟唱起了赞美诗《哈里路亚》:“在清晨阳光的照耀下,烦恼全都没有了,世上没有任何事物不能够享受和谐美好,我要赞美,我要热爱……”四个声部的准确和唱,饱满的合唱效果,清新悦耳的天籁之音……一时间,我竟产生了时空错乱之感——耳朵听到的,是一流的美声唱法;眼睛看到的,唱着如此高雅歌曲的他们,脚上却还穿着早上在地里干活的鞋子,手上满是大大小小因辛苦劳作而留下的裂口和老茧,指甲缝里还残留着劳作时留下的黑黑污渍,脸上因风吹日晒早已变得黝黑……当我们看到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走在乡村集市或者在地里劳作时,绝对难和能够演唱100多首圣歌的人联系起来;即使他们就如眼前这般地站在舞台上,我也实在难于把他们和演唱了亨德尔的《弥撒亚》、莫扎特的《荣耀颂》、贝多芬的《欢乐颂》以及舒曼的《茨岗》等大量纯正欧洲古典声乐作品的合唱团联系起来,实在难于和能够在央视“第十三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寒”中获得第1 名好成绩的合唱团联系起来。

自从2002年在小水井教会唱诗班基础上成立“富民小水井苗族农民合唱团”后,他们先后获得过国家级、省部级各类比赛的荣誉:200 年获得中国首届西部合唱节青年组第一名;2007年获得全国首届社会主义新农村合唱大会一等奖;2005年获得昆明“聂耳杯首届国际合唱节一等奖……2006年与俄罗斯国家爱乐乐团在北京大学首次唱响《大观楼长联》,多次受邀参加国内有重大影响力的演出活动……像亨德尔的《弥撒亚》,《茨岗》、《欢乐颂》等高难度作品,专业性非常强,都是专业院校的学生经常排练的曲目,而他们生活在相对封闭的山寨里,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还能将作品表达得那么完整,赢得无数评委和观众的高度评价和认可。

【自学成才的合唱团】

央视著名主持人董卿曾经问过现在担任合唱团指挥的龙光元长老:“你的指挥是跟谁学的?”龙光元的一句回答不仅让所有听到的人大跌眼镜,更是让所有拥有良好生活条件的人汗颜不已,他告诉董卿:“整个合唱团,从指挥到风琴手再到演唱者,没有跟任何专业人员学习过,靠的是代代相传的耳濡目染,靠的是从电视上依葫芦画瓢的模仿学习,靠的是小水井村100多年里浓厚音乐氛围的熏陶。”与学院派不同的是,他们在排练前从来不练声,做完祷告后,在指挥的带领下,就直接进人歌唱状态。若非亲眼所见,亲耳聆听,就连音乐学院的专家恐怕也难以相信,这样具有穿透力的歌声,这样运用自如而又主次分明、层次清晰、给人以美感和艺术享受的和声竟然来自于几代人孜孜不倦的自学!

小水井合唱团分为老、青、幼三个层次,每个年龄层次的歌者都能唱出不同韵味的歌声。当一批批演唱者们渐渐老去,青年人也逐渐掌握高难度的演唱技巧。老、青、幼环环相扣,代代相传,周而复始,小水井合唱团的歌唱事业一路高歌,不会断档。当研究小水井文化的专家问合唱团成员王丽萍:“你们是怎么学会美声唱法的?”她回答:“我们也不知道啊,反正从小就会,小的时候听爸爸妈妈这样唱的。”在她们的意识中,父辈或是父辈的父辈,一代一代将美声唱法继承和发展下来。在合唱的过程中,他们还训练出具有“和声对位”性的耳朵,一名刚从神学院培训回来的传道员这样说“我本身是唱四声部(男低音声部),同时还可以听一、二、三声部,但如果要讲很深的理论的话我不会讲,如果四个声部在一起比较和谐的时候,我能够听得出来。”

在这个平均文化程度只有小学水平的合唱团中,在没有专业老师教授的情况下,凭着百年前的传教士教给的方法,坚持不懈地歌唱,他们那种半声式的高位置歌唱状态、科学的发声方法、稳定的呼吸、歌唱时朴实无华的表情、优美的旋律,伴随着音高、节奏的准确性以及高难度的演唱技巧,不但符合美声唱法的要求,也给每一位听众留下深刻印象。确切地说,是唱到了每一个人的心中,使歌唱达到最高境界,逐渐形成了小水井文化。

【被歌声净化的灵魂】

小时候,常听有的老人这样教育小孩:“你这个苗倮倮,咋个就不会听汉话呢?”从未接触过苗族的我,在这句话渲染下成长的我,一直以为苗族是一个不讲理,无法沟通的民族。当我带着世俗的偏见走进这个有些荒凉的苗族小山村时,我的所见所闻不仅彻底改变了我对苗族的看法,看到了自己内心的渺小,更让我的心灵受到极大震撼!

听完他们遗世而独立的歌声,我从头到脚仿佛经历了一场盛大庄严的洗礼,心下里顿时澄明澄净。

如果说这歌声是震撼的,已经让我们感慨不已,那么小水井村民那颗透明透亮的心更是在短短4个小时的停留中,再一次触及我们的内心,再一次震醒我们已然麻木的心。

散落在大教堂周围的,不过四、五十户人家,走进村子后我们才发现,美妙的歌声与他们的生产生活境况相去甚远,村子里稍好一点的建筑是小卖部和加工房,更多的家庭还是土基房,屋内陈设简陋,光线昏暗,甚至是家徒四壁。好几户人家连点象样的炊餐用具和稍好一点的衣服都没有。户均年收入只有元左右,最好的也不过一两万元钱。即便如此,村子里也设了垃圾房,村庄道路看上去比较干净,没有我们印象中那些偏远落后小山村的脏乱差。不少外出干活的人家都不锁门,只将两扇门轻轻合拢。村子里一棵六十多年的大桑果树累累果实缀满枝头,很多熟透了的果实掉了一地,被过往的人们踩来踩去,沿树冠在地上画了一个大大的紫黑色的圆圈。虽然伸手就能够到,却依然果实累累缀满枝头。

许久没有见过这种自然美味的我们,在征得主人家同意时,边吃边跟他们聊起这棵果树。他们不知道,在大城市里,这样黝黑自然的美味果实,都是一、二十元钱一公斤,就这样熟透后干在树上未免太可惜。树主告诉我们,实在结得太多了,果子味道不是很甜,而且地里活计很多,还要唱歌,就顾不得这许多了,从来没考虑过有人偷吃的事情,经过的人喜欢就可以随便吃。不仅桑果,过年的肉全部挂在自家房子外面,从来不担心会有谁拿走那些东西。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虽家徒四壁,却热情好客。上锁的是垃圾房,因为他们担心垃圾会四处飘散;不上锁的是房门,因为他们从来不担心有“梁上君子”光顾。丰满的精神世界和贫乏的物质条件形成鲜明的对比。

乘着歌声的翅膀,一代又一代小水井人在这美妙歌声的陪伴下成长,歌声里暗暗潜藏的正能量让所有人的心灵得到净化,思想无比清澈透明。这样的村子是快乐的,尽管他们物质上很穷;这样的村子很少有婆媳关系不好的,大多数婆媳亲如母女;这样的村子是和谐的,村民之间几乎没有纠纷,即使有,只要长老一出面主持解决,没有不服从的;这样的村子是有魅力的,每到祷告日,方圆十多公里的群众都会跑来听歌讼经明大义;这样的村子,就连婚礼都与众不同,早上摆完酒后,全村男女老少都会聚在教堂,由老、青、幼三个唱诗班分别对新人献诗,祝福他们相携百年,永结同心。

乘着歌声的翅膀,辛苦劳作了一天的人们在歌声中汲取力量,寻求心灵的平安,寻求团结友爱的氛围,寻求对信仰低调而又执着的追求!

共 965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作者以乘着歌声的翅膀为题写下了这篇描写居住在大山深处的苗族同胞热爱音、乐热爱生活的文章,读着这篇文章我仿佛又从中听到了那从深山苗族同胞口中飞出的天籁之音,他们的歌声是多么的震撼人心和洗涤人的心灵。凡是到过苗族山寨并听了苗族音乐的人都会发出极深的感叹。他们非常热爱山里的一草一木、热爱生活,更是热爱音乐。苗族同胞勤劳而友善,他们在生产劳动中,边劳动、边唱歌,在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情况下,创造出了与专业合唱团想媲美的音乐,口口相传,代代相传,他们的音乐走出了山村,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曾经有位外国音乐大师在听了他们的音乐后,发出了“太不可思议了,太神奇了”的感叹。亲爱的读者,有机会的时候,去听一听那从苗族山寨中飞出的天籁之音吧!文章饱蘸文墨,层次分明,文笔简练,文字朴实感人,是一篇难得的好文,倾情。【:高铁】 【江山部·精品推荐14120 0002】

1楼文友: 14: 1:16 非常感谢作者赐稿【正向】,祝在【正向】创作愉快,佳作连连,问好!

回复1楼文友: 09:12:17 谢谢严老师百忙之中给了文友们这么好的一个平台。

2楼文友: 14: 8:52 紫荆花开把笔墨投向普通的劳动者,从中挖掘出来了人们群众的好文化,让我们分享到了净化人的心灵的东西。感谢,敬茶!

回复2楼文友: 09:1 :55 小水井村民的朴实勇敢如他们的歌声一样,让人过耳不忘。

楼文友: 14:41:49 勤劳的民族、朴实的民风,很值得我们学习,美妙、动听的音乐更是感人。

4楼文友: 14:48:29 人生当中绝无仅有的几次美好体验。

5楼文友: 17:47:11 欣赏苗族同胞的歌声,更赞赏他们的民风,伟大的民族!

回复5楼文友: 09: 8:11 这世上最美好的事物往往是最质朴的。

6楼文友: 09:01:49 深受作者文章所感染!苗族,一个纯朴的民族。我曾经陪一个苗族女孩去教堂唱赞美诗歌,如今拜读前辈大作,回忆起那些岁月惊艳的时光,亦是一种美好。问好作者,愿佳作连连! 对文字心存敬畏……

回复6楼文友: 09:14:49 每一种 微妙的人生感受都是一笔财苹果绿,谢谢您的鼓励与肯定!

回复6楼文友: 09:15:25 每一种 微妙的人生感受都是一笔财富,谢谢您的鼓励与肯定!

7楼文友: 10:20:15 祝贺获得精品,祝创作愉快,佳作连连,问好!

回复7楼文友: 10:29:47 谢谢老师!我会努力多写多发。

9楼文友: 11:45:41 恭喜紫荆花开喜获精品!

回复9楼文友: 10:09:51 以后争取创作更多佳作!

10楼文友: 11:46:08 欢迎赐稿正向,正向有你更精彩!

回复10楼文友: 16:44:12 谢谢欣然老师,让我们一起努力,把正向音韵做得更好!

冠心病人可以慢跑么

冠心病会不会头疼

冠心病的运动治疗

微信怎么开店卖东西
宝宝积食不吃饭怎么办
早上后背疼起床后缓解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