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网

一老家在山东br离休老干部刘奶奶今年七十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2020.03.25
一、老家在山东
离休老干部刘奶奶今年七十多岁了,她虽然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压,但耳不聋眼不花,精神矍铄。她有四个儿子一个女儿。女儿晓娟为了照顾母亲,就让她长年住在自己家里。
女儿家三口人。姑爷对岳母特别孝顺。因为全家都多才多艺,喜欢唱歌,家里于是添置了家庭影院。三十来寸的三星牌大彩电往客厅里一放,吸引了左邻右舍的不少音乐爱好者。读高中的外孙女小英一到周末,就从住宿的学校里回来,一家人自然要高唱一阵子。晓娟天生一副好嗓子,平生又多愁善感,唱起《飞天》,大有歌星风范;小英则唱《祈祷》,表现的是当代中学生的深沉与成熟;男主人则总是翻版邰正宵,一曲“夜风已冷”,唱的是有板有眼,情深意浓,赢得了阵阵掌声。再加上客人中不时有人克隆几首名歌金曲,南腔北调的,欢声笑语吵得个不亦乐乎。
每当这时,孤独而又心里不是滋味的自然是刘奶奶了。是啊,她年轻时哪有这样的快乐生活啊。她羡慕外孙女,还有她那些读高中、初中的孙子和孙女们。而孩子们却很少能理解她的诉说。她唯一能与之交流的,便是卧室中的那台牡丹牌的小彩电。但看电视也生气,广告没完没了,古装戏又太少,演也很晚。半夜三更的看电视,又怕那些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叫板声惊动了家人好梦。她爱看新闻,关心时事。但一看见日本人的消息,刘奶奶就气不打一处来,这是多年前落下的毛病。无奈,闭了电视,出去走走,也躲个清静。
客人们见把老太太给吵走了,都很不好意思。又唱了一阵儿,老太太转一圈就回来了。天晚了,也不能总在外面转悠,何况蚊子下来了,乘凉的人都回家了,连个说话的熟人也看不见了。
客人们见状,就停止了唱歌,请老太太在客厅里坐坐,说说话。大家客气了一回,刘奶奶坐下后,一开口,客人们就发现她热情而又健谈。是的,年岁大了的人,需要与人交流,说说心里话,唠唠家常。
影碟机停放,电视里又在播放日本人的专题节目。刘奶奶一听,气又上来了。
“我一看日本人就烦。小日本是真可恨啊!”老太太一开口,就神情激动得犹如在斗争大会上。
“俺是山东家,蓬莱那地方。听说过吧,就是八仙过海那地方,有山有水可漂亮了。俺小时候,正赶上跟日本鬼子打仗。那年头,唉,真不知是怎么熬过来的!”
刘奶奶的话匣子一打开,就勾起了客人们的好奇心,大家期盼的目光,让刘奶奶精神抖擞。让人想起李铁梅奶奶那“听奶奶讲革命英勇悲壮”的气概。因为有听众,刘奶奶也大有从头说起的架势。
外孙女小英不耐烦了:“又开讲了,烦不烦啊?我都听一百遍了。不就是地下党、纳鞋底、鸡毛信、送军粮,再不就是大刀、地雷、红缨枪。不过也就地雷有那么点意思。让我姥给你们讲讲地雷的事好了!”
“现在的孩子,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老太太并未在意外孙女的话,她仍沉浸在对往事的艰难回忆中,似乎一时不知道从何说起才好。
女儿晓娟见母亲又动了感情,就接话说:“小英,你别老瞧不起你姥,你姥可是老革命,真的是地下党啊!十七岁就入党了!”客人们的好奇心被激发起来,都纷纷说:“我们想听,大姨,您就给我们讲讲吧!”刘奶奶就正襟危坐,慢慢地讲起来。

二、鬼子来了
“日本鬼子打来的时候,我还没有小英大。十四五岁的农村丫头,也念不起书,我就与那些堂哥堂姐暗地里参加了革命。那时候,不敢告诉家里,怕大人们担心啊!一到天黑,我们就去秘密开会,商量开展妇女活动,支援前线的事儿。我们有时候黑下伙儿去给部队送军粮。我那时长得小啊,哪有小英的个子大?我扛了四十斤小米走在半道上就扛不动了,只好放在已驮了很多粮食的毛驴身上。山路不好走,也不敢歇着,怕遇上敌人。山里还有狼。我跟着村干部一起走了三十多里路,送到了地方,我们又连夜回来。还有时,前方打仗,我们就上前线抬担架运送伤员。去时,我们给战士们带去吃的。有一回,我挎着一筐煎饼,村长挑一担小米粥,跟一些抬担架的民兵走到半路,一个炮弹打在我们附近,我们立刻到路边的树林子里卧倒。炮弹炸得土块都崩进了粥桶里去了。到了阵地上,那些战士,都渴坏了,饿急了,哪还管脏不脏啊,用手把土块扑拉扑拉,捡一捡,就一碗一碗的盛着喝。回来时,我们就抬着伤员。子弹嗖嗖的在我们的脑顶飞过。我们猫着腰紧走。有时候敌机一来,我们就趴在路边的草棵子里隐蔽,就跟现在电影上演的一样。
“记得那年快过年时,鬼子到村里来扫荡。我们刚把饭做好,还没等吃,敌人就来了。鬼子专等我们吃饭的时候来偷袭。我们就赶紧组织群众往后山转移。一家家老婆孩子一大群人往山里跑,那个慌张啊。我家邻居有个三婶,齁喽气喘的,还是小脚,又带个包裹。她跑几步就坐下来直喘气,所以落在了后面。我只好帮她拎着包,搀着她走。跑到半山腰时,村里一个穿长袍的教书先生,袍子被枣刺棵子给刮住了,他怕把袍子扯坏了,就用手一点点去摘,可是越着急越摘不下来,赶忙摘下来时已经落在了后边。他还没等跑几步,就被鬼子一枪给打中了,血都染红了袍子……那情景到今个我也忘不了。
“我们在山里呆了两天,有不少人给冻病了。当侦查员回来告诉我们鬼子走了时,我们才敢下山回家。到了村里一看,有些人家房子给烧了,一家人坐在地上哭,骂小日本不得好死。村长只好把他们安排到各家暂住。一进门,你就瞧吧,家里乱成一片,摔锅砸盆的。那小鬼子可真是坏透了,刚做好的饭,你要是吃了也行,他们却把饭里倒上马粪,有的还往锅里拉屎!你说小鬼子是人么?
“有一家有个孕妇没能跑出去,藏在家里,被鬼子给搜出来了。那媳妇给吊在村中的一棵老槐树上,肚子给开了膛,那小孩都快生了……比现在电影上演的还惨哪。小鬼子真不是人啊!”
满头白发的老人眼含着泪水,像在诉说自己亲人的往事。女儿晓娟赶紧岔话说:“别讲那些伤心的事了,还是讲讲地雷的事吧。”客人们早已被刘奶奶的情绪感染了,大家都是第一次听熟悉的人讲那让人不敢相信的事,惊讶得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只有静静的听刘奶奶讲下去……

三、地雷哪儿去了
刘奶奶平静了一下,又陷入对往事的回忆之中。
“那时,我们与鬼子打仗,哪有什么武器啊?民兵也就几杆枪,另外,每人发一个地雷。埋地雷都是有组织的,平时就放在自己家里藏起来。我有一个堂兄叫天利的,把地雷埋在自己家里的驴槽子底下,一直埋了很长时间也没用。后来小日本投降了,区上又组织回收地雷,可是天利的地雷却没有了。他只说是埋在了驴槽子底下,可是驴也不能把地雷吃了啊。区上就怀疑他通敌,说他是把地雷交给国民党了。村长就根据区上的指示把天利关了起来,并派几个民兵日夜看守他,等候上级的处理。看守的民兵都是同村的兄弟,从小在一起长大的,谁也不能眼看着他被带走枪毙吧!就在一个夜晚,他们故意放松了警惕。天利乘机逃跑了。那时,他刚娶媳妇不久,也顾不得媳妇了,一个人跑了,也不知道跑哪儿去了。后来才听说,他跑到上海投奔了一个亲戚。再后来听说他跟着亲戚去了台湾。那个地雷究竟哪里去了,谁也不知道。”
说到这里,刘奶奶喘口气,自然打住了话题。客人听得入了迷,但也并不急于知道结果。

四、走出大山
“天利跑了以后,不久蓬莱就解放了。有一天,我有个本家叔叔从大连回来,我就问他在大连能不能找到工作。他说,大连也刚解放,很多地方都需要人。我就跟家里商量想到大连去找工作。那时,家里已经知道我参加了组织,也就没有反对。第二天,我一个人到蓬莱县委去办了组织关系,来回走了一天。第三天,我就跟那本家叔叔出发了。那时,去烟台一天就有一辆敞篷车。我们没赶上,只好往烟台走。我们整整走了一天,才到了烟台。然后再坐船去大连。到了大连,我们先到了一个亲戚家里,亲戚给我做了一碗面条,我已经饿得不行了,也顾不得姑娘家害羞了,狼吞虎咽的,吃得那个香啊。第二天,我就跟介绍人一起去工厂找工作。我们来到一个军服厂,有个干部了解了我的情况后,很高兴就把我给留下了。因为我是山东来的,又是党员,第二天就可以上班了,我高兴极了。那时正是抗美援朝,火车往朝鲜发军用物资。我的工作就是负责把做好的棉衣用机器压实打包,再跟着卡车运送到火车站。我住在工厂的宿舍里,每天忙忙碌碌的,却非常开心。后来,我认识了当兵的老伴,也是山东老乡,文登的。再后来,就随转业的老伴一同来到了这里,一晃就儿女成群了。”这时,晓娟拦住了话说:“我妈的往事说起来长着呢!她当年还在大连的学校里做过报告呢。现在老了,一身病,也没人理了,报销点药费都困难。唉,别提这些事了,还是我快点给你们讲讲地雷的事吧。”

五、堂兄回来了
“前两年,我父亲去世的时候,山东老家的舅舅来了。我妈还没忘记地雷的事,这回可找到机会了,就向我舅舅打听天利舅的情况,询问那地雷的下落。舅舅告诉我们,说天利舅去年从台湾回来探亲了。人家在台湾开了个钱庄,可有钱了。他一回来,连县长都惊动了。县里派车接送,可风光了。天利原来的媳妇早已改嫁到了邻村。天利不忘旧情,到那家去看望她。多少年没见面了,也没有音讯。如今又都是儿女成群了,两个白头人相对无言,只是默默的落泪。天利就把手上的一个大金镏子摘下来,留给了她当年的“媳妇”,转身就走了。至于那地雷,说来很简单。原来那驴把地雷给刨出来了,火药受潮了。天利舅以为不能用了,就把地雷拿到山上,把火药倒出来,用火药去药山上的野兔子,想捉几只野兔子吃。可是当时就是不敢说实话,只好逃命他乡去了……”
原来如此,大家听了之后又是一阵感慨。刘奶奶笑着说:“你说这事遭笑不遭笑?我那堂兄是个老实厚道的人。哪像现在的年轻人啊,什么都不在乎。这么些年过去了,我真想再回老家看看啊。听说山东现在发展得很快,可我这身体实在是走不动了。”老人又陷入了伤感之中。
客人们听了都非常感动,谁也想不到刘奶奶还有这么富于传奇色彩的革命经历。她不就是活下来的刘胡兰么?而如今的年轻一代,对她们的认识和理解又有多少呢?
“地雷哪儿去了?”一句普普通通的疑问延续了近五十年。为什么这么痴情?为什么这么执着?因为,这其中凝结着革命者对战争岁月的难以磨灭的记忆;这其中饱含着革命者历尽苦难沧桑,那种劫后余生的战斗豪情!不是么?除了像刘奶奶这样的革命者,又有谁去关心这样的问题呢?

共 4208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有句老话,“忘记了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作品通过刘奶奶对抗日战争的回忆,表现了老一辈革命者不忘过去的情怀,值得后辈敬仰和学习。推荐阅读。 (编辑:晋忻李)
1 楼 文友: 2010-02-10 00:28:21 预祝作者春节愉快! 喜欢文学、音乐
2 楼 文友: 2010-02-10 10: 0:10 那些难忘的岁月,以及那些难忘的记忆,都是一笔宝贵财富。 广东省青年产业工人作协会首席特约副秘书长,贵州省作协终身会员,广东省作协会员《作品》网络版编辑,中国作家第一村作家工作室成员,观音山文学社副社长兼贵州分社社长,《塘厦文学》特邀副主编。《新文报》总编珠海治疗妇科方法
南宁癫痫病医院咋样
汉森四磨汤口服液价格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