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预算监督不能偷懒物业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2022.03.03

突击花钱 、 花完预算 时值年末,有关政府 钱袋子 的消息再次引发舆论热议。据报载,湖南长沙一家企业总经理举报省财政厅等机关在政府采购中,招标过程有 猫腻儿 ,原本1500万元可以完成的采购,最后却以 000万元高价成交。湖南省文化厅规划官员回应称,设置投标产品价格最低下限, 是为了确保采购的质量 ; 是预算执行的需要,因为如果预算没有执行完,财政就要收回,必然会影响第二年的预算编制 。

近年来各地频繁出现政府采购价比市场价明显要贵要高的怪象,究其原因,其中不仅有权钱交易等腐败因素,也不乏某些政府部门必须花完财政预算的 合理理由 。湖南省文化厅这名官员的回应就颇具代表性,道出了 天价采购 背后的悖论。

按照我国目前的财政预算制度,下一年预算额度由本年度收支情况决定。这意味着,今年的预算资金花不完,明年的预算就可能被核减。甚至于,有可能会受到 办事不力 的批评。于是,把本年度的钱在年底前突击花完,在某种意义上就成了一项重要的任务,而对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却往往不予在意。

为了花钱而花钱 的病根,在于我国的预算制度出现了问题:当前的《预算法》并没有解答好 预算花不完怎么办,是不是一定要花完 这一重要问题;更没有回答好 预算怎么花,到底谁说了算 的问题。按现行预算体制,每年财政部门代表政府向各级人大作的预算报告不仅笼统,其间 水分 多多。代表们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对财政预算弄个水落石出很困难。

因此, 只买贵的,不买对的 虽是一些政府官员铺张浪费所致,但主要是我们的预算监督太 偷懒 。

生活里好像单调了许多 预算监督 偷懒 之处在于,预算管理及绩效考核机制长期以来 只问花钱不问效果 。这意味着,我们的预算监督,很多时候是一种 负激励 ,即不是鼓励预算执行者如何精打细算地节约,而是 要求 预算执行者实际上花不完也要想着法子浪费掉。 浪费有理,节约无功 ,在这样的预算激励机制之下,不管有没有实际需要和价值,也是普遍出现年底突击花钱的深层次原因。

只有把预算监督的 负激励 效应,扭转成为争先恐后节约的 正激励 ,才能杜绝这样的现象。

首先要改变预算编制在时间上的滞后性。在制度安排上,人大审议预算报告的时间在 个月左右,而一个完整的预算执行年度从1月1日起就开始了,还未授权,钱已经开始花了。其次,要改变预算编制的粗陋。预算分为类、款、项、目四级,指标一级比一级细,可是现在很多地方编制的预算,最好的也只到项一级。最后,要加强对预算的绩效考核。有效的预算监督考核,应当是在预算报告具体到一块钱的水平上对每一分钱进行 性价比 考量,不能再把考核变为 花没花完钱 的简单追问。

合肥医院妇科哪好
庆阳哪里治疗白癜风
云南哪里治疗不孕不育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