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一生也忘不掉的三快一慢作者李秋海(1)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2020.02.18
一生也忘不掉的“三快一慢” 作者 李秋海

疆字906部队往事回顾 3

一生也忘不掉的“三快一慢”

西域老兵 李秋海

※这些保存了近半个世纪的领章和帽徽,曾经伴随我度过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那一年,我还不满17周岁。可是,作为一名头五星的解放军战士,我已在新疆军区疆字906部队特务连有线二班服役半年多了。经过新兵训练、爬杆跑线、开荒种田,应该说从小在城市里长大的我,也初经磨练,身子骨和意志力自以为练的也差不多了。不料就在这时,一项超乎想象的艰巨任务来到了我们面前。

※那一年,我16岁…

那是炎热的夏天刚刚开始的时候。经过连排的动员,我们才知道,为了发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传统精神,翻建营房,改善部队住宿条件,连队要集中开展一项脱坯烧砖的突击任务。按照新疆的说法,“脱坯”并不这么叫,而是称作“打土块”因此,一场突击打土块的攻坚战就要开始了。

动员会之后,当时的我并未把即将到来的“艰巨任务”放在眼里。到部队来,不就是要经受锻炼吗?天天唱着“解放军是座大学校…”的战友们,下决心要在这场攻坚战斗中干出个样子来。更何况我这个“城市兵”一向对玩泥巴充满了兴趣,不仅顽童时就爱捏泥人、摔泥炮,当兵前偶尔到乡下看到农民伯伯脱坯烧砖,也总要兴致勃勃地站到跟前看上半天。现如今就要亲自上阵彻彻底底跟泥巴打交道,玩个痛快,岂不快哉?

上阵第一天,我记得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以班为单位,沿着炮连营房东边那条土路,向北大约走了20来分钟,便来到这个考验我们的新。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初来乍到,除晒砖场旁边那冒着白烟的火窑外,映入眼帘的,竟是一堆堆小山一样的泥巴。再仔细看看我们将要使用的武器:除了铁锨,就是一个个坯斗和几把刮泥弓。尤其是那第一次见到的新疆坯斗,虽然坯模的尺寸天下都一样,可那整个坯斗的长短却着实把我们吓了一大跳。在内地时,我们见到的坯斗,都是三个砖模横着排列,连手托的底板,总长不过米把,加上填满的泥巴,最重不过20来斤。可眼下的坯斗,竟然是六块竖着排列,长度不但增加了,宽度也一下子增加了一倍。

※无线电班副班长白华华,年龄比我还小一岁

可以想见,假如再填满湿几几的泥巴,它的重量会有多少_一布袋面啊!难怪我们班有名的大力士,来自河南濮阳农村的孟令西战友掂了掂之后说,“这家伙厉害!没见过。”说完,还拍拍手向后退了两三步。

听完熟悉技术流程的兵师傅讲解,我们班八位弟兄就跟着刘建设班长投入了战斗。其他班排的弟兄们也不示弱,一个个小老虎似地窜梭于工地上,生怕落后完不成任务。一时间,砖场上噼噼啪啪的摔泥声,扣坯时发出的砰砰声响成一片,再加上不断有战友站到土坡上做鼓动宣传,什么“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好不热闹。

※在有线2班与我并排挨着睡大通铺的韩军(右)和警卫班小兵郝洪山

不过这是大景象,小气候可就不同了。打土块毕竟是一项重体力活儿。我们一天下来,个个都累得散了架似的,就连大我三岁的韩军老兄,也累得龇牙咧嘴。他不无感慨地对我说:“秋海,我当知青就够艰苦了,没想到这比那还苦!”谁说不是呢?那时我才从校门走出来,论起真来,还是个未成年人呢!累就不说了,光瘦小无力、缺乏劳动经验就闹出不少洋相。比如在工地上,我两手切泥的力度和动作掌握不好,不是泥少了填不满坯模,就是泥太多摔不实模角,常常要补泥或用手往里摁。扣坯的时候,由于掌握不好技巧,要么脱出来的坯四角上翘,要么连拍带打坯块就是不出来,搞得我花头泥脸,尽耽搁时间。更难为情的是,初次端重达几十斤的坯斗,我竟然一下没端起来,最后硬是深吸一口气,猛嘿了一声才勉强端起来。由于坯斗太重,往晒坯场送的时候怕弯腰撑不到地儿闹笑话,我只好把坯斗紧贴腰带扣,肚子挺的高高的,腰往后弓着,假装轻松地缓步往晒场上跑。

就这,还是惹得孟令西哈哈地笑起来。他得意洋洋地说:“秋海,在家没干过活吧?看咱!”只见他动作麻利,两手一抱,对着泥堆从上往下一切,把不多不少的泥巴在地上熟练地一滚,再托起来啪地往坯模里使劲一摔,就这么连续六次,用刮泥弓一拉,一箱平整的土坯就完成了。接着,他还有意显摆地端起坯斗一溜小跑消失进往来窜梭的人群里。还有更可笑的事呢!大热天里,面对这又脏又累的泥巴活儿,战友们乐观主义态度十足,想了不少巧办法。你看,韩军老兄不知从哪儿找了个破麻袋,撕成好几块分给大家当围裙。有了这件新劳保用品,再上工时,我们干脆都脱了裤子,用黑皮电线把麻袋片儿一穿,直接围在了大绿裤叉子前边。这样的装束,既通风凉快,又耐脏免洗衣服,好不让我们爽了一把。反正部队里没女兵,周围又是烈焰似火的戈壁滩,我们一个个“头顶破草帽儿,腰缠麻袋片儿;汗滴如流水儿,浑身泥巴点儿”很难想象这是一支什么样儿的部队。

※45年前疆字906部队特务连的老营房

也不能以为只要不怕脏、舍得掏力就能干好这件事。这不,各连队扣坯的速度很快都上来了,可是质量却大不尽人意。晒场上的土坯尽管经过了拍打修整,却依然厚薄大小不等。这引起了首长们的高度注意,“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嘛!于是“高僧讲经”的场面出现了,“技术能手”的示范表演一遍又一遍。部队可真是一座大学校,对什么事都善于总结经验找规律。很快,一套“三快一慢”的打土块战术标准传遍工地。三快:泥巴切得快,端着坯斗跑得快,往地上扣坯的动作快;一慢:扣过坯斗之后,向上提的动作一定要慢。就这样,在“三快一慢”的技术指导下,不仅速度大幅提升,起坯模造成的翘角、带坯现象也大大减少,再加上经验的积累,我们很快都成了娴熟的制砖傳。

成绩确实喜人。眼看着一堆堆泥巴山,变成一排排整齐的坯墙,再经过风干装窑,最后变成一垛垛红砖,特务连弟兄们的心里别提有多甜了。那哪里是一垛垛砖头,分明是我们眼里一排排崭新的营房啊!

※年过半百的特务友,风采依旧。左起:申希伟、陈新民、张长山、刘云亮、孙健、刘明乾、董宪法、赵育培、霍奎印

通过这次突击打土块,特务连的新战士们就像经过了一次洗礼,个个胳膊腿长出了肌肉疙瘩,人人多了一股子勇气和耐力。人们常说,部队是一座大学校。可是,这学校是怎样教育人的呢?我想,教我们学会制砖,当然也包括各种军事技能,恐怕不是它唯一的目的。磨练出坚强的意志,树立起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才是它更高的教育目标。转眼,近半个世纪过去了,许多青春的记忆都已模糊,可这“三快一慢”的术语却一直深印在我的脑海里,提醒着我,鞭策着我…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忘不掉

《忘不掉》是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的片头曲,由韩红、张越作词,韩红作曲,孙俪演唱。

延伸 · 推荐

向着遥远出发 作者 李秋海

疆字906部队往事回顾 1向着遥远出发9495次军列留给我的故事西域老兵 李秋海※红色的记忆,伴随我45年了人生有无数次出发。我要记述的这次出发,却非同一般,因为,这是我告别孩童时代,走上社会,向着遥...

久违的紫荆山公园 作者/李秋海

久违的紫荆山公园郑州 李秋海柳条依依,莲花朵朵。年轻时经常去这座公园。最多的是带着女朋友,包括她后来成了我的妻子,甜言蜜语,加上花前月下,果然罗曼谛克…再后来,我们依然常去,那是我们的宝宝已有了自己的...

.special_tag_wrap{clear:both;padding-top:40px;} .special_tag{padding:0 0 23px;border-top:1px solid #ddd;border-bottom:1px solid #ddd;} .special_tag a,.special_tag a:visited{color:#0f6b99;text-decoration:underline;} .special_tag_ttl{position:relative;top:-12px;float:left;padding:0 10px 0 0;background:#fff;font:18px/20px 微软雅黑;} .special_tag_cnt{clear:both;color:#888;font:16px/30px 微软雅黑;} .special_tag_tj .special_tag_ttl{color:#f33;} .special_tag_bk .special_tag_ttl{color:#1d87e4;} .special_tag_bj .special_tag_ttl{color:#96369f;} .special_tag_hg .special_tag_ttl{color:#f68b2d;} .special_tag_gd .special_tag_ttl{color:#09aa46;}
儿童咳嗽专用药哪个牌子好
重庆治疗男科方法
兰州治疗癫痫病医院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最近更新小说列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