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同窗的聚会母校的情思1971届北京四中同(1)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2020.02.16
同窗的聚会 母校的情思 ——1971届北京四中同学聚会

纷纷扰扰的岁月。

命运多舛的人生。

一起从那里出来。

再见时如幻如梦。

虽没有老态龙钟。

仍可见满脸纵横。

唯有共同的学场。

那定是北京四中。

母校,我们重踏故地。

同学,我们重温旧情!

2018,新年时钟刚刚敲过。

我们似乎要重启人生!

元月十三日,71届三连各排(班)的部分同学暨分配到北京化工五厂的大部分同学在自己的初中母校—北京四中相逢、相聚,共诉同窗之情。

我们的校园

是这样熟悉,又是如此陌生!

勤奋、严谨、民主、开拓!

这是不是随时代同行的校训!

靓丽的操场,请允许我们用这样的词汇形容。

以前那个教学楼前的水泥砖台,已经被如今宽敞大气的阅操台所替代,座西面东。

场地面积实际有所缩小,但使用面积和运动效率肯定有所提升。除却了杂丛乱草,告别了空旷泥泞。

匆匆而过,一时想不起谁在穿越日月星辰?

大众化的拔河泥塑,倒使我们忆起初中生活的集体拼争。

北京四中的校友当年在校读书时,有的钟情数理化,有的偏爱文史哲,因此对教过自己文化课的老师,在记忆中便各有千秋。但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中学生无不活泼好动,于是便有一位老师,凡是他教过的学生,不管是喜欢理的还是喜欢文的,无不对其推崇备至。尽管岁月无情人生易老,但这位老师的形象却始终深深地镌刻在他的学生们的心中。

这位老师即是被誉为体坛宿将,教苑名师的北京四中特级体育教师韩茂富先生。

晨霾早已荡去,冬季的校园朗朗清清。

老校长室早已里外翻新,保存了骨架,却也已经无人在内办公。偶尔做它用打开时,也总能闻到时间沉淀下来的气息,我们观之,内心崇敬!

刘景昆先生字伯忠,河北安新人。生于1893年,卒于1972年。1920年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即执教于北京四中,直至1962年退休。1955年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1956年评为北京市化学特级教师。在北京四中教书育人近半个世纪。我们虽然没有耳濡目染,但仍存有内心的尊敬。

一代名师物理特级教师张子鄂先生是我们的物理老师,到现在还清晰地记着他的讲课:动能转势能,势能转动能为什么,就这么规定的他的名言是: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 。我也做过几天教师,深知教师必须具备一桶水的精神。

张子鄂老师精彩的物理教学,不仅给我们增长的是知识,他那潜移默化的做人之道更会使我们受益终身。

快捷、透亮的电梯,之字形的楼梯通道,楼下的亭廊,告诉了我们什么呢:效率、消防、浪漫、沉静,这应是一个校园必须考虑和具备的建筑环境。

把大门改建在西侧,实乃聪明之笔。同是重点小学的黄城根小学,在路的西侧,增加了些许学习氛围;避免了和北大医院的一路之隔、人员的拥挤和容易杂乱的交通。

校园上下纵横,更易使学子们想到柳暗花明。

现在从初中就开始了德、智、体、美”的意识培养,艺术楼的建设,无疑缩短了通往美”的路径。

校园处处是雕塑和艺术装饰,当然要填充的是学生们还属稚嫩的心境。

听说校园里的多数教学楼,都是六边型建筑,难道要在浅意识里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从而走向多彩的人生?

在楼群的拐弯抹角处,极具用心的添置了很多锻炼设施,就是让学生们充分利用下课的十分钟。

四中的首任校长王道元先生有篇对四中学生的训诫,刻在一块大石上并放置在教学楼前边的草坪中。

训诫文字中有须知人之所以生,要以自食其力为本根,以协同尚义为荣卫”和不知学无止境,致用亦无止境,有生之年,皆学之日”譐譐教诲,不敢不听!

综合楼内,孔子像摆放当中。

国学讲堂,当传中华文明。

中国科技,自古生根。

山河大地,其任在我豪迈文字,醍醐灌顶!

四中不是北京城里年纪最老的学校,但1905年诞生的它绝对是名列前茅百余年过去,曾经的四中校门被毁又重修,现在成了操场的入口之一。我们这次聚会的三十多名同学,除了在校门口集体照像外,最想照的就是在老北京四中的老门口(以前是校园东侧的正门)的合影。

同分配到一个单位的39名同学,如期而至的共有23名。

男同学同事的风彩,从左至右:巩建、许寿成、景肃、弓家培、潘君可、于五建、何秉锐、辛继雄,还有一个后到的陈志强。

女同学同事的风彩,前排自左至右:候立明、王华、周惠玲、韩锦媛、樊艳华;后排自左至右:张亚丽、刘藜微、于俊荣、李惠英、尹长福、董声玲、张金霞。

同学们都不遗余力地为大家拍照。

左边四人,我们一同骑车到昌平,在同学姐姐家住一宿,第二天又畅游沟崖,再骑车返城。

右侧四人,我们工作后曾同住一室,还有潘君可、刘克(在国外)上下铺的陋室,暖暖融融。

景肃、刘藜微,同学伉俪,携手了多半生。

候立明、董声玲、于俊荣。下图一

猩猩刘建兵(四排)被辛继雄一嘴叫出声。

何秉锐、候立明、于五建。下图一

候立明、韩锦媛、李惠英、刘藜微。下图一

王华、尹长福、李惠英、巩建、刘藜微、许寿成。下图二

校门影

AA制用餐。校内食堂不允许喝白酒,只能偷偷带进一瓶,稍助酒兴。

袁英(九排)正在为大家朗诵他自己书写的诗篇。

弓家培、崔丽霞(九排)(下图一)

尹长福、辛继雄、候立明。下图一

潘君可、景肃、何秉锐、弓家培。下图一

成广盛、站嘉怡、刘建兵、张亚丽、于五建、周至。下图二

陈志强、成广盛。下图一

虽然斟不满酒,但却倒出了情。

中学读书期间,男女生基本没有往来、沟通,现在打破界限,都是笑脸相迎。

不仅仅因为是母校所以说饭菜好吃,的确是色、香、味、美,无可挑剔,超高水平!

也因为我们的母校有个内线—孟学成(九排)中间那位。他毕业后留校至今,同学聚会,他也特有面子。左起巩建、孟学成、于建中。

畅聊、祝酒、合影,是今天饭桌上的主旋律。五十年的沧桑不会一顿饭就能道尽!

还是多留点影像吧,这会使我们不断地增加对母校的记忆模块,陪伴我们走向最后的人生。

袁英的诗作做为今天这个篇章的结尾:

邀你来团圆

为1971届同学新春联谊而作

一晃五十年。

你们都在哪儿?

身体可健壮?

家人可康安?

一晃五十年。

是否鬓发斑?

少时风姿帅啊。

花甲俏薰兰。

一晃五十年。

思念每一天。

期盼重相逢。

聚首话当年。

一晃五十年。

春节联谊会。

邀你来团圆。

我还希望着下一次的团聚,让我们在母校再叙同窗情!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同学聚会

同学聚会,顾名思义即同学之间的聚会,其意含同学之间的离别,有短暂的分开后的再相聚,也有分别多年后同学再次相聚,其中也暗含对分别多年后再次相聚的一种莫名复杂的情感。同学聚会遵循着公平,公开,尊重,绿色的原则,让大家在融洽的气氛中相约交流,纪念相聚,典藏回忆,并为明天合作共创新局面,这里惟有美好回忆.具体包括同学聚会活动流程策划、小学、初中、大学同学、聚会摄像,聚会摄影、光盘制作、酒店预订、视频制作、邀请函制作、礼品设计、物品采购、文稿起草、礼仪接待、租车服务、会场布置、聚会主持人、同学录制作,通讯录制作,纪念册制作等服务项目。

云香精泡脚的好处
狮马龙活络油止痛好吗
三诺血糖仪价格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最近更新小说列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