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文字诔祭同文随笔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2019.09.06

同文大我近20岁,按族家辈分却免我两辈。他担任俺村党支部书记近 0年,2014年元宵期间不幸去世,享年76岁。因为没得到讣告,我未能参加吊唁追悼,一直感觉遗憾,写点回忆权作誄之。

同文是上世纪50年代的老党员,从年轻就担任村组干部,70年代初受到群众的拥护当选村党支部书记,这一干就是 0年,不仅在俺村群众中享有威信,就在附近村也是有名望的。他在村里按辈分属于大多数父老的晚辈,虽居“人头”,毫无架子,尊老爱幼,亲民爱民,每年春节他会挨家去拜年,顺便听取民声;他清正廉洁,一身正气,治村有方,任职期间,不管是村里开会、搞义务劳动,还是征公粮、敛提留,只要支部一声令下,群众闻讯而动,全村历年来没有发生一起群众上访和民刑案件,在那个时候,这是很难得的;他几十年如一日,对党忠诚,情系民生,各项工作经常能在全社起带头作用,多年被评为先进党支部,他连续几届当选为县级党代表或人大代表,还曾被评为县“劳动模范”。时过多年,回忆他为俺村做的工作,数不清,写不全,我认为可以概括这样几个大的方面:

发展生产,改变贫穷面貌。我记事时候,到地里挖野菜,经常见到的是“晴天白茫茫,雨天水汪汪”,庄稼产量很低。同文担任支书后,顶着极左路线的干扰,带领群众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统一规划,削高填洼,一车车地运,一锨锨地平,将所有耕地建成“旱能浇涝能排,沟渠配套相连”的方块田,引进技术推行水稻种植,既改造了盐碱还增产。从那开始,农业生产发生了极大改变,农民能填饱肚子,给国家交售了大量“爱国粮”,在县里领回很多红旗和奖状。改革后在全社较早推行了生产制,大面积种植棉花,让村民真正走上了富裕路子。

眼光超前,实行新村规划。俺村是个400人的小村子,但过去的村庄不仅破烂还占地很多,东西长有2里。改革后农民富裕了,纷纷打算盖新房。同文抓住时机,组织群众商议,进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最早开展新村建设,既节省了土地,还避免了“盖了再搬”的问题。他重视教育文化,前后2次修建学校和“文化大院”,虽然是个小村,竟成为附近几个村的“中心小学”和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这让邻村很羡慕。

革陋除弊,树立文明村风。过去村里红白事大操大办,相互攀比乃至“打肿脸充胖子”,很多陈规陋习。同文上任后,力主移风易俗,立下村规,从新从俭办理。比如,红事不准街坊坐席,白事不准雇用吹鼓手、不准吃丧,参与治丧的都是义务工,埋葬后一年后不留坟头、不能立牌,这样就少占用土地,还方便了耕作。有了规矩,不管穷富还是族院大小,都不例外,革除了多年来的陋习,减少了浪费,村民拍手称赞。

……

1998年,同文年过花甲,主动向镇党委提出“让贤”,经过几次的申请,最终退了下来。他退职不褪色,甘愿做青年干部的“人梯”,很多事仍是村里的“主心骨”;他坚持一个老党员的标准,处处起模范作用,向青少年进行红色教育,给群众做些力所能及的好事;他一生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家人,在村里他一家四代几十口人,是有名的和睦家庭、“有德之家”。他去世较为突然,村民为之悲痛,无不怀念他对村里的贡献,更感念他一生“忠诚于党,关爱群众”,虽没有“惊天之举”,但在他60年的党龄里给党“添彩不抹黑”,从他身上能切实感受到党的先进性。很普通的评价,折射他的一生,也是俺村给予他的最高奖赏!

我作为一个普通村民,敬佩他的为人为事和为官之道。早年我搞通讯报道,在他身上和他领导的班子里采写了不少;我离开家乡后,每次回家都找他聊聊,他尤为关注时政,我先后给他带回《齐河县志》、《中共齐河地方史》、《中共齐河组织史》等资料书。在与他交谈中经常听到一些“闪光点”。他常说,当村官要让群众服气,最根本的就是公正、清白,要讲党性也要讲德性;当村官必须把对上负责和为民办事结合好,做党的政策的宣传员、执行者,还要做群众的代言人;当村官就得公道厚道,图个街坊爷们的信任和看得起,不能图沾光发财,村里的财务几十年都是清清楚楚。他的很多话属于“正能量”有哲理,至今还在村里流传。我对他有些特殊感情,还因为,他是我家父亲担任第一任支部书记时候,最早培养起来的青年干部,他们之间虽然隔着几任,但在一些政见上往往很统一;他是我的入党介绍人,1980年我已经在公社干“临时工”,由于户籍原因需要在村里走程序,同文主动做介绍人,还一度劝我做他的“接班人”;他是我发奋努力、不断成长的激励者,高中毕业回村受到他的“高看一眼”,力排争议准我走出来,并给予很多关照。所有这些,无论从个人角度还是作为一个村民,我由衷的感激他,赞成他。我想,俺村绝大多数父老也和我一样,不会忘记他!

谨以此文,怀念俺村老支书--阮同文,也期望他的精神风范在俺村传下去!

写在2015年建党节 于怡心园

共 1916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这是一篇充满正能量的随笔。文章以回忆的形式,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大队支书阮同文平凡而伟大的一生,阮同文从年轻担任村组干部到70年代当选村支部书记,一干 0年,他毫无架子,尊老爱幼,亲民爱民。清正廉洁,一身正气,他几十年如一日,对党忠诚,情系民生。他致力于发展生产,改变贫穷面貌,带领群众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统一规划,削高填洼,将所有耕地建成“旱能浇涝能排,沟渠配套相连”的方块田,较早推行了生产制,让村民真正走上了富裕路。作者历数了老支书为村民办得每一件好事,充分的为我们展现了老支书处处为村民的光辉形象。文章叙述到位,层层递进,延伸有度。好文值得细细品读,倾情!【:项梅】

1楼文友: 22:09:57 一篇非常值得一读的好文章,感谢赐稿文字,文字有你更精彩!问候作者!

回复1楼文友: 2 :57:29 谢谢鼓励!

2楼文友: 22:14:20 一篇充满正能量的佳作,值得推荐共赏,拜读学习了!

回复2楼文友: 2 :57:55 感谢光临!

楼文友: 22:15:49 还是老乡啊!齐河,我是商河,祝老乡创作愉快!

回复 楼文友: 2 :58: 6 老乡好!请多指教!

4楼文友: 22:59: 0 质朴的的语言,饱满的情感,欣赏学习了。

回复4楼文友: 2 :59: 4 自我感觉没有文学性,只是为了怀念随笔写来!

哪种血糖仪比较好

家庭用血糖仪什么牌子好

哪种血糖仪好

汉森四磨汤口服液价格
小儿发烧怎么办
小孩健脾胃的药有哪些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