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

心灵倾听雨的过往散文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2019.08.26

雨,可能是大自然最常见的一种景物,无论身处何方,都能感受到它、触摸到它。许是因为一年四季来得过于频繁,就像常年伴随身旁的炙热亲朋一般,人们常常会忽略雨的真实存在,有时连着几天的雨反而会使人心生厌烦。又或许是为了证明“物极必反”的自然定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又会消失得无影无踪,眼看着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的大地万物,就算烧香拜佛,也仍是极目难见。如此一来,雨更像是一个喜怒无常的黄毛小儿似的单凭着自己的心情自由来去,全然不顾世俗的情感和道德的约束,表现出一份不加粉饰的真实和无欲无求的豁达,这也许就是从古到今很多文人墨客喜欢它的原因吧……

【春雨】

春天的雨宛如素雅沉静的少女,深藏于闺阁之中,常常是只闻其声、难见其容,俗话来说金贵得很。唐代诗人杜甫在他的《春夜喜雨》中已是描写得淋漓尽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从中不难看出诗人对于春雨的深厚情感,诗歌所描绘的春雨润物之美景自是不必多说,仅仅从诗人笔下春雨的形态来探析,其随风摇摆的婀娜身姿、悄无声息的灵动之意融汇在一起,多么像一位待字闺中的少女,惹人无限怜爱。如果说杜甫的诗句给人一种单纯的形之静美的话,那么唐朝另一位后起之秀“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的诗句则给人春雨色之秀美——“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诗歌对于早春佳景的赞美之意溢于言表,特别是那春雨中若有若无的青黄草色更加是“以少胜多”的“最好之春”。

如果说“观其形,赏其色,思其韵”属于高高在上舞文弄墨的雅士,那么“春雨贵如油”便是平常百姓心中渴望春雨的诚实心境表达。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更是农人们播种丰收希望的季节,然而,北方的春天雨是极其缺乏的。从立春到暮春鲜见有雨降临,往往看着天空阴沉沉的一片,好像雨就在云朵的嘴里含着,可就是不舍得抛洒下来,转而又乌云散去晴空万里。有时在万籁俱寂的夜晚,它却会悄悄地飘落到地面,亲吻一下久违的花草和泥土,不过在黎明到来的时候,它就会早早地离去,只留给人们或湿或干的路面,还有清新甜美的空气,而,遍寻无踪迹。对于那些急需雨水滋润和浇灌的庄稼而言,春雨就显得吝啬了许多,经常是连麦苗、油菜的樱桃小口都没有润湿就迅疾归去,让它们无奈地耷拉着脑袋遥望着春雨下一次的约会。虽然,春雨总是难得一见,也总是让农人望眼欲穿,但是,这一点也不影响人们对于春雨的赞美,春雨如丝,舞动春情,春雨如斯,温暖春意!

【夏雨】

夏天的雨仿佛热情奔放的姑娘,情窦初开,敢爱敢恨,一身干练,敢于承当,一副拿得起、放得下的潇洒架势,这样的性格也使得了它总会给人带来一些“麻烦”。一说起夏雨,人们最容易想到的就是“瓢泼大雨”、“狂风暴雨”、“大雨滂沱”等等情景,不难看出夏雨的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大!正是因为这样,夏雨经常会给人们带来不可估量的灾难,每年因为泥石流滑坡造成的伤亡不计其数,其中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就是国人至今难忘的一场因地震以及大雨泥石流造成数万人伤亡的“国难”!每年桃李满树、麦穗飘香的时节,农人们最怕下雨,而每每这个时候就会突如其来地降一场大雨、甚至是夹杂着冰雹的暴风雨。一般的大雨稍微要好一些,只是碰落一些果实、打弯一些麦穗,损失不大。可是,暴风雨特别是冰雹对于庄稼就是一个致命的伤害,很多时候会满树只剩空空的枝条、残败的叶子,满地只有光光的茎秆,麦穗多数被打落钻入泥土中,造成颗粒无收。

如此的夏雨当是越少越好,相比之下还是初夏的雨更惹人喜爱。初夏时分的雨没有春雨那般羞涩少见,也没有秋雨那般凄凉绵长,而是兼具了它们两者的特点,或者说是优点。北方初夏的天气刚刚转热,一般都是“中午如夏,早晚若春”,应该算是比较舒爽的气候。这个时候的雨会比较大方一些,都是可以看得见的雨线,而不是若隐若现的雨丝,落在花花草草上也是有濯洗的感觉,完全不是春雨做成的“一层薄雾”之状。此时的夏雨也不会如秋雨般绵延数日而略显凄凉,它都是匆忙而来稍作停留之后就撤兵而去,最多不过一两日之久。初夏时节的雨更像是江南的细雨,有着取之不竭的温柔之美,更有“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般淡淡的怅然若失之意境。

【秋雨】

秋天的雨犹如忧思满怀的离人,忧伤难除,藕断丝连,却也宁静恬淡,与凡尘俗事不同。“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榴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这是唐朝诗人王维的名句,这首诗所描写出来的秋雨中的景象是十分空灵的,飘飘飒飒的秋雨落在悠悠的溪水里,如同石榴籽粒一般推着溪水急急地流动,飞溅起来的水滴惊得白鹭落而又飞、飞而又落。诗歌将秋雨中动与静的情景描写得入木三分,营造出了浓浓的浪漫主义理想境界,也反衬出诗人心中深藏的忧思。或许是古往今来诸多名人佳句都将秋雨用作烘托缠绵悲情的不二选择,才给予了秋雨更多凄美的感 彩,有了一股“一把辛酸泪”、“满纸荒唐言”的幽怨之感,蕴含着梨花带雨的美,让很多才子佳人爱不释手、镶嵌于文。

不知是秋雨赋予了诗文以凄凉唯美的感受,还是诗文诠释了秋雨的浪漫主义情怀,反正它已经成就了中华文化大海中不少千古流传的绝句。若果说秋雨把一半的忧思给了诗文,那么剩余的一半则给了田地。北方尽管是少雨地区,但是每年秋天雨水还是比较丰盈的,十分容易就形成“秋淋”气候,动辄一下就是五六天,甚至半个月。这样一来,人们出行不便都是其次,更多的是会造成玉米、高粱以及瓜果等作物难以收获,也让小麦等秋播作务受到严重影响。轻则延迟收获和播种,重则会形成秋粮发芽霉变和瓜果腐烂变质而不能食用和销售,并错过秋播最佳时期导致第二年夏粮减产、农人减收。诚然,秋雨在诗人的笔下有着不灭的灵魂和感染力,在田地里确实有着不少令人难以接受的“恶作剧”,两者相融,可谓功过参半。

【冬雨】

冬天的雨好像沉着淡定的行者,经历了岁月无数的沧桑变迁,生命的脚步更加地坚实、淡泊,更像是一颗固守思念的心灵,或近或远,却从不放弃。冬雨在北方算是难得一见的景观,大多在初冬或晚冬出现,在滴水成冰的时节是全然不得见的。它的形状更像春雨,雨丝十分细柔,远远地望过去仿若一层云烟或是一层细纱,却是拨不开也扯不掉。冬雨形似春雨,不过性情是大相径庭的,一不小心跌入脖颈就会让人不由地打个寒颤,其冰冷程度不亚于霜雪,行走在其中的人们恨不得蜷缩成一个刺猬,以抵御它的寒冷。虽然,冬雨充满着使人惧怕的寒意,但是,它也有着冰美人般的唯美,忍不住想要胡诌几句——“微微细雨,润山峰/几丝银线缠绕山林,剥落颗颗尘土/湿润了麻雀孤寂的梦/似珠,似帘/红叶幽幽,如烛台一盏破东风/冬雨,跌落在寒山的怀里/却仍然,痴痴地迷恋着花开迎春的妩媚/思绪里,到处是那洋溢热情的梅/似画,似锦/红尘幽幽,谁又能拒绝这春秋轮回的伤悲……”。

萧瑟的高山大川、枯藤老树等等置身于细碎的雨丝中,使得冬雨将它无比优美的姿态和韵味全部绽放了出来,如梦如幻!与此同时,冬雨不忘用自己纤弱的身躯去滋润田野农庄。那一树次第开放的腊梅红得那么鲜艳,那满地酣睡的麦苗儿绿得那么鲜亮,还有那些不知名的小草坚韧地吐着绿意,让本来冰凉的雨丝渗透出生命不竭的温暖。看!它们都踮起脚尖在冬雨里眺望着不远处走来的第一抹春天。

雨,大自然的精灵,它伴随着生命走过一个个春、夏、秋、冬,年复一年,永不更改。雨的美丽,注定是吾辈无法一笔而就的,不过,吾辈可以更多地给予大自然以关爱和保护,让它少一些粗犷和冷酷,多一些温柔和炙热!

共 00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用素雅沉静状春雨,如少女;用热情奔放状夏雨,如姑娘;用忧思离怀状秋雨,如离人;用淡定沉着状冬雨,如行者。四组美学形像。作者从不同侧面写雨,其实写的都是人,是人之性情,人之情感寄托。笔力老道,语言扑实无华,却文采洋溢。引用古人的诗句恰到好处,无牵强之感。惟不足之处在于,“少女”(喻春雨)与“姑娘”(喻夏雨)这两个喻体区别不大,少女与姑娘基本上属同一概念。如能换一个更贴切的,则会更加完美。同时“秋雨”与“冬雨”的喻体已是没有性别的人,因此,可以考虑用热情奔放形容青春男儿,这一看法仅供参考。然,雨是一个写滥了的题材,寻找新的表现角度与抒发新的雨之情怀,实属不易,本文作了努力,表现了作者的美学追求。祝贺作者。【:燃烧的火把】【江山部精品推荐01 050828】

1楼文友:201 - 21:49:42 散文如同诗歌,离不开意境。而雨,为我们提供的就是意境。作者恰到好处表现象这一点。希常有佳作问世。

回复1楼文友:201 - 08:00:2 感谢火把兄的精心,欣赏您精彩的按语和中肯的意见,还望常常给予指点才好,小弟在此谢过了!遥祝夏安,笔祺!

2楼文友:201 - 12:06:10 拜读草根老师这篇优美的散文,愉悦心情陶冶情操。美文寓景于情情景交融。虚写春夏秋冬的雨,实写对人的不同情感的寄托,烘托了这不同季节的雨带给人特有的意境之美,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清新感受。

回复2楼文友:201 - 14:21:50 感谢雪梅的来访和长此以来的关注支持,欣赏您精彩唯美的点评,欢迎常来小坐,遥祝江山安好,佳作连连!

楼文友:201 - 12:40:56 草根老师笔下的雨,形象具体,富有感情而且意境优美,欣赏学习!

回复 楼文友:201 - 14:2 :50 感谢莲幽的来访和品读支持,欢迎多提点意见才好,这样就可以让我更快地进步了,再次感谢,遥祝夏安,笔祺!

4楼文友:201 - 1 :57: 1 作者通过对四季不同的雨的描绘,抒发了内心的情怀,给人一种美好的想象,耐读耐品。问好草根,周末愉快。 以文会友

回复4楼文友:201 - 11: 1:0 感谢夕阳社长的美评和鼓励,遥祝夏安,笔祺!

生物谷灯盏花药业

灯盏花制剂管用吗

云南特色植物 灯盏花有哪些

室上性心动过速症状
婴儿厌食不消化吃汉森四磨汤
弥勒灯盏花技术研究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