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

评周庄杯儿童文学短篇小说大赛获奖作品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2019.08.30

众所周知,天下霸唱的代表作《鬼吹灯》曾风靡华语世界,之前的作品无一不是延续着古...

很长时间以来,刘心武与《红楼梦》这个标签一直形影不离,他并不抗拒“红学家”的头...

2010年初,我在一篇题为《短篇的集结》的文章中曾经谈到, 短篇在这个时代的坚守和创造 ,对于当代儿童文学的艺术生存和发展而言,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载《南方文坛》2010年第2期)。我之所以如此突出和强调短篇艺术的一个基本语境,是相比于过去,人们付诸这一写作样式的热情,似乎在不断地萎缩;短篇儿童文学写作的艺术气象在总体上也似乎日趋式微。

因此,2012年初,当我接到首届 周庄杯 全国儿童短篇小说大赛的评审邀请时,我是怀着一份期待,投入到初评入围作品的阅读中去的。不久前,我再次参与了第二届 周庄杯 的终评工作。读完所有入围作品后,我有一种感觉,这场短篇小说的赛事,或许为我们展示了原创儿童文学艺术发展的诸多新的可能。

多样化与独特性

在我看来,两届 周庄杯 大赛的获奖作品,集中展示了当前儿童短篇小说写作对于作为其艺术核心的 故事 元素的关注,或者说,它们以短篇的独特形态共同诠释着童年生活可能的故事空间与故事智慧。事实上,短篇小说的故事能力在某种程度上代言着相应时代小说写作的故事能力,因为要在一个紧凑的语言长度里完成一次精致、独特的叙事,短篇小说对于故事的设计、构造和斟酌就不得不是殚精竭虑的,理想地看,它的所有叙事的枝蔓都必须紧紧围绕着故事的核心展开,其叙事的扣襻必须配合严整,紧密相衔,而不允许散漫的笔墨浪费。也许,短篇小说的长处在于这一点,它的难度同样也在于这一点。

从 周庄杯 两届赛事的获奖作品来看,当前儿童小说写作在短篇故事艺术的探求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多样化和个性化趋势。

概括说来,入围作品既覆盖了校园小说、乡土小说、纪实小说、成长小说、科幻小说等各种传统的题材和体式,也体现了对于智障童年等特殊题材的文学关注。而在相近的题材或文体类别之下,我们又看到了更为丰富的叙事内容、叙事视角、叙事策略和叙事风格。与 相比,儿童小说的叙事探索受到来自读者层面的显在限制,因此,对于这一文类而言,要突破传统的故事手法并非易事。尽管如此,一些作品仍然成功地进行了新的叙事技法尝试。例如,入围首届大赛的詹政伟的《轻轻对你说》,从蒙太奇式的场景切换起头,以一场偶然的相遇使互不相识的叛逆少年与孤独老人的生活轨迹发生交织,在这里,渴望理解的少年和渴望陪伴的老人从相互的倾诉和交流中获得了彼此所需要的生活温暖。在对于传统和现代故事技法的持续探索中,小说的触手探入童年生活和情感的各个方面,并以其个性化的叙事,探寻着儿童小说丰富的故事艺术可能。

而我更看重的,是这些作品在其叙事展开过程中所显示出的对于儿童小说故事艺术的独到理解与创造性实践。获得首届大赛特等奖桂冠的冯与蓝的 《一条杠也是杠》,以当代儿童小说特有的幽默轻快的笔触表现一种普通而细微的童年校园生活感觉。惯于捣蛋的五年级男生徐逸超被同学意外推举为 小队长 ,臂上的 一条杠 在不知不觉中作用于他的日常生活,使他逐渐感到了 的分量。乍看之下,小说的上述题旨颇有些 老旧 的嫌疑,但作者却能将这样一个容易流于教化的童年感的话题自然而然地导入到当代童年生活的书写中,并且不是通过任何 寓言 式的比譬,而是通过发掘和表现一种真实、微妙的童年尊严情愫,来肯定童年个体内在的生命潜力,诠释童年生活独特的意义重量。小说以少年主角为第一人称叙事视角,其事件的叙述风格体现了少年生命特有的粗放感和喜剧感,却也不露声色地传递出某些细腻、深刻的少年生命感觉和体验,后者赋予小说轻快的叙事以一种坚实的着地感。作为小说表述核心的 一条杠也是杠 ,生动地传达了童年眼中那些微小的生活事件的独特意义,也肯定了童年生活自身的意义。

一篇儿童小说能够在对于童年生活的幽默书写中触及这一生活内在的意义问题,而这意义又反过来诠释了童年独特的存在方式与存在价值,这无疑是值得称道的。

发现惟有小说才能发现的东西

阅读 周庄杯 入围作品,我想起米兰 昆德拉在 《小说的艺术》一书中借奥地利作家赫尔曼 布洛赫之言来强调小说艺术的某种根本职责: 发现惟有小说才能发现的东西,乃是小说惟一的存在理由 。这一理解也可以启发我们对于儿童小说艺术问题的思考:在面向儿童的写作中,是什么构成了儿童小说存在的艺术理由,或者说,对儿童小说而言,什么是惟有它 才能发现的东西 ?

这样的提问不仅涉及到儿童小说的写作对象问题,也涉及到它的写作方式问题。如果说与所有其他献给童年的文化作品一样,儿童小说的精神核心在于童年,那么,这一文体能够以何种独特的方式书写童年,它所表现的又是童年的哪些独特的内涵,这两个彼此包含的话题,就构成了儿童小说独特的故事艺术价值的来源。

因此,我格外看重儿童小说的故事与现实童年生活之间的直接关联。在我看来,这一关联是儿童小说作为一种儿童文学文类最鲜明的艺术标志,也是儿童小说最擅长腾挪的叙事地盘。但儿童小说的故事远非现实童年的直录,相反,面对童年生活的各种真实境况,如何理解和呈现这样的 现实 ,如何透过现实看到和写出童年独特的精神,才是儿童小说面临的最大艺术挑战。所以,从第二届 周庄杯 的终评入围作品中读到《冰蜡烛》、《白公山的刺莓》、《雪幕后面》、《一下子长大》、《送姐姐》等若干从不同角度思考和书写童年现实的短篇佳作,我感到了一种久违的兴奋。这不仅是因为这些小说对于童年现实的把握和呈现各有其独到的地方,更因为它们的故事进一步穿透现实,触及到了童年叙事的某种核心精神。

这是一种惟有通过童年的意象才能得到充分传达的生活情感和生存体验的领悟,它使得小说写亲情,写友情,写个体内在的成长,自有其不同寻常的意味和撼动人心的力量。小河丁丁带有少许童话幻想痕迹的作品《白公山的刺莓》,以一个乡村男孩率直朴拙的第一人称叙事讲述不同寻常的 白公山的刺莓 的故事。这份由辛劳的父亲从 老远老远别人都不去的深山里 带回来的礼物,成为了 我 童年时代最珍贵的 财富 。小说笔下的乡间生活处处透着可以想见的窘困和拮据,但恰恰是从这负重的生活中升腾起来的幽默、欢乐和无言的温情,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韧性,更看到了比这韧性更珍贵的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彼此相携。我想,在读到小说的结局之前,许多读者都会以为有关 白公山的刺莓 的传说仅仅是父亲为儿子虚构出来的一个神秘故事;但当 我 也长大做了父亲,也为儿子走上那条遥远的山道时, 我 与传说中的 白公 会弈的童话场景却以如此自然的方式进入到了小说的现实叙述之中。在这里,作者利用童年特有的幻想权利巧妙地打通了童年叙事的虚实界限。值得强调的是,小说中这一童话笔法的安排与其说是为了替故事增添任何情节上的奇趣,不如说是为了将故事中深藏着的一份情感推向高潮,因为直到 我 也像父亲那样从 白公 处赢得刺莓时,我才发现,这么多年,父亲是如何默默地守护着 我 童年时代的那份单纯而珍贵的幸福。

同样是叙写亲情,彭学军获得第二届大赛特等奖的《冰蜡烛》,以女孩秋秋的 十岁生日 作为故事悬念的核心,将三代人的亲情融入故事的叙述之中。生日的夜晚,出差在外的爸爸赶回家中,除了为 我 庆生,更是为了 让奶奶的故事更圆满一些 。小说中的 冰蜡烛 点亮的其实是生活的 童话 ,对于这 童话 的领悟把童年的目光从自我中心的小世界带到了更宽广的生活关怀中。韩青辰的《送姐姐》,其叙事尽管同样局限在家庭生活的小圈子里,却善于从看似普通琐屑不过的生活事件和感受中发掘童年日常情感的厚度。通过朴素的生活细节赋写,小说将送姐姐到学校这样一件生活小事写得有滋有味,更将姐妹以及家人之间的日常亲情写得质朴真切而又令人动容。

在这里,情感的 日常性 并不意味着它不重要,但如何使这样的 日常 情感显出它独特的意义,则是交给儿童小说的艺术任务,也是作为艺术的儿童小说相对于作为现实的童年生活的独特价值。

小 童年与 大 书写

在一定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儿童小说不存在宏大叙事,因为童年本身即是一种微小的社会存在,要把握这一存在的感觉、体验和意义,小说的笔触就必须尊重童年真实的生理、心理和文化现实,它应该不惮于承认自己所关心的就是童年的 小 事情。但儿童小说的 小 笔触不意味着它不能传递 大 情感、 大 思想,相反,前者倒是为后者提供了独特的表现机缘。

常新港的 《雪幕的后面》,讲述在曾经的艰难时代,困顿中的张中扬叔叔向我们家借走 三十块钱 所引发的 风波 。 三十块钱 在那个年代毫无疑问是一个可观的数字,我们因而完全可以理解小说中因这笔借款而触发的家庭生活矛盾。作者丝毫不回避这一生活的现实逻辑,从母亲态度的悄然变化到母亲对父亲的唠叨再到他们之间争执的爆发, 三十块钱 的世俗生活感觉被表现得淋漓尽致。但也正是从这样世俗的生活感觉中,我们看到了人性的日常光芒如何照亮着我们平凡的物质生活。小说以 我 为第一人称叙事,童年清澈的目光看似无偏颇地 记录 着这段曾经的往事,但在这一搁置了任何外在于生活的道德和价值判断的视角下,另一种孕生于真实生活和人性的朴素的道德和价值蕴涵,恰恰得到了充分的传达。

任永恒的 《一下子长大》,同样以童年的小故事完成了一次关于人性的 大 书写。在一个指望奶牛出奶、挣钱的奶场上,人们自觉地奉行着 不出奶就打死 的原则,尽管他们分明从这样的杀戮中觉察到了某些不对劲的地方,但现实生活的功利性准则却又使他们对此习已为常。在如此沉郁的生活环境下, 我 一个人想尽办法偷偷保护下了一头新生的小公牛。少年出于本能的同情的一个举动,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陀思妥斯夫耶基所说的人性获得拯救的场所。这里,保留在童年心灵中的人性的种子,使小说的精神从充满人的私欲和功利的尘世生活中升举起来,获得了一种洁净的品质。

在我看来,这样的短篇作品不但以自己的方式展示了童年独特的叙事功能,更诠释了童年独特的叙事意义,也预示着童年所具有的无限叙事可能。能够通过比赛的方式将这些小说遴选出来,体现了 周庄杯 作为一场儿童文学赛事的根本意义。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两届大赛的终评均以严格的作者匿名评审方式进行。它的用意很清楚,即希望摒去陈见,使评审者针对参赛作品的专业判断完全集中在作品自身的艺术水准上。显然,不论是对主办方、评审者还是参赛作者而言,这一赛制本身都意味着某种特殊的挑战。如果 周庄杯 能够将这一挑战的勇气坚持下去,这场赛事对于中国当代短篇儿童小说的艺术发展来说,还将意味着另一个更高的期待。

哪些部位能看出缺钙

维生素D3多少钱一盒

维生素D滴剂孕妇可以吃吗

生物谷灯盏花素片规格
云南特色植物 灯盏花的作用
小便异味难闻怎么治疗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