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

br这本诗集收录了他的150余首诗歌近作网络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2020.09.23

这本诗集收录了他的150余首诗歌近作,先不说每一首具体的作品,这些诗作为一个整体,我以为确实真切地见证了米成洲先生在“以经济为中心”的社会背景下的内心生活和精神追求。

就作品的题材而言,这组诗歌的关注范围与以往的作品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基本上依然包括作者对于现实世界的关切、忧虑与思考,对自然的向往,对爱情的歌颂,对宇宙和生命的思考等。稍有不同的是,这本集子所收的诗作中,作者对生命的思考不再是单纯的玄思,而是更多地通过日常生活、个人心绪来表达自己对宇宙和生命的认识。这样的作品当然以往也有,只是在这本集子中比重更大,写得也更从容、更自然。

关注社会生活,表达现实关切,在米成洲的诗歌创作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一系列社会、自然的问题也随之出现。面对变化的世界,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困惑以及对很多澳大利亚气象局资深预报员萨姆·坎贝尔也表示不正常社会现象的忧思,还有对自然遭受破坏的焦虑。比如,《泪珠》表达了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民涌向城市,粮食种植者的忧思;《天空》所描写的则是城市对自然的破坏以纵向放权为主。三是合理界定部门间的分工,类似的作品还有《城市的眼睛》、《汽车与马路》、《孤独》等。面对城市化所带来的喧嚣、所带来的非自然的环境,诗人在《追魂》、《饥渴》、《自由》等作品中表达了在污染的地球对纯净自然的无限向往。比如在《我来自空气》中,诗人写道:“我想做氧气/在时空自由飞翔/接受自然/亲吻生命。”

对于诗人的现实关切,如果没有忘记这些诗歌基本都作于2008年的话,我们一定可以想象得到,其中一定有关于四川汶川大地震的内容。确实,在汶川地震发生及全国人民共同抗震救灾的日子里,作者的诗作基本都与此相关,并在诗中表现出了一种坚定的自强精神。这些诗歌包括《地震》、《坚强地活着》、《生命之音》、《汶川不再流泪》、《我们在这里诞生》、《灵魂,慢慢苏醒》、《让生命鲜活》等。在《彩虹》,诗人写道:“山摇地动/英雄遍地/生凝聚希望/天堂没有眼泪……”在《天堂岛》中诗人写道:“废墟长出了希望/这是人海攒动的天堂/勇敢的生命站起来吧!”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诗歌似乎已经远离了人们的生活。但汶川地震让我们看到,诗歌、文学依然有其强大的精神力量,在灾难和困苦面前,给人们以安慰、希望和力量。米成洲,就是用诗歌发挥这种精神力量的众多诗人中的一个。

诗人的现实关切还不仅仅表现在这里,比如《无畏者》是有感于大学教授被杀而写的,而《金融危机》当然是因波及全球的金融风暴而写的。这样的作品还有很多,都是因或大或小的现实事件有感而发创作的。

我觉得,面对社会的动荡、变迁,诗人尽管有困惑,有焦虑,但总体上说,他仍然向读者传递出了希望,表达了自己的信念。这在他写地震的许多诗歌中有所体现,在其他诗作中也同样如此。比如在《太阳是我的新娘》中诗人写道:“勇敢走路/高亢咏诵/喊我的后来者/喊我的太阳/喊我的新装。”再如《扶正你的灵魂》:“只要你的信念不死/灵魂就会复活//扶正你的灵魂!/让它在风中疾驶/在雨中挺拔。”这些诗歌所传递给读者的正是一种坚定、信心和希望。同时这些诗作还传递出了诗人自觉的使命感,如《地狱之门》:“我不能等啊/快拿起铁锤!/砸开地狱!/让我的兄弟自由!”再如《风的力量》:“我有千万个希望掩埋在土里/等着发芽。我是耕耘者。”应该说,作者诗歌所体现的这种澡雪精神、自觉担当的品质,是非常可贵的。

抒写内心情感特别是爱情的篇章也有不少,如《恋人》、《爱情》、《苏醒》、《步行街》、《天空需要颜色》、《七夕寄情》、《在月光里沉醉》等。但相对于前两本诗集来说,应该说少了很多。在这本诗集中,或者说在作者这个阶段的创作中,他更多地写到了自己的心绪和日常生活。如写农事的《老人与乌鸦》,清新质朴,就是其中很好的一首。再如《浮躁》:“火一溜烟跑了/静下来/找喜悦的感觉/卧倒比站立舒服/黑夜比白昼洒脱。”写得随意自然,不经意间写出了对生命的深刻理解,平平常常的日常生活所蕴含的正是自然而然的道的境界。这类作品还有《酒歌》、《牵手》、《牧歌》、《风浪》、《假日》、《风的灵魂》等。这部分作品中还有一部分是思索自然与生命的诗篇,包括《巨人》、《瞬间》、《痴呆的河流》、《洗礼》、《从黎明出发》、《子夜》、《生命与太阳》、《过去》、《丰腴的女人》、《从容》、《梅花》、《岁月》、《胜利者》、《失败者》、《风里有雾》,《秋雨》、《诱惑》、《归宿》、《天路》、《岁月如风》等,其中《迟钝》等都写得相当不错。就我个人的理解,或者说从个人的喜好出发来判断,我觉得在这本集子的所有作品中,这部分相对要更好一些。

其实,对于米成洲先生的诗,我所说的已经太多。就作品本身而言,米成洲先生是在沿着他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对自然以及对艺术既定的理解不断向前推进,毋庸我在此多言,读者自会有很好的理解。但面对米成洲先生不懈坚持的诗歌创作,我想说的是:他的诗歌创作基本没有现实功利的诉求,诗歌写作在他这里,完全是一种内需的精神生活和灵魂需要。这时,作品本身艺术水平的高下似乎都是那样地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它代表了一种人生态度,一种精神生活形态,一种对人生意义的深切理解和把握。正如作者在其《生平》中所言:“淡泊平生觅雅致,修身养性为觉醒。”我想,米成洲的诗歌创作,正是他这样人生态度的具体实践。当此之时,一切喧嚣、躁动、失重、焦虑似乎都渐渐离我们远去,而希望、坚强、宁静、温暖却在我们心中慢慢升起。这就是诗给予人生的抚慰、寄托,就是文学对人生的照亮。

共 2271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阅读,是读者与作者的深情对视。——正如作者在其《生平》中所言:“淡泊平生觅雅致,修身养性为觉醒。”我想,米成洲的诗歌创作,正是他这样人生态度的具体实践。编者于诗评之外读到的诗意便是“相看两不厌”。

儿童如何健脾胃
东莞白癜风医院电话
小儿风热感冒能用致君宝吗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