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

要想过现代的文明的生活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2020.03.01
摘要:要想过现代的文明的生活,农民走向城市就是必然。在工业化超越农业化时,农民进入城市水到渠成。但在农业化还占绝对数的时候,乡镇一级进行城镇化改造,就是拔苗助长。很多鳖病都会显露出来!尤其是那些官老爷不知道农民们的现实状况和疾苦,强制执行。六十以上的老人不给房子,这就给那些不孝顺的人留下口实,一旦发生关系紧张就会说没有你的房子,出去过吧!所以以后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意想不到的恶果! 商河小城镇建设在正搞的热火朝天,如火如荼。建设工地如雨后春笋般在加紧施工,山东是经济大省,也是经济强省,在这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面,因为从农村走向城市,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经济落后地区是无法想象也很难达成的。
商河是山东的经济落后地区,三年前还是出名的贫困县,现在居然摘了贫困的帽子,成了脱贫县,(据说去年商河人均收入突破两万大关,GDP一下进入全国前列,比很多国家的人民还富裕,呵呵没想到咱也成了白领富人阶级),但人均收入大家心里明白,那些耀眼的数字后面,含有多少水分只有当官的知道。咱老百姓图个好名声吧,啥也不说了。你看俺,俺这张破嘴没有把门的,啥也给往外抖搂,有关部门们看了可别怪俺啊,俺可不想坐牢啊,俺也是听人家说滴啊。
贾庄镇政府北面盖了90栋居民楼,首先搬迁十几个村庄,望着一大片拔地而起的新楼房,世世代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各有各的看法,新老矛盾逐渐显现出来。有的高兴的合不拢嘴,可算过城市人的生活了,以后谁再说俺农民,俺跟他急!有的只叹气,唉以后没有了土地,等俺老了不能打工吃啥喝啥啊。
在外地打工的和在本地工厂上班的年轻人比较认同,因为他们认为住楼可以就近入托入学,医疗卫生也方便,当然还有很多好处。而农村里的脏乱差让有现代思想的年轻人受不了,有很多人已经在城市买了商品房了,对于这次社区搬迁都急不可待了。
王八高是最高兴的一个人,从开始还没有盖楼他就高兴,因为他过惯了被人瞧不起的日子,家里原先穷的揭不开锅,后来弄个破三轮子跑出租挣了俩钱,见人低三下四的,这次住楼了,和人家平等了,一想到这里他就屁颠屁颠的,每天四点就起床,老婆问他怎么这样早啊,他说兴奋啊,快住楼了,睡不着啊!贱人啊!
政府下来文件了,一个家里60以上的和18岁以下的没有楼,只有18到60岁之间的才能分到,当然,没有儿女的也给一套小的,你问有车库吗,有,自己掏腰包买。开始搬迁了,有哪些没有住过楼的农民高高兴兴的搬东西,在此之前早就做好了新被褥,家电也买了新的,高兴嘛!人们开着拖拉机拉着东西浩浩荡荡向着新家,城市奔去。有的还驶着牛车,因为还指着它下崽卖钱啊,车上拉着叉把扫帚铁耙扬铣,种地嘛这个不能丢啊,有的还拉着粮食,现在粮食价格不高,过了年能卖个好价钱。人们有说有笑的谈论着城市人的生活,如此的美好,如此的幸福!有哪些思想不开放的耷拉着脑袋,抽着闷烟,一步一回头的看自己世世代代居住的老房子,舍不得啊,可是不搬不行啊,不搬就是钉子户,断水断电还罚钱抓人,谁敢啊,都是胆小的农民,惹不起啊,搬吧。
新家到了,人们傻眼了,东西可以搬到楼上,牛在哪里喂啊,农具放哪里啊,还有狗啊猫啊,羊啊,还有粮食等等都是大问题啊,拖拉机可以放楼下,没有人偷那个,可别的就不行了。妈的咱不住楼了还是回咱的小院去吧,还是哪里舒服啊,就有那大胆的一边骂娘一边往回赶,大部分人还是留下继续往楼上搬东西。
不久哪些回去的人又回来了,说那些没有爹的把咱们的房屋扒了,回不去了。有人问不可能吧,怎么会那么快,回来的人说,用挖土机扒拉还不快,几下就给扒拉倒了。这次是没有回去的路了,搬吧,那些不能搬的就地解决吧,早有哪些收破烂的收粮食的贩子在等着了,有那买了车库的人把牛牵进里面,当成了牛栏,有的当了粮仓,你看吧里面放满了坛坛罐罐旮七流把的,就像非洲的难民营啊,壮观非常啊。
人们终于安顿了下来,该是享福的时候了,人们在新家睡了第一夜,大部分人都没有睡好,很多原因,换了新环境不适应,这里有地热,过惯了寒冷生活的人们受不了那么热啊,该穿棉衣棉裤都脱得只剩裤头背心了还热。据说有人还安上了风扇,不然睡不着啊。
几天后小区里打乱了套了,还死了三个老人,有上吊的有喝药的,还有几个突发心脏病的得脑血栓的,是他们享不了福吗,NO,是没爹的楼闹的,怎么回事那,原来政府说60以上的没有资格分到楼房,这样只能和儿子媳妇住到一起了,原来和儿媳妇就不和的,还可以去自己的屋里生气,现在住到一个屋里了,吃喝拉撒都在一起,老人嘛,总是不那么干净,鼻鼻斜斜的流哈喇子的随地吐痰的不注意形象随便放屁的,都被儿媳妇们列入了十大罪状,口伐笔诛甚至大打出手,哪些不孝顺的媳妇,后面必然有个窝囊的儿子,他们忘了自己是怎么来的,怎么成人的,娶媳妇时父母操碎了心的情景,他们只在乎媳妇的不高兴,让他向东他不敢往西,让他打狗他不敢骂鸡。,现在让他给老人尽孝就不愿意了,还咧嘴笑着说,俺当家不主事!还真是脸皮厚。老人都成了累赘了,儿子们很快被枕边风吹服了,加入驱赶老人的行列,和媳妇同心同德并肩作战。
王八高的母亲快八十了,以前王八高就不管她,她在村子的东头住在大队里的一间废弃的学校的校舍里,那时王八高虽然不情愿可迫于村人的压力,还是给老母亲送的粮食去。尽管是背着媳妇去送的,毕竟是送了。现在住一个屋里了媳妇大发雷霆啊,王八高拿了棉絮塞耳朵里,还是觉得震得慌,老母亲很多年前耳朵就聋了,可还是听见她骂老不死的了,老人在自己的屋里暗自流泪,老了老了还活着干啥啊。难道你还要活到一百岁吗?上午王八高的媳妇接到一个电话,妹妹要来看她的新家,给她温锅,来的人还有她妈和她弟弟等等一家人,快中午时,王八高的媳妇把婆婆叫了出来,说,今天来亲戚,咱屋小人挤,你出去吃吧,不到晚上别回来,说完给了老人钱就开了房门,做出了请的姿势,老人拿了钱颤颤巍巍磕磕绊绊的下了楼,她住的四楼,下楼梯累的她歇了五气。
她走在大街上,很多认识她的人都叫她五奶奶,问五奶奶你干啥去啊,快吃中午饭了呀,老人是个要强的人,说被儿媳妇赶出来太丢人了,以后孩子们还怎么做人啊,会被人瞧不起啊,就说,屋里太闷了出来走走。
前面是一个小餐馆,牌子上写着老九火锅店,心想吃不起啊,这个店太贵了,还是再换一家吧,又向前走,看见一家小吃店,人很多,就走了进去,里面卖烧饼老豆腐,那家的老板过来问五奶奶你要啥啊,老人说来碗老豆腐,一个烧饼吧,就坐下等。
店里有很多吃饭的,其中最靠里的角落里,有几个老人正在吃饭,她们认出了五奶奶,招呼她过来坐。五奶奶一看原来都是小区里的老人,一个小脚老太太,是刘染坊的。一个小庞家的南瓜脸老头,还有小孟家的孟嘴子老两口和前贾庄的老马家的。都是和儿子媳妇上不来的。吃着饭都议论开了这不养老的楼。孟嘴子说:“真他妈的没有人事,以前和媳妇上不来,可以躲在自己屋里吃饭,现在一个屋里了,真别扭!所以我们尽量出来,到晚上才回去睡觉。”小脚老太太接茬说:“可不是嘛,俺邻居刘大拿,只因方便后忘了冲马桶,在大街上被媳妇指狗骂鸡的,害的大拿得了脑血栓”。这时老马家说:“你说这搬迁合理吗?六十以上的没有楼,咱那房子就不算了吗?只给年轻的楼房,昨天和媳妇吵架时,她说我住的她的楼,不服让我去找村主任,我就是不服气,去找主任,主任让我去镇上问,我又去了镇上,镇上没有大官,那些小砍草的说让我去找中央!你说气死人不偿命吧?”南瓜脸说:“俺那单元楼上的吴老头喝药了,八十八号楼的刘老太跳楼了!太恐怖了!”
等吃完付钱时,老人颤颤巍巍的掏了很久,把媳妇给的钱掏啦出来,老板一看笑了,原来媳妇给了老人一块钱,说五奶奶你还是装起来吧,不要你的钱了,有钱没钱都吃饭啊。老人这时也看清了手里的一块钱,老人是个要强的人,气的直哆嗦。这时几个老人都抢着出钱。五奶奶对替自己出钱的南瓜脸说以后给你吧,以后给你吧,就颤颤巍巍的走了出去,身后人们都直摇头。
五奶奶觉得自己是真的没有活路了,去哪里那,哪里才是自己的家那,媳妇的大喇叭嗓门让聋了的五奶奶受不了,回去还有好吗,就这样五奶奶颤颤巍巍的走着,漫无目的的走着,在贾庄镇十字路口,老人的耳朵听不见,后面驶来一辆飞速的货车,喇叭声音很大,可是没有媳妇的嗓门大,老人还是颤颤巍巍的走着,嘴里还在嘟囔着,“没爹的楼啊!真没爹!”。。。。。。。

共 158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商河小城镇搞经济开发,世世代代住在农村小院的农民也享受到了城市的生活,一个个高高兴兴的搬进了新家。可面临的问题出现了,一些农机,粮食,还有老牛总不能跟人住在楼上吧?这个问题不是什么大问题,牛可以卖了。可是政府有规定的,60岁以上和18岁以下的没有享受权,孩子们都是家里的小皇帝。苦了老人们,老人们为了避开矛盾,不到睡觉时间不上楼。还有把老人逼上绝路的。这篇文章很贴近生活,反映了当前一些开发地区的真实状态,当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时,应该最关心那些老人,因为他们很难适应新的环境。可事情却是恰恰相反,当那些老人走上不归路时,会不会有人反省?我们老了会不会也走前车之鉴呢?作者以诙谐的语言,巧妙的手笔写出了现在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希望你的文章给那些不孝子孙以警示。住创作愉快。编辑:【清心芝兰】
1 楼 文友: 2015-05-16 21:41:50 一篇生活的真实写照,祝作者创作愉快,欢迎投稿文字友情,更精彩。
回复1 楼 文友: 2015-05-16 22: : 8 谢谢你,也谢谢文字社团的所有编辑们,有了你们的大力支持与帮助,我会更加努力,争取写出好作品
2 楼 文友: 2015-05-16 21:5 :00 诙谐的语句,精美的文笔。文字社团有你更精彩。
 楼 文友: 2015-05-16 22:24: 4 谢谢清心芝兰,你的点评很到位,社会改革,农民住社区,本来是很好的大事,但也有不合理的一面,找出解决的办法,让人们更幸福,才是硬道理!
4 楼 文友: 2015-05-19 15:20:11 现在我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镇上领导看到了这篇文章后,认识到了拆迁中的蹩病,又重新制定了办法。不再安年龄分配楼房面积,安每个人四十平,原来的旧房安一平折一平计算。如果你原来的房子一百平米,你要八十平的,那就再补贴给你二十万元。你要一百二十平米,那就按低于市价的每平一千元一平收取。(实际农村里的房屋面积都很多),这样几乎每家可以有了满意的住房又得到了补偿款。
现在贾庄镇的土地都流转了,承包给了有能力的人种植苗木花卉等经济作物。这样农民就解脱出来,每年不用种地也可以分到地的租金。现在的老年人也得到了妥善安排,不但安人给予四十平房子,还在镇上建设了老年公寓,老年娱乐中心。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每年在镇上领取养老金,现在的老年人真的老来得福了!头几天有几个知道我写这篇文章的人来谢我,我说这是镇领导们的功劳啊!要感谢贾庄镇的领导们,你们为父老乡亲做了大好事啊!
5 楼 文友: 2015-06-08 08:29:17 漫无目的的走着,在贾庄镇十字路口,老人的耳朵听不见,后面驶来一辆飞速的货车,喇叭声音很大,可是没有媳妇的嗓门大,老人还是颤颤巍巍的走着,嘴里还在嘟囔着, 没爹的楼啊!真没爹! 欣赏佳作。问好学习!悦而维生素D滴剂多少钱
灯盏花素片多少钱一瓶
连花清瘟颗粒的效果怎么样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