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

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2019.09.07

道光三年正月初五,李鸿章出生在安徽合肥。这位历史上臭名昭著,如今又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引起我的兴趣。

李鸿章这位近代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也许是时代造就了一位让清朝还可以喘息的“孝子”。通过对他一生的了解与中国近代命运的思考,我不禁想如果他不是生活在近代中国,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更多改变。是时代的黑暗淹没了这位九死一生的才子。尽心尽劳的忠臣,为国思源的孝子。

有人说,李鸿章的一生是坎坷的,复杂的,而又悲凉的。这也许是对他的最佳阐释。我以为每当大家讨论指责时,都不过仅限于对历史的无知,甚至愚昧。正因为甲午战争的溃败,使人们终于可以冠冕堂皇的将“罪人”二字狠狠地扣在他的头上。百余年的耻辱真的可以就这样草率的盖上了吗?我不禁要问甲午战败仅仅是李鸿章的洋务派的失败吗?甲午战争的失败是二十世纪中国“游荡的百年史”的开端。如果仅仅把甲午战争理解为一次失败的海战,而战败之因归于李鸿章等人的失败,这也似乎使我们很难再去客观的正视中国的历史。也许滚滚前行的历史车轮总要碾压一些无辜之人,一件事情的背后总要有人去负责,李鸿章或许就是这样,他们都是“罪人”?亦或“功臣”?

李鸿章的一生是戎马坎坷的一生。从十五岁拜曾国藩为师的那一天开始起,他的命运就与中国近代国运联系到了一起。李鸿章的一生与大清帝国的末世国运联系如此密切。应该说他是大清帝国的忠实臣子,他的所作所为无不为了大清帝国的国运——镇压太平天国,兴办洋务运动,与日本的战争和议和等等。也许正因为他是大清帝国的忠实臣子,才背负罪名。如今我们重新审视中国近代的历史变迁,也许这类历史人物还有另类思考。

古老的中华帝国依旧是那么庞大,大得不可思议。但她再也不是傲视群雄的中央之国。一个随随便便的新兴资本主义小国的几万人马就可以杀遍中国如入无人之境。她衰落了,衰落的那么快。一眨眼的功夫就软弱的跪在地上起不来。它的古老文明,金碧辉煌。更也只是成了过去。有谁还在关心这个国家?这个王朝呢?除了他的老师,那位鼎鼎大名的曾国藩以及脾气暴烈的左宗棠。除了他。他也许当时风化正茂,但却垂垂老已。时间的记忆不仅留下了苍老的面孔,也铭记他的一生沉浮,只因为他是李鸿章。或许只是他才能支撑这个腐朽运去的天朝。需要他的太多,而等待他的也太多。他最清楚中国的衰落,毕竟他是曾国藩的唯一传人。知其不为而为之。从初出茅庐的懵懂少年到掌握大权的中堂。李鸿章在用他的努力和独到理解去述说他对中国历史的付出和耕耘。虽然播下了希望的种子,但却没有良好的土壤去培养。犹如他的洋务运动与中国的封建制度。他的才华与其相生的时代发生了偏差。我们不由去叹息,不由去理解。

当一些了解西方的人问李鸿章为什么“卖国求和”。我想大概是因为他已感觉到在全球资本主义的时代,一个没落的王朝只有两个选择。要么不惜代价与之衔接,以避一时之国危。要么与之对峙而被人家全盘吃掉。上世纪二十年代冯友兰先生表达过类似的看法。他认为中国与西方如同乡下人与城里人的区别。或者永远留在乡下。这无疑是一种非常痛苦的选择,尤其是你有朝一日发觉自己实际上只能依附,不可能选择拒绝。是的,看来很难的任务,李鸿章也很难完成。这并不因其的封建性与落后性和不彻底性而受的影响。因为在当时的年代,推翻一种制度并不那么容易。又何况在封建制度根深蒂固的中国,更是难以实现。也许可能做的只是去尽量去改造它,雕琢它。而这些也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但李鸿章却可把依附学习的改革雕琢的比较完美。因为他是先驱,他是开拓者,更是领导者。他做了许多实实在在的事。如今我们回过头想一想,中国近代化起步他有抹杀不了的功绩。正是在他的倡导及领导下,洋务运动才得以兴起和发展。是他积极兴办民族工业,民用工业,发展近代工业。创立近代军事工业,为国家的安全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中法战争中清军的胜利应该是近代军备先进的一个成功范例。虽然最终的结果让人“费解”。此外,他被誉为洋务运动时代的“文化人”,不虚此名。甲午战争后中国知识分子一个重要变化是不再以天朝上国来自居。如果说鸦片战争后士大夫阶级的重要觉悟是“落后就要挨打”,那么李鸿章便可称为楷模。李鸿章不仅是文人出身,爱好学习,而且热衷于举荐新人,组织倡导国内学生出国留学,和清廷建议改革考试制度。“另开洋务,进取一格,义资造就。”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十九世纪末是李鸿章出访外国的高峰期,在这期间他大力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公平的经商。正是这样推动,也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中国进行国内的经济增长。在出访的同时他还不忘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这难道也可以说是卖国吗?

“固患于能行之人少,尤患于不知之人多。”——孙中山《至李鸿章书》

当人还会想起这样或那样的条约时,请记住李鸿章在谈判桌上的竭尽全力与心寒交迫,是为了中国的前途。尽管不那么光彩和完美。“李鸿章心力交悴,黯然回国,心中也曾有一股英雄末路的慷慨之气。喃喃吟哦:才自清明自志高,生于末世运偏消。吟罢,长叹数声,双泪齐流。”(原引自陈斌《李鸿章天绝》)

“我是一个卖国贼吗,究竟谁还在关心这个衰败的国家?谁都可以空谈和指责,但我只想踏踏实实办点事实。”——李鸿章

我们应该给予他更多的理解:一个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开创人,一个时代的背影,李鸿章。

共 214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李鸿章的命运,实际上承载了那个历史时期特殊的因缘。客观辩证认识一个人,远比空洞指责要有意义得多。在这个意义上,该文值得关注和品读。【:夏冰】

1楼文友: 22: 2: 9 李鸿章的命运,实际上承载了那个历史时期特殊的因缘。客观辩证认识一个人,远比空洞指责要有意义得多。在这个意义上,该文值得关注和品读。 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一直在文学的路上走。目前致力于文字表达无限可能性的探索。

弥勒灯盏花药业怎么样

弥勒灯盏花药企如何

灯盏细辛注射剂的价格

孩子感冒流感如何是好
悦而维生素D3滴剂多少钱
云南特色植物 灯盏花疗效如何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