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二次元

用制度铲除错案滋生的土壤人民时评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2022.02.25

制度设计的关键,在于让司法的各个环节都有效运转起来,防止出现 公安做饭、检察端饭、法院吃饭 一错到底的可能

近日,中央政法委出台关于切实防止冤假错案的指导意见,重申了疑罪从无、证据裁判等原则,并就法官、检察官、人民警察对办案质量终身负责提出明确要求,被群众解读为 一朝办错案,终身被追责 。

意见的出台和媒体的关注,均有现实针对性。从河南李怀亮案到浙江张氏叔侄强奸冤案,从 真凶归来 到 亡者复活 ,冤假错案激起了对司法纠错机制的忧虑,进而影响司法公信。而这些冤假错案背后,往往存在刑讯逼供、非法取证,或迫于法外压力而草率判决甚至枉法裁判的问题。用制度铲除错案滋生的土壤,势在必行。

任何国家、任何时代的司法制度都会产生错误,司法之剑难免误伤,关键在于如何纠正、怎样防范。我国法律中的上诉制度、再审制度、审判监督制度等设计,就是从机制上确保司法错误能够获得纠正。但这些制度重在事后救济,而非事先防控。中央政法委对错案追责的规定,有助于从每一个司法环节防控错案发生,是司法纠错功能的集中体现。

错案追责是中华法系的精粹之一。早在《尚书》中就有 五过之疵,其罪惟均 的记载,即法官在审案时如有依仗权势、贪赃枉法等 五过 ,要与案犯同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各地就已经试行错案追究制度,1998年, 两高 分别出台了《人民法院审判人员违法审判追究办法》和《人民检察院错案追究条例(试行)》。

然而,在近年来的司法实践中,对错案追究制度的批评声也时有耳闻。主要的原因,在于 错案 的定义模糊,不少地方将重审、抗诉、改判、再审等正常的审理程序均视为 错案 ,甚至纳入考核指标,造成 办案越多,错案越多 的不良导向。一些下级法院为了避免错案,滥用案件请示制度,从而使二审、再审程序的监督功能大大削弱。

需要明确的是,评判错案的标准只能依照法律程序和客观标准,制度本身也不是对审级制度和法律监督制度的取代,而是对原有制度的有效补充。制度设计的关键,在于让司法的各个环节都有效运转起来,防止出现 公安做饭、检察端饭、法院吃饭 一错到底的可能。在这个意义上,只有让各个环节的司法人员都感受到严格执法的压力,才能让既有的司法制度运作得更好,让该制衡的制衡,该监督的监督。

90%都是房地产行业。财政部科学研究所主任张学旦则向本刊提供了另一个数据:今年南京的98家房地产企业 在司法领域,每一起冤假错案都是社会肌体上的一道创伤。弥合伤口,避免误伤,离不开司法体系的完善。每个环节的司法人员都能感受到案件质量和自身休戚相关,才能真正做到铁面无私;通过建立健全合议庭、独任法官、检察官、人民警察权责一致的办案制,有利于排除法外的干扰和人情的干预。这也是改进不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的契机,让司法人员真正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而不是为了完成指标而工作。

对全社会而言,这是法治观念的一次普及。案件的对与错,只能以法律为依据,而不能以某个人的意愿、某些群体的猜测和臆断为依据, 无罪推定 应成共识。有效的错案追究制度下,社会应当对法官有足够的信任。将司法交还司法,让司法者听从理性、法律和程序的指令,大胆负责地判断而不屈从,小心谨慎地裁量而不枉纵。

成都治白癜风
乌鲁木齐男科好医院
济南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