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二次元

叙述型抒情诗在秋之一叶诗中占有很大比例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2020.04.18

叙述型抒情诗在秋之一叶诗中占有很大比例。《藏羚羊·雪域荒原·可可西里》(以下简称为《可可西里》)即是其中的一首。在这类诗歌作品中,作为叙述的语言无可避免地对阅读构成一种逼迫,这种逼迫来自现代诗——因为在传统的叙述中,比如《木兰辞》、《孔雀东南飞》中,叙述语言与抒情语言从不同层面出场,让人一目了然,而在《可可西里》这首诗中,叙述语言和抒情语言二位一体,只有在通读了全诗之后,才能定夺语言的叙述功能。也就是说,秋叶老师的《可可西里》是叙述和抒情相结合的,二者互为穿插。

《可可西里》这个命题无疑是悲壮与形而上的,它包含了生命、信仰、环境和谐等诸多元素。那么,《可可西里》这首诗究竟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初读这首诗,我们不妨将诗歌前面的题记拿来作为参考。

在可可西里高寒地区生活着一群藏羚羊,这些历经大自然优化而筛选出来的杰出代表自然引起盗猎者的垂涎。藏羚羊遭受到盗猎者疯狂捕杀,这一古老而庞大的物种处于濒临灭绝的边缘。所以,我们英勇的反盗猎者为保护藏羚羊盗而与之展开了殊死搏斗。一场见证生命和信仰的较量从此开始……

其实,我觉得理想主义的诗人都有相对立的两面:一面是,敏锐激烈的批判;另一面是,倾心倾情的赞美。一面是“浩瀚”涵盖了生命的全部,另一面是“慌张”又直刺内心。在这首诗中,诗人一方面赞美了可可西里草原上那一群精灵,赞美了为保护藏羚羊而英勇拼搏的英雄们;另一方面,诗人又竭力鞭挞了那些十恶不赦的盗猎者。他们龇牙咧嘴、张牙舞爪的血腥嘴脸通过诗的语言表现出来,更让读者对罪恶感受到一种不可名状的愤怒。两相对比,我们愈发理解了诗人渴望安宁平静的家园生活,渴望世界没有杀戮,所有生灵都能和谐共存的美好希冀。

可可西里,当我提笔写你

我感到份量的沉重

诗的开篇,就将我们带入了一个苍凉而广阔的特定环境。可可西里,为什么会给我们那么的沉重和忧伤?跟随诗人的脚步,我们也来到可可西里。冰川,冻土,沼泽,荒原等极端的生存环境,如电影里的幻象镜头,一一闪过。可可西里呈现给我们的是大气,深邃,是一望无际的茫茫原野,是“天苍苍,野茫茫”的雄浑与壮阔。可可西里有亿万年的阳光普照,有大漠风沙,冰雪高寒。这么荒芜而纯净的地方,是人类生存的禁区,却是藏羚羊嬉戏玩耍的家园。

诗歌第一个组章是总起。盗猎者,枪管,保护站,寥寥数语就让读者明了诗人的写作意图:道出了可可西里的沉重,藏羚羊的生存境遇,和志愿者的伟大。接下来的两小节通过对可可西里自然环境的拟状与描摹,自然而然地引出可可西里的精灵们——藏羚羊。

藏羚羊是可可西里的精灵,是自然的神奇,它们注定为高原而生,注定是高原上的奇葩。

藏羚羊,你这雪域的精灵

注定只为高原降生

娇巧的身姿,夜色一样羞涩的表情

诡秘的行踪

如同一个原始神秘的音符

在可可西里庞大的琴架上弹跳,游走

它们是安详的,是幸福的,它们点缀了荒凉的高原,也点缀了人类的心灵家园。

诗人将藏羚羊描绘得如此美好而神秘,像来自天籁的音乐,纯净不掺杂半点瑕疵。让我们不得不对藏羚羊发自心底地爱怜。也正缘于此,下文中关于盗猎者的行径才会令我们愤恨而心痛。真善美与假恶丑强烈反差,必将导致我们情感天平的失衡!

无论诗人怎样辗转迂回,藏羚羊总是属于可可西里的,一如禅诗所说:“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可可西里因为有了藏羚羊,而成就了它的灵性,诗人因为有了藏羚羊,才找到情感抒发的载体。

自第三章始,诗人用一管碳素笔勾勒出藏羚羊为种族繁衍而集体迁徙的素描。诗人带着一份欣喜,把视野投向茫茫高原,投向那一湾藏羚羊生命栖息繁衍的静默之湖。那一群神秘且可爱的精灵,它们成群结队,浩浩荡荡,于千里之外艰难地向北迁徙。它们跨过峡谷,走过高寒,跋山涉水,战胜荒漠,朝着生命的绿地进发。这是一幅何等壮观的精神梦图!

可可西里近了,我们听到可可西里的心脏在跳动。我们望着诗人的背影正一步一步地朝着可可西里深处走去,朝着魂牵梦萦的藏羚羊走去,朝着大爱无疆的深沉走去。

踏着博爱而来,必步步有声。

此时的可可西里,此时的卓乃湖正被一片肃穆的光泽笼罩着。

七月,卓乃湖上

被洗涤了无数遍的太阳悬升

虹光抖动水面

铺展开妖娆,性感地燃烧

一群怀孕的母羚羊,正贴近

浅浅的晨光,和草尖上的露珠觅食

青草佐雪,潮润干涩的唇舌

绒毛,柔软得如湖中的水草

多么优雅的风韵!

此刻,我想

连你的呼吸都是金色透明的

卓乃湖肩负着神圣而伟大的使命。一群藏羚羊翻越千山万岭来到这里,为这个古老的种族延续生命的传奇。卓乃湖、太阳、虹光、雪山、波光倒影、晨光、露珠,层层牵引着读者的视线,引领读者去探寻卓乃湖边那些氤氲着灵气的生灵。这里,诗人的笔性和墨气浑然天成,不仅想象瑰丽,色彩缤纷,而且极富视觉之美。我们在无形中被诗人所酿制的神秘悠远的气息所覆盖,不知今夕何夕,进入无我之境。

卓乃湖,你亲手选定的天然产床

托起腹中柔腴的梦呓

强劲的躁动

扣开新生的旖旎

新捧出的世界,如此明亮

秋叶老师的天性是唯美的,唯美的秋叶老师一如叔本华所说的“即使明天是世界末日,今晚仍要在园中遍植玫瑰”的那种人,所以在他的眼底,藏羚羊生就是卓乃湖的点缀,卓乃湖注定为藏羚羊的眠床。这几句诗中,我们感受到“产妇”的崇高悲壮,又感受到“生产”的艰难。在我有限的地理意识里,好日阿日旧雪山终年积雪,但因了藏羚羊,这儿的空气充满柔和,不再那么稀薄。

母羚羊,向草原摄取甘露

小羚羊,向母羚羊索取吮吸

一棵草,一棵草,是大自然的恩赐

一滴乳,一滴乳,是母性光辉的展示

……诗人信手拈来的诗句就俘虏了我们的视觉和听觉,甚至调动起全身感官感受卓乃湖畔蓬勃的生命力。就像在人的心胸铺展开一米平平展展的阳光,令人浸润其中,享受新生命的美好和温柔,为我们诠释了一份无言的感动。

如果说“卓乃湖,你亲手选定的天然产床”。

那么,藏羚羊就是卓乃湖的灵魂,可可西里也因此有了它最动人的质地和旋律。

正当我们沉浸在温软的卓乃湖河床,尽情聆听藏羚羊传递的美妙蹄音时,宁静的梦境在悄然无息间被撕裂,被扭曲,被灌注入毒汁,那些神秘的、幽玄的城堡也随着藏羚羊的卟然倒地而轰然倒塌。

诗歌的第六、七、八三章,诗人笔锋一转,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惨不忍睹的画面,一个个娇弱无力的新生命在觊觎者的血腥屠刀下战栗。

作者先用一个章节作为铺垫,揭示柔弱的新生命无时无刻有处在危险的境地。它们:

慌张地奔跑,撒娇地咩咩

英勇的母亲,呵护,亦步亦趋

母鸡般寸步不离

以免,被突袭的暗器击中

母爱,酽浓温软,如阳光照耀

这三节内容仿佛不是写在纸上,而是一刀一刀刻在心坎上,镌刻在心肉血壁上。与其说我们读了诗作后站在了绝望的边沿,毋宁说诗人此时此刻心在滴血。盗猎者无视生命的尊严,趁虚而入,任意捕获与杀戮。藏羚羊分娩时何其悲壮伟大,而盗猎者捕杀时又是何其厚颜无耻!强烈的反差形极大地渲染了悲剧气氛。理想境界被污染,真善美也隐遁了形迹,绝尘而去。在善良和邪恶的对峙中,藏羚羊愈发显得羸弱、孤独,如同那摇摇欲坠的枯枝。所以,“一切,皆情/一切,无情”。一方是人性暴戾的上演,另一方是竭尽全力的守护,触目惊心的血腥对垒撕扯着每一个读者的心。可以说,这是诗人着力表现的地方。是这首诗所要表现的重心之一。贪婪与高尚在这可可西里被演绎得淋漓尽致。事实上,可可西里本身是简单的,甚至带有原始的淳朴。但因为人类的邪恶,可可西里不再是藏羚羊生存的世外桃源。这里的宁静被黑洞洞的枪口打破。绿色的草原自此染上殷红的鲜血。欲望,将可可西里焚烧殆尽,可可西里变得冷漠,冰凉。我们除了听到藏羚羊发自体内的泣血的悲鸣,便只是大漠风沙滚滚而过。

兀傲的孤客,纵蹄狂奔。对视,睥睨枪口

子弹飞过,胸膛慢了一拍

沉闷的枪响,凄厉的哀号

血,像水渍一样洇开。风,挤满了腥臊

瘦瘠的骨头,轰然倒下

宁和平静,应声碎裂

可可西里被戳开了一个豁口

这低微的生命

随漫漶的硝烟浸满死亡的噩梦

这一小节写藏羚羊在盗猎者的枪口中倒下,诗人为我们描绘了崎岖汹涌的云山云海一样阔大而苍茫的动态画面。诗人用尖锐的笔带我们进入一个阴沉晦暗、凄风苦雨的境界,这里有兀傲的孤客斜视枪口,有阴霾遍布的天宇和潮湿冰冷的土地。一个幽灵杀手在这天地间徘徊,游荡。我们看到了荒原状态下一场力量对比悬殊的人类与藏羚羊的生死角力。一方是用机动车、枪等现代科技未武装起来的盗猎者,另一方是仅靠自然进化而获得的力量与速度。如果这种搏奕任其发生,结果显而易见,必以藏羚羊的灭绝为终结。这种 裸的掠夺不仅是藏羚羊的悲哀,更是人类自身生存境遇的悲哀。我们在为失去的生命感到痛心的同时,对人类贪婪后面暴露出的愚昧不是更痛彻心扉么?当然,诗人也从一个侧面表达出对自然界生存法则的思考。

大自然的平衡被破坏,一种潜藏着的和谐统一的韵律与节奏被打破了。这里,诗人没有直接抒发自身感情,而是运用了一组特写镜头:一只藏羚羊面对盗猎者的枪口,睥睨着,斜视着,终于缓缓倒下,血液汩汩流淌,慢慢泅开……身后是辽阔的可可西里大草原,在寂静的黄昏衬托下,过于黯淡的背景底色更是染上一层血液的颜色,凝重而深刻。从诗句中,我们分明看到诗人那颗泣泪的心。

然后诗人突然将镜头一转,由近景推向遥远。藏羚羊为谁生?又为谁而死?巨大的疯狂后面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分析一下第八个短章,我们从中不难窥探出答案。其中,有一些句子颇值得琢磨。比如:

那矗立在危崖上的不是石头

而是无路可逃的绝望

……

那盐湖中溢开的

朵朵盐花,可是你哀号的泪滴?

杀戮在上演,生命被践踏。那些是悬崖边的石头么?不,它们分明是被逼上绝路的藏羚羊,悬崖如盗猎者的枪口,张大嘴巴等待它们。它们除了任人宰割,还能做什么呢?于是,可可西里成了一个大墓场,这里不再有清凌凌的湖水,不再有鲜嫩的碧草,更多的是因为哭泣而盐化了的土地。这一章中有几个词汇应该特别提出来分析品味。“石头”和“绝望”,“家园”和“墓床”以及“盐花”和“泪滴”,这几组词语两两相对,既互相区别,又相互联系,极其精准地表达出诗人的感情,也充分表现出诗人的愤怒如潮水般涌来,不可遏制。但我们却不觉得太过于张扬,反而有浓浓的压抑之感,整个儿是严肃而悲戚的,庄重而深沉的。

一方面,生命在血泊中哀号,另一面,妖艳的妇人却被浑身的珠光宝气、羊绒坎肩熏醉了,在饱嗝连连中、在糜烂奢侈中心满意足地挑逗。鲜明的对比,形成了刺眼的、强烈的视觉效果,极大地嘲讽了人性的残忍。诗人用手中的笔拨响了心灵的颤音,发出阵阵“哀歌”。不用说,诗人的感情由藏羚羊转移到人类身上。诗人的心情是复杂的,虽然不说有鲁迅痛恨国人,“怒其不幸,哀其不争”之心态,但至少诗人对人类有着深深的悲悯,这种悲悯是站在某一个高度上的,是俯视,是身居高处看他们践踏生命尊严的愤慨。毋庸置疑,秋叶老师是属于才华横溢的诗人。他对人生,对社会的关注远远超过了我们。他用尽全副笔力,全部心思,尽自己所能来观察社会,反映社会,力求让诗人敏感的触角触碰社会的方方面面而不做无病呻吟,不留恋于诗人小情绪的抒发。

于是,诗人又从单纯的物象描写进入到了对复杂人性的描写,对积贫积弱的高原的悲悯,对人性的沉沦与堕落的剖析中,从而转向对自然、对民族的深层思考。思考的沉重和沉痛让我们情绪波动,以至于有点不能自控的味道。面对野蛮和杀戮,疯狂和无知,诗人的灵魂在一点点下沉,他那荡气回肠的情感赋予诗歌极其丰富的内涵,令读者细细品味,并为之陶醉。

或许我们会掩卷思考,藏羚羊悲剧的根源到底是什么?仅仅是人类的愚昧么?不!还有生存的辛酸!虽然诗人并没有直接写出这一点,但从“温软的沙图什披肩,被欧洲的贵妇人炫耀为颈背上的雍容华贵”身上,或许可窥一斑。盗猎者被低微的生存状态所掌控,贫穷令他们愚昧,野蛮,邪恶。藏羚羊成为他们通往所谓美好生活的牺牲品,成为一切骄奢淫逸糜烂生活的牺牲品。所以说,整首组诗,诗人从方方面面解释出藏羚羊悲剧根源,也含蓄解释了“生存”这个厚重而博大的命题。

回顾前几章,诗歌是对藏羚羊的赞美开笔的,逐渐写到藏羚羊所面临的灭顶之灾,这中间的心路历程必然曲折而艰难。藏羚羊对于可可西里来说有非凡的意义,同样,可可西里对于藏羚羊来说也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共 12088 字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打开一扇窗,就让你面对一个整体或者是一个局部的现代世界,让你惊喜、让你感慨、让你流连、让你震撼、让你直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让你掩卷沉思依然心内澎湃,这就是此篇文章带给读者心灵的归属。一种品质、一种道德、一种精神便构筑成了尊严,它是大至一个民族,小至一个生命的全部价值之所在,以生命为载体的思想是一种痛的极致。而创造、呵护、尊崇、延续的思想,首先是呐喊,向人类呐喊,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共存,接着是引领读者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解剖那字字句句下的滴滴血和泪。毋庸置疑,秋叶老师的诗广袤深远,是站在心灵的高度来俯视生命的价值,而作者直透诗歌的内核,捧出的是一颗鲜活的生命,那生命跳动的火焰在熊熊燃烧,擦亮了我们灰蒙的心。一种高尚、一种干净在风雨中屹立,那是一个踏向人生高地的背影留下的启示,那是一个跋涉于人间沧桑的足迹折射的光辉,二者站在同一高度,向读者展示了生命崇高不可侵犯,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语言在此刻已显得很苍白,我们要审视那来自于内心世界的情感,激扬澎湃,不可言表。再一次为作者鼓掌,你的优秀来自于你的努力,你的魅力来自于你的心灵,你的文章是来自于你的气节,一种高贵的凌然正气。推荐、学习、欣赏。赞!【编辑:兔子】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109210002】

1 楼 文友: 2011-09-20 07:44:50 打开一扇窗,就让你面对一个整体或者是一个局部的现代世界,让你惊喜、让你感慨、让你流连、让你震撼、让你直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让你掩卷沉思依然心内澎湃,这就是此篇文章带给读者心灵的归属。一种品质、一种道德、一种精神便构筑成了尊严,它是大至一个民族,小至一个生命的全部价值之所在,以生命为载体的思想是一种痛的极致。而创造、呵护、尊崇、延续的思想,首先是呐喊,向人类呐喊,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共存,接着是引领读者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解剖那字字句句下的滴滴血和泪。毋庸置疑,秋叶老师的诗广袤深远,是站在心灵的高度来俯视生命的价值,而作者直透诗歌的内核,捧出的是一颗鲜活的生命,那生命跳动的火焰在熊熊燃烧,擦亮了我们灰蒙的心。一种高尚、一种干净在风雨中屹立,那是一个踏向人生高地的背影留下的启示,那是一个跋涉于人间沧桑的足迹折射的光辉,二者站在同一高度,向读者展示了生命崇高不可侵犯,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语言在此刻已显得很苍白,我们要审视那来自于内心世界的情感,激扬澎湃,不可言表。再一次为作者鼓掌,你的优秀来自于你的努力,你的魅力来自于你的心灵,你的文章是来自于你的气节,一种高贵的凌然正气。推荐、学习、欣赏。赞! 善良,像那颗缀于叶间的露珠,也许它很小,但它可以滋润一朵花,并让她美丽的开放

回复1 楼 文友: 2011-09-20 14:17:15 谢谢兔子精美按语,字字珠玑,句句大气精美!澜澜很喜欢!再次感谢!:)))

2 楼 文友: 2011-09-20 07:57:59 诗评是与诗人心心相通的另一种创造,令人仰望的文字!真好! 爱好文学,坚持写作,广交朋友

回复2 楼 文友: 2011-09-20 14:22:12 谢谢如斯一直支持!感谢不言说,只存在心中好了。

 楼 文友: 2011-09-20 09:11:46 慧眼释文,淋漓尽致! 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文学联合协会会员 ,作品散见于中国诗歌流派《诗歌周刊》,《参花》,《三晋诗韵》,《江山文学》《西部作家》等杂志和网络。

回复  楼 文友: 2011-09-20 14:22: 5 谢谢蛇诗友关注,问候。

4 楼 文友: 2011-09-20 10: 0: 5 感谢澜水微静的长篇诗评。应该说,作者对诗作的挖掘和理解是深入的,透彻的和独具慧眼的,评论也颇具专业水准,这对导引读者对诗作的深度解读无疑是有帮助的。作者的文字功底以及对诗歌理论的素养由此可见一斑。问好作者。 以文为生可净心灵,以友为生可行天下

回复4 楼 文友: 2011-09-20 14:2 :19 秋叶老师的诗歌读来是一种享受。能为你写诗评,也是我的荣幸啊!

5 楼 文友: 2011-09-20 11:17:42 长篇诗评12000字,用心的解读,真不容易。问好作者!

回复5 楼 文友: 2011-09-20 14:24: 6 其实,秋叶老师的诗歌很多地方还可以再挖掘,只是后来澜澜就偷懒了的。:))

6 楼 文友: 2011-09-20 12: 1:48 一首好的诗歌,才让读者沉迷。读者耽于其中,也才品砸出这么多的诗韵!美诗精评,相得益彰!问好秋叶老师和澜澜老师!祝佳作连连!

回复6 楼 文友: 2011-09-20 14: 0:17 谢谢枕月夸奖。秋叶老师的诗歌大气兼空灵,我只不过是在欣赏美丽风景的时候,侥幸捡拾到许多精美的珠子做我的囊中之物了。呵呵……

7 楼 文友: 2011-09-21 10:57:24 这篇文章值得写诗的人一读。江山佷多叙述型抒情诗,一个作者时不时的就来上一段,大同小异不说,没有什么内涵。抒情诗应该通过直接抒发作者内心的情感来反映作者的内心世界和社会风貌,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直抒胸臆。应该带有诗人的鲜明的个性。但是,通观现在的一些抒情诗,没有个性,甚至是成语、词语的集结,有的只是不断地写诗又完全是没完没了的那个她(他),甚至有的回到了标语口号的时代,不能不说走进了死胡同。拜读文章,是一篇很让人引起注意和学习的论述文章。 因眼睛问题已删除数百全部好友有事可飞笺

回复7 楼 文友: 2011-09-21 16:24:28 谢谢欣雨关注,喜欢你精妙的点评,问候……

8 楼 文友: 2011-09-21 16:46:29 深层的思考总是来源于质朴而深厚的感悟,是岁月不断蜕变让精神的崇高得以凸显,时常惊讶于秋叶老师笔端上瞬间勃发的串串光亮,明白智慧只能在不断累计知识和体验的土壤里发酵。

感谢澜澜对诗歌进行逐字逐句的解读。字字玑珠,爱不释手! 万物有序,享受生命的过程。

回复8 楼 文友: 2011-09-22 2 :1 :14 谢谢阿紫用心品读。也为你开心!这么有恒心,炮制出又一鸿篇。

9 楼 文友: 2011-09-22 07:51:05 澜澜的诗评非常到位,透彻,更能从深层次理解诗歌,理解诗人创作的初衷,并解析的完美无缺。把诗评和诗歌结合起来品读,更觉得诗歌写的厚重深邃,而澜澜的评论更能体现出诗歌的内在意义。 文学陶冶情操,文字净化灵魂。

回复9 楼 文友: 2011-09-22 2 :1 :41 谢谢雨姐关注,我的进步在于菊韵所有朋友的鼓励。

10 楼 文友: 2011-09- 0 17:11:02 对藏羚羊横遭杀戮,和对生态方面严重危机的义愤与控诉,读来令人震撼。赞叹学习。-----这是7月间我在诗歌后面的跟帖。这首长诗的独特与优秀那是毋庸置疑的。澜水微静的解读深入,透彻,独具只眼,与原诗相得益彰。更让人想起人,尊严,责任,悲悯等字眼,让人想起电影【天狗】中那位舍死忘生与掠夺森林资源者抗争的李天狗。-------欣赏,品读,赞美。

回复10 楼 文友: 2011-10-01 17:11:5 谢谢李老师关注,并给予鼓励。嗯,秋叶老师的那首诗大气而凝重,读来感触颇多。问候老师,祝你国庆快乐!青海男科医院地址颈动脉斑块吃通心络好用吗湿毒清胶囊说明书

运动引起的肌肉酸痛分为
治疗中老年肾虚用什么药好?
泰安治疗宫颈炎医院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