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

一个在庚子年入侵中国的法国人(1)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2020.03.26
一个在庚子年入侵中国的法国人,后来选择留在中国,在中国娶妻生子,他的孙子在1968年回到法国加入“五月风暴”。这个故事挺“超现实”的。



《时间的囚徒》是作家邱华栋最新力作,一部近年来文坛上少有的近现代历史题材的长篇小说。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部填补空白的作品。该小说时空跨度大,纵深感强,分别讲述了1900年“庚子之变”、反右时期以及法国“红五月”期间的故事。巧妙的是,小说将这些故事附着在一家三代法国人菲利普的身份之上。这部小说也是邱华栋“中国屏风”系列的收官之作,这个系列隐含着作家对中国近代史的打量和判断,它们取材于真实的历史,讲述近代以来外国人在中国的故事,小说在真实与想象之间为我们定格了一个生存空间,便于观察那里的人和那时的世界。



这本书有两种读法


▌《时间的囚徒》首先吸引我的,是它的叙事方法,通过三代人、三条平行的叙事线展开的,为什么选择这种方式?


邱华栋:小说的结构和叙事艺术,是一部长篇最重要的地方。这部小说在叙述上非常有特点,第一代人的故事由第二代人叙述,第二代人的故事由死去女儿的亡灵叙述,第三代人自己叙述,是在脑震荡的情况下的意识流。


因此,这本书有两种读法,因为是三代人、三条线,你既可以按照我现在的章节顺序阅读,可以感觉到不同时间和时代的差异,感受到历史变换的复杂感受。还有一种读法,就是将三代人的故事跳着读,读第一代人的故事,按照一、四、七、十、十三……的节奏来阅读,读第二代人的故事,就按照二、五、八、十一……的顺序读下去。可能会有不同的感觉。




▌一个在庚子年入侵中国的法国人,后来选择留在中国,在中国娶妻生子,他的孙子在1968年回到法国加入“五月风暴”。这个故事挺“超现实”的。


邱华栋:第一代菲利普是跟随八国联军在1900年来到中国的,而后留在了中国。第二代菲利普是个中法混血儿,他在1957年被打成了右派,一直到1964年他因为中法建交,被特别释放到法国。第三代菲利普参加法国1968年红五月的巴黎街头运动。爷爷、父亲和儿子,三代法国人对从清末、民国到当代法国社会的回忆、争论和参与,是历史的见证人和参与者。


我的朋友,旅居英国多年的著名作家虹影说:从西方人心理体验世界,从西方人的角度反观中国,小说自然会冲破藩篱,令人眼界一新!西方作家敢用东方人的视点写小说拍电影,中国作家为什么不能?如果文化理论中有“东方主义”,那么文学创作中也有“东方主义”。我想,她说得很准确。




虚构写作有枝可依


▌小说有人物原型或现实基础吗,还是完全虚构出来的?


邱华栋:我的“中国屏风”系列《单筒望远镜》《贾奈达之城》《骑飞鱼的人》《时间的囚徒》这四部小说,都是依据历史上真实出现的人物,他们都写下了来华的传记或者见闻录,比如,英国人伶俐写的《太平天国亲历记》、英国人普特南·威尔写的《庚子使馆被围记》、英国人戴安娜·安普顿写的《外交官夫人回忆录》等等,都是我这四部小说依据的部分材料。这四部小说的主要人物,分别是几个法国人和英国人。他们在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这百年间,在不同时期,以各种方式,来到了中国。于是,他们个人的命运都与中国发生了密切的联系。




▌“中国屏风”系列长篇小说,都是描写近代以来西方人在中国的境遇的,为什么选择这样一个视角?


邱华栋:中国加入全球化的历史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以前就开始了。络绎不绝的外国人,那些传教士、商人、冒险家和旅行家,还有一些考古学家,纷纷来到了中国,怀着各种各样的目的和对中国的想象,在中国经历了他们一生难忘的岁月。而他们眼中的近现代中国,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这些年,很多外国人在中国的回忆录、亲历记出版了不少,成为我们了解中西方交流史的重要资料。但是,从文学的角度来观察他们,来抒写他们,却是少之又少,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于是,我做了这样的事情。我让这几部小说的外国人在中国近代史上出现在中国,像镶嵌画一样展现在中国的屏风上,与中国发生了难忘的爱恨情仇。




踏破铁鞋,找寻历史的路径


▌你说过,写作是一场长跑。但给我的感觉是你在这场文学长跑中,一直东张西望,不断调整自己的视野、题材、写法,这很有趣。《时间的囚徒》这部小说耗时5年,创作中你认为最艰难的部分表现在哪里?您又是如何克服的?


邱华栋:为了写这部小说,我曾经借出访法国的机会,寻找法国“红五月”的踪迹,将“红五月”时期巴黎的一些学生运动发生的主场,比如大学校园、大街、剧院和工厂,都实地看了看,也阅读了几十本关于法国“红五月”的书。这些实地勘察和阅读经验,都化进了这本书里。中法混血儿当了“右派”这一条线,我也实地去钟鼓楼片区、草岚子胡同、陶然亭第一监狱、良乡监狱旧址实地察看,感觉历史的风云变幻。所以,写这样的小说,要消化历史材料,要使用别人的材料,还要实地查看,并编织成一个虚构小说的架构,来铺陈人物在时间和历史中的命运。这是比较考验一个作家的。




▌你的这一系列小说,对于我们认识这段历史以及百年中国与全球化的关系等等,提供了一个文学化的视角。


邱华栋:这一历史时期,也是中国作为东方大国,和西方、主要是欧洲国家交往碰撞最为密切的时期。大清帝国晚期的衰落与西方国家在工业革命之后的蓬勃发展、意气风发与昂扬进取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由此,也展开了中华民族在二十世纪百年里的艰难求索、寻找自我发展道路的曲折奋斗。所以,我写这个系列小说,也是为了探讨中西方国家之间的关系,在那些年里,是如何以个人的命运与中国命运发生了碰撞、了解、纠缠和互相打量。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汇入全球化的浪潮,已经持续很多年了。


    (实习编辑:郑娜)

月经量异常吃什么药
月经量多怎么调理
奥利司他胶囊减肥效果好吗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最近更新小说列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