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

话爱野人真外几篇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2019.09.10

有一年到翟荣强先生那里去,他拿给我一本书看,是《石壶论画语要》,四川陈子庄的创作心得,由弟子陈滞冬整理出版的。我家里也有一本,印象很深。翟先生说是女婿张渝送给他让看的,他看了后觉得好,就推荐给我。张渝笔名雪尘,在《江苏画刊》、《书屋》等刊物上常能看到他的作品,以美术评论为主。他的评论写的很好,在《书屋》上连续发表的对中国近现代书画名家的评论后来结集,称《雪尘语画》,由湖南美术社出版了,有些影响,其中就有对陈子庄的评价。《雪尘语画》他给我送过一本。

平心而论,在众多的画家的话语录中,《石壶论画语要》是独特的,他往往发惊人之语,“徐悲鸿的马过熟,都是那一匹,画穷了。”“王朝闻说齐白石的虾画出了半透明体,此直外行之谈。”“太史公《报任安书》情调极卑鄙,首先是怕死。然其欲有著作传之后人,意念尚好。”等等,开风气之先了。创作论中有许多话也很好,“作画笔路不清,等于作文用词含混,故古人论画首重笔墨。”“笔主形,墨主韵,把笔形弄清楚,务使笔形符合物象。墨法在于虚实,有虚实照应就有韵。”“最高尚的艺术是从形迹上学不到的,因其全从艺术家人格修养中发出。”也都是端的之言。《语要》中几乎全是这样发人深省的话。

子庄先生在四川绘画界“喜欢骂人”,是出名的“酷评家”,他的脾性往往和圈子格格不入,因而他总是游离在圈子之外。他一生穷困潦倒,很不得志,但却获得了艺术上的成功。他很自信,曾经说过:“我死之后,我的画定会光辉灿烂,那是不成问题的。”事实上他确实是赢得身后名了。狂话人人都能说得出,但不是人人都能随便说的。先生有幸,曾经得到过齐白石、黄宾虹、辜培源、谢无量等人的指导,自己又不墨守成规,浪迹江湖,深入生活,勤于画作,终于有成于绘事。潘天寿有一年在杭州一家裱画店看到他的作品,驻足良久,说:“我若入川,必晤此人。”是艺术家心有灵犀了。子庄先生一九七六年去世,才活了六十三岁。

《石壶论画语要》虽时有偏颇之语,但在艺术批评上拓展了艺术的生存空间,自己不在圈子里混,当然说话毫无忌讳了,林散之老先生常爱写的一副对联是:“酒逢名士饮,礼爱野人真”,子庄先生在“野”,喜欢说真话,我很喜欢他的话,因而就说“话爱野人真”了。

望雪(另一篇)

下几场雨,秋天就到了,真应了一场秋雨一场寒的老话。天寒欲加衣,或恐人迟归,下班回家天已是伸手不见五指,远处明灭的街灯象幽灵一样从心头掠过,回家的念头却更是强烈了。持续了几天的秋雨,愈发招惹了人思念的心绪,总想着以往种种的好,脸上隐隐地就有了笑意。

昨天在北大街新华文轩游荡了一回,买到了几本很好的书,陈传席《六朝画论研究》,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沈建中《遗留韵事---施蛰存游踪》,文汇出版社的本子;于建华《近代名家书画藻鉴》,学林出版社新出。陈传席是有名的人物,前些年买了一本他的《悔晚斋臆语》,觉得读了还是有些味道,但似乎读一读就不耐读了;去年里让青女士帮着购回他的《画坛点将录》,沉下心来看了几个人物,不想因琐事缠身,也放下了。他的书有才子气。这本《六朝画论研究》,是他做硕士研究生时的论文的结集,出过好几版了,海外也有不同的版本。最初出版的时候,先是被沈鹏先生看中了,沈当时没有现在这么名气大,他在人民美术出版社是负责理论的副总编,美学和美术评论家,认为陈的论稿“解决了很多重要问题,纠正了美学和美术史研究中很多含糊不清甚至错误的理解”。这对陈是很大的鼓励。陈在再版自序中仍然对这本书有着很高的评价,尽管也有一点点的不满意。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学问做的很扎实,人出名以后,大多都很难静下心来做很扎实的学问了,陈的悔意不止一次地在序文中表达出来。沈建中是研究施蛰存的专家,曾经买过一本他与施先生的访谈录,是一套书中的一本,丛书总称“世纪老人的话”,都是大家宿儒的人生智慧的结晶,有很多的内容还纠正了一些历史的偏差。《遗留韵事---施蛰存游踪》去年就出版了,在《文汇读书周报》上早早地有消息出来,今年才见到它。此书不同于其他的传记作品,它是以地名为线索,记录施先生的人生的,有资料研究价值。但有关西安一节,地名多有错讹,虽无关要旨,亦为憾事。恐其他地名也会有错。于建华《近代名家书画藻鉴》,孙其峰题写了书名,洪丕谟写的前言,记录了作者收藏的近代名家书画的经历和“藻鉴”,消遣消遣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前几天有位朋友让推荐一些书来读,竟然一本也没有写出来,实在也不好写。历史上有很多为人荐书的公案和是非,但那大多都是名人的佳话,我没有名,不至于要惹出公案和是非来,但自己委实不好推荐书给别人读。不过还是给他说了几句话,记下来:找自己喜欢的读,读的多了,就有自己的方向了。大致不会错罢。

窗外雨声淅沥,那是秋思的人在自语,到下雪的时节,许就沉默起来了。

道可道(外一篇)

陈从周《梓室余墨》有两题我读之有味,抄下来,其一,《浑厚与空灵》云:

“山贵有脚,水必求源,平处见高低,直中有曲折。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以少胜多,其光景自然长新。黄石山起脚易,收顶难。湖石山起脚难,收顶易。黄石山要浑厚中见空灵,湖石山要空灵中寓浑厚。简言之,即黄石山失之少变化,湖石山失之太琐碎。石形、石质、石文、石理,皆有不同,不能一律视之也。中多具辨证之理。”

其二,《园林之道》云:

“石无定形,山有定法,所谓法者,脉络气势而已,盖与画理一也。《芥子园画谱》,《白香词谱》,其贻害初学者正在此。诗有律而诗亡,词有谱而词衰。汉魏古风,北宋小令,其卓绝处,并以形式中求之也。至若学究咏诗,经生填词,了无性灵情感,遑论境界矣。园林一道,其消息正相通也。”

陈从周是建筑学家,园林艺术家,工于书画,是张大千的入室弟子,写得一手好文章,慧心明澈,多才多艺,其“消息”自有相通处。《浑厚与空灵》虽是说山之构建,作文又何尝不是如此?高低之分,曲直之道,起收之理,变化之妙,形质之律,其间多为辨证,为文者那应有一点忽视?《园林之道》讲脉络气势,其实是世间一切存在的紧要处,所谓法无定法,大象无形,都是因为各自脉络气势在,气韵生动,性灵情感自决定境界矣。鲁迅先生一再强调无作文大法,其苦心可昭见世人了;陆放翁与子弟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也是大家者言。世间万象,艺理通一,虽言不尽意,但道可道也。

庸常(外一篇)

清晨起床刷牙洗脸,本来和往常的日子一样,不知为什么今天突然嘴里却说出了一句话:每天都这样生活,到底有什么意思呵。真要想想,实在是够可怜的,每天都在重复昨天的日子,就在重复中一天天地变老,直到死去。更要命的是,紧紧张张地上班下班,从来也没有松泛的日子。有时听着窗外的快乐的笑声,竟有些莫名,有些好奇。

上午就想着王小波的一篇文章了,《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哪里是在写猪,明明是一个人的。那猪的身上,有着很多自己羡慕的影子了。写这文章的王小波同志,说他此时也是四十岁了,人生的不惑给了他更多的对生活的思索,对人的审视,对动物群的调侃。这猪后来有幸地逃脱了人类对它的围剿,在枪林弹雨的洗礼下过自己自由自在的生活了。王小波在文章的最后一段说:“我已经四十岁了,除了这只猪,还没有见过谁敢于如此无视对生活的设置。相反,我倒见过很多想要设置别人生活的人,还有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因为这个缘故,我一直怀念这只特立独行的猪。”能被人怀念的猪,总是一只很荣幸的猪了。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这篇文章,被一本机关的内刊选中,我翻来翻去地看了好几遍,每次都会被作者幽默调皮的语言所打动,觉得那真是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了。我想把我的想法用语言表达出来,却老感到吃力和苍白,倒是刊前“写在前面的话”中对它的评价,让我觉得中肯:“《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的作者王小波可以说是九十年代文坛自由思想的形象代言人,他被称为‘浪漫骑士’、‘行吟诗人’,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为别致的符号。该文作为其代表作将他作品的两大特征---自由性和理性一以贯之,全文幽默诙谐、睿智犀利,对虚伪规则、惯性思维和刻板道德进行无情的嘲弄和彻底的颠覆,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维模式,文中透露的对理性、民主和自由的向往和追求耐人寻味。”人有时和猪一样,也在寻求一种思维的突破,精神与肉体的自由。

在庸常中过日子,在日子中过庸常的生活,这就是我们普通人的写照,偶尔的思飞九天,意连大海,终究是穷苦人的开心事。平平淡淡才是真,对生活的更多的向往和追求,在心中,也仅仅和火苗一样,一蹿一蹿,外面的风与浪,让火苗总是保持着平素的矜持。尽管如此,但还是只想做一个普通人,那猪,也只能是那猪,终究,是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了。

共 459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作者对每一本书的出版缘由,作者的情况,书的版本,版次,以及在国内外的影响,都了如指掌。真是神了。可见作者读书是下了很大的功夫,是用心去读的,不但读书,对作者的身前身后事都了解的清清楚楚的。宛如一个数据详细的电脑。佩服。欣赏。问好作者。【:兰陵美酒】【江山部精品推荐】

1楼文友: 17:28:26 作者对每一本书的出版缘由,作者的情况,书的版本,版次,以及在国内外的影响,都了如指掌。真是神了。可见作者读书是下了很大的功夫,是用心去读的,不但读书,对作者的身前身后事都了解的清清楚楚的。宛如一个数据详细的电脑。佩服。欣赏。 陕西作协会员,生于六八年,左腿因骨髓炎致残,双耳失聪,已经发表作品一百多篇,代表作为长篇小说《生命的微笑》

微店怎么注册

怎么开通微店

如何申请微店

灯盏花领军企业有哪些产品
通心络胶囊适用人群
孩子发烧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最近更新小说列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