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

一份带着温度的扶贫报告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2019.09.08

9月27日,湘籍报告文学作家纪红建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乡村国是》在北京举行出版发布会暨研讨会。《乡村国是》用一个个真实、生动的故事,真实全面地描述了我国扶贫工作取得的伟大功绩。与会专家学者对这部庄严厚重、气势恢宏的文艺扶贫力作给予高度评价。

这样一部有历史纵深感和现场感、有血有肉的报告文学作品,是如何创作出来的?背后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一次真实而忠诚的行走

纪红建说: 聆听老百姓的心声,反映中国农村扶贫,尤其是老少边穷地区精准扶贫现状,为我国的扶贫事业留下一份带着温度的扶贫报告,是我采访、创作《乡村国是》的初衷。

在国务院扶贫办的支持下,两年多的时间里,纪红建背着简单的换洗衣服、笔记本电脑和相机,或乘飞机或乘高铁或乘火车或乘大巴或乘三轮车,独自行走于六盘山区、滇桂黔石漠化片区、武陵山区、秦巴山区、乌蒙山区、罗霄山区、闽东山区,西藏山南、新疆喀什等脱贫攻坚主战场,走过湖南、云南、甘肃等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9个县(市、区)的202个村庄,实地采访了当地的老乡和扶贫工作者,带回了200多个小时的采访录音,整理了100多万字的采访素材。

在采访的过程中,他有无尽的感动与感叹。在重庆黔江区濯水镇采访时,他遇到了72岁的老人徐明德。这位老人经历过灾难与贫困,当过村主任,喜爱看书,关注时政。纪红建回忆道: 采访结束告别濯水时,这位老人紧紧地拉着我的手,动情地说,濯水人之所以能够脱贫,能够把经济发展起来,一是靠 宁愿苦干、不愿苦熬 的实干精神,二是靠国家好的扶贫政策。

贫困山区确实难,但再难,都挺了过来。包括那些丧失劳动能力、曾经对生活无望的群众,家中生活境遇也悄然发生了变化。 纪红建激动地说。

创作时感受到另一种艰难

脱贫攻坚主战场涉及面之广,史无前例,令人震撼。面对如此壮阔的场景,如此重大而沉重的命题,写什么?怎么写? 纪红建坦言,在创作过程中,他曾经苦闷过,也曾经纠结与犹豫过,甚至萌生过打退堂鼓的念头。

但在这个过程中,他得到了诸多良师益友的鼓励与支持。

采访都在山区,一定要注意安全,要尽量避开暴雨季节,当心洪水和泥石流。 国务院扶贫办的黄承伟给纪红建发说。

你跑了这么多贫困地区,很苦也很累,都会在作品中留下印迹的。 《乡村国是》周熠在纪红建孤独的采访路上和纠结的创作过程中送来慰藉。

报告文学是行走的文学。你把采访的故事以及行走中的酸甜苦辣进行叙述,这就是报告文学的意义所在。 《中国作家》资深汪雪涛这样鼓励他。

思来想去,纪红建决定站在平民的视角,将本书聚焦在人性、精神和情怀上,既重点反映党的十八大以来精准扶贫攻坚场景,也注意历史的延伸;既叙写扶贫攻坚取得的成绩,也呈现中国扶贫历史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歌颂脱贫攻坚道路上人性的光辉。

把作品的话语权交给群众

脱贫之路的酸甜苦辣,贫困群众都是亲历者和感受者,只有群众最有发言权。只要真实地把他们的心声呈现出来,这部作品就会充满感动和力量。

纪红建决定把作品的话语权交给群众,把尽量多的笔墨留给群众。

鼓足勇气,纪红建把《乡村国是》写了下来,紧紧围绕着贫困乡村,围绕着贫困乡村里的人和事,围绕着人心和人性,围绕着精神和灵魂。于是,有了一个个真实、生动的故事。

专家学者们面对这部作品,好评如潮。

这是一部鲜活感人的 中国故事 。它以一个个牵动人心的脱贫事例,展现了中国大地波澜壮阔的扶贫开发热潮,为中国脱贫留下了一部鲜活的形象史,也体现了中国对全球减贫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 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建功如是说。

促进青少年长高的钙片

哪种钙片好吸收

青少年长高吃什么钙片

儿童湿疹饮食注意
家庭用血糖仪哪种好
小儿发烧怎么办 怎样退烧快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最近更新小说列表
友情链接